一些学习习惯的总结

作者: Little_lee | 来源:发表于2016-04-01 01:12 被阅读2408次

一口气看完了刘未鹏在博客上发表的读书心得,觉得醍醐灌顶。做了部分摘录,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1.Google&Wiki    遇到问题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学习某个东西做功课(homework)最先用到的东西。

2. 看书挑剔,只看经典。

3.做读书笔记。一是将自己阅读的时候的思考(包括闪念)总结下来,二是将书中的好例子摘抄下来。(这个习惯是一年前才养成的,发现受益极大。)

4.提到思考,我有一个小习惯。利用走路和吃饭的时候思考,还有睡觉前必然要弄一个问题放在脑子里面,在思考中迷糊入睡。

5. 重要的事情优先(详见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或《要事优先》)

6. 重要的事情营造比较大的时间块来完成。

7. 多看心理学与思维的书,因为它们是跨学科的。

8.学习一项知识,必须问自己三个重要问题1.它的本质是什么。2. 它的第一原则是什么。3. 它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从而判断它是不是essentialknowledge

9.获得的多少并不取决于读了多少,而取决于思考了多少、多深。

Thinking:这里我想提一下即时思考or及时思考。我有一个毛病,看书的时候看到有价值的值得挖掘的部分会下意识的回避它。尽管我知道它真的很有价值,但是我会告诉自己因为它很有价值所以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他,所以先放一放,等到时间充裕了再来直面这个问题,但是天知道等到等到,往往就是等不到了。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尽管我知道有很多内容值得深入探索,但是我什么收获都没有。我对于改掉这个坏毛病的策略是即时思考or及时思考。如果看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不要想太多,更不要寄希望于以后你会怎样,要做得就是马上Y开始深入学习或思考,只要开始了,即时中途被打断,我们也有可能续接上。相反,如果我们都不曾开始,那么可能一个小时后你就不会记得自己曾经有个想要深入学习的问题了。

10. 善于利用小块时间

11. 关于习惯的养成。第一条就是认识到习惯的改变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承认它的难度。第二条就是如果你真想改掉习惯,就需要在过程中常常注意观察自己的行为,否则习惯会以一种你根本觉察不到的方式左右你的行为让你功亏一篑。有一个认知技巧也许可以缓解更改习惯过程中的不适:即把居住在内心的那个非理性自我当成你自己的孩子(你要去培养他),或者你的对手(你要去打败他)也行。总之不能当成自己,因为每个人都不想改变自己。这里转一个认知技巧的例子: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顺便也推荐这本开放电子书)中提到他一个朋友用另一个认知技巧来克服背单词的枯燥的:

12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常问自己的几个问题

•你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提醒自己思考不要偏离问题。)OK,到现在为止,我到底有了什么收获呢?(提醒自己时不时去总结,整理学习的东西)。

•到现在为止,我到底有了什么收获呢?(提醒自己时不时去总结,整理学习的东西)。

•设想自己正在将东西讲给别人听(有声思考;能否讲出来是判断是否真正理解的最佳办法)。设想需要讲给一个不懂的人听。(迫使自己去挖掘知识背后最本质、往往也是最简单的解释)。

Thinking:这是最简单有效的检验效果的方法

•时常反省和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当遇到无法理解或解决的问题之后,最需要将原先的思维过程回顾一遍,看看到底哪个环节被阻塞住了妨碍了理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并分析以后需要加强哪方面的思维习惯,才能够不在同样或类似的时候被绊住。对此,将思维的大致脉络写下来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养成反驳自己的想法的习惯

•人的思维天生就是极易流于表面来理解事物的(参见《Psychology ofProblem Solving》第11章)。觉得自己理解了一个问题了么?条件反射性地问自己:你真的理解了吗?你真的理解了问题的本质了?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目前我的理解是什么?我对这个理解感到满意吗?这样的理解到底有什么建设性呢?等等。:

13.重视知识的本质

14.根据主题来查阅资料,而不是根据资料来查阅主题

Thinking:所以针对这一策略,我现在应该做的是对目前已有书籍,按主题内容进行分类;对于书单亦是如此

15.好资料,坏资料。好资料的特点:从问题出发;重点介绍方法背后的理念(rationale),注重直观解释,而不是方法的技术细节;按照方法被发明的时间流程来介绍(先是遇到了什么什么问题,然后怎样分析,推理,最后发现目前所使用的方法)。

