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五年级上册1.1《有关光的思考》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1.1《有关光的思考》教学反思

作者: 科学陈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1-09-16 11:12 被阅读0次

从问答反思学生的已有认知

一、教材上的提问及学生回答记录

问1:光从哪里来?

      这个问题