坏资料的特点是好资料的反面:上来就讲方法细节,仿佛某方法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往往这样写“我们定义… 我们称… 我们进行以下几个步骤…”。根本不讲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人们最初是因为面对什么问题才想到这个方法的,其间又是怎样才想出了这么个方法的,方法背后的直观思想又是什么。

Thinking:好资料与坏资料差别的本质在于有没有阐述现象背后的本质逻辑

16.学习一个东西之前,首先在大脑中积累充分的“疑惑感”。即弄清面临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在浏览方法本身之前,最好先使劲问问自己能想到什么方法。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你对问题的疑惑越大,在之前做的自己的思考越多,当看到解答之后印象就越深刻。记得大学里面的课本总是瀑布式地把整个知识结构一览无余地放在面前,读的过程倒是挺爽,连连点头,读完了很快又忘掉了,为什么?因为没有带着疑问去学习。

Thinking:我倒认为之所以充分思考积累疑惑之后再去阅读会更加印象深刻的原因在于你以己之力对抗问题势必会遇到你无法攻克的难关,当你带着对难关的思索和疑惑去看解决方法是往往有豁然开朗之感,这种感觉就源于长久以来被堵塞的思路不瞬间被打开的通透,原来还可以这样的恍然大悟!如此,记忆自然尤为深刻!

17.有选择地阅读。一是选择一本书中感兴趣的章节优先阅读。二是对一本书中技术性较弱或信息密度较低的部分快速地略读。

Thinking:在这一点上我是做得不好的,我往往倾向于随着作者的顺序进行阅读,尽管会碰到觉得废话家较多或意义不大内容也会硬着头皮读完。这样的阅读方式会让阅读本身失去主动权。这里就可以跟之前的主题阅读结合起来使用,通过有选择的主题阅读来构建自己在这一主题下的知识构架。

一般来说在阅读的时候应该这样来切分内容:

Thinking:阅读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要带着思考阅读从而帮助完善你的知识体系,改变你的行为,这才是阅读的意义

1.问题是什么?2. 方案是什么?3. 例子是什么?

如果是需要解释一个现象的(譬如《黑天鹅》),那么

1.现象是什么?2. 解释是什么?3. 支撑这个解释的理由是什么?4. 例子是什么?

18.如何搜寻到好书。几个线索:1.同作者的著作。2. Amazon 相关推荐和主题相关的书列(类似豆瓣的豆列)。3.一本好的著作(或一份好的资料——不管是书还是网页)在参考资料里面重点提到的其他著作。4.有时对于一个主题,可以搜索到好心人总结的参考资源导引,那是最好不过的。

19.抓住不变量。把知识分为essential和non-essential,关键是自己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带着第三只眼来敏锐地判断这个知识是否是不变量,或不易变的量,是否完全可以在用的时候查手册即可,还是需要提前掌握(一些判断方法在上文也有所提及)。并且学会在纷繁的知识中抽象出那些重要的,本质的,不变的东西。我在之前的part里面也提到我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常常问自己三个问题:该知识的(体系或层次)结构是什么、本质是什么、第一原则是什么。

essentialknowledge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这个东西很难读一两本书就掌握,需要很长时间的锻炼和反思)

判断与决策的方法(生活中需要进行判断与决策的地方远远多于我们的想象)

Thinking:之所以要如此划分,私以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2.essential knowledge往往指导影响着 non-essentialknowledge

相关文章

  • 一些学习习惯的总结

    一口气看完了刘未鹏在博客上发表的读书心得,觉得醍醐灌顶。做了部分摘录,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1.Googl...

  • 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有效的学习,每天有计划的去学习,每天都要有总结,总结做过的事情,总结学到的东西,总结学习的方法,...

  • 让孩子爱上读书——阅读习惯的养成

    将近九年的小学一线工作让我总结了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优秀的原因之一就是学习习惯很好、学习能力很强。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

  • 习惯

    单位这几天在搞好习惯征集,推广活动,发起人希望我们能总结自己的一些好习惯,然后大家分享相互学习。 看...

  • 总结学习习惯

    这段时间都在用onenote记录学习笔记,虽然记笔记效率很高,但是可能由于太便捷,很多知识点都没有完全理解。总...

  • 一些好习惯的总结

    1.坚持每天阅读 之前参与了四期某公众号的阅读活动,坚持阅读期间每天都完成阅读任务和学习文中小知识。四期课程参与下...

  • 英语学习一定要养成的12个好习惯!

    学习英语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是习惯! 只有习惯了学习英语, 习惯了使用英语, 那么才有可能掌握英语。 我们总结了1...

  • Java技术知识点的一些总结

    边学习边记录,对于程序员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是近期在学习java时总结的一些技术知识点。 第一讲,主...

  • 小复盘

    总结 今天写了一些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学习方法,这是我自己的学习方法,适合我自己,也适合开始培养习惯的人。 一个人的...

  • 使用 `Hexo` 搭建个人博客

    前言 在日常学习开发中通过博客记录总结是一个自我提升的好习惯,其他人也可以通过阅读你的博客学习到一些东西。相比老牌...

网友评论

  • 2e4c43d8e869:很好
    Little_lee:@李大豪 谢谢~
  • 2c147c3be551:先mark
    Little_lee:@巫月 噗...mark之后记得会看
  • 沉淀_yxy:深夜拜读,学习、吸收?
    Little_lee:@沉淀_yxy 谢谢,加油~
  • 梦里他回来了:好像很有用的样子
    Little_lee:@梦里他回来了 哈哈,希望对你有帮助~
  • e0f5892e13cc:这是读书阅读思维而不是学习思维吧?
    Little_lee:@太阳的微笑 阅读不就是学习方式的一种么?而且个人觉得这种方式也是可以用于阅读以外的各种学习方式的
  • 番茄粉粉哒:不要放弃学习
    Little_lee:@奔跑的粗腿妹 学习是一辈子孤独的旅行,加油!
  • 3fb85f6218f2:希望作者能给我们高中生一些建议。谢谢
    Little_lee:@煜Shine 高一的话基础知识打牢是肯定的,然后可以逐渐开始实践我告诉你的这种方法,在成绩提高的同时,逻辑思维的能力也会提高的。心理的问题?高一的话应该压力不会很大呀
    3fb85f6218f2:@Little_lee 哇偶,一定是有帮助啦,很谢谢楼主的耐心解答。我也是理科生,目前高一。(所以重点在于记录或说整理典型试题解题思路、方法吗?)关于心理上一些问题怎么破,老是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道理都懂,不要灌我鸡汤
    Little_lee:@煜Shine 很乐意~
    个人觉得高中的学习相对于大学或者工作以后的学习来说算是很轻松和简单的了,因为高中的学习知识是已经确定的,学生需要做的是是不断的练习练习练习而已。当然方法也是很关键的。我觉得在整个高中学习中,归纳总结最为重要。那么如何归纳总结?我是理科生,所以以数学立体几何为例子。不知道这位同学每次在考完数学之后是怎么整理试卷的呢?大部分人可能是把解答错的题目重新做一遍,弄懂,弄透,当然当年的我也只是这样做了而已。但是这就够了么?当然这是很重要的一步,但绝对不是最后一步。高中立体几何的知识点无非是相似三角形,重心,垂心等等。所以第二步是根据大知识点将考过的典型的题目分类。这就完了么?当然不是,还有第三步。此时你已经根据各大知识点收集了很多试题,所以最后一步要做的就是分析这些典型试题分别是如何考核知识点的,例如,它是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又或者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三角形的中心,重心或垂心。如此分析总结下来,高考之前你基本可以把所有考核立体几何的典型题型及考核方式囊括手中。如果这样高考还考不好?我想说这是不可能的:-)
    其他科目也可相似方法进行。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 东风吹起:阅读须即时思考很有同感。经常读者读者忘了自己的初衷,追求消遣,我吸收知识这事给忘了,碰到需要考虑的问题,总是回避。
    Little_lee:@西澳吹风 所以我们都需要及时提醒自己!共勉!
  • 猫神战:我曾经也做过一段时间的读书笔记,可是感觉没有多大的用,然后就没有坚持了,博主能阐述几点实质性的作用吗?
    猫神战: @Little_lee 嗯嗯,读书如此,做人,处事也得如此!好文章,好高度!
    Little_lee:@猫神战 这样的摘录对我个人来说会更有针对性,我会将我特别想要加强的内容摘录下来,从而督促行动。例如文中第三点所说的记录对我来说帮助就很大。原来总是觉得脑子里空空的没有随时可用的东西,当我得知刘未鹏方法后就开始践行,之后就会觉得各类例子信手拈来。当然我觉得关键不在记录,记录只是方法,行动是关键。
  • a05832db24ea:很好,有参考价值
    Little_lee:@屎壳郎123 共勉

本文标题:一些学习习惯的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fy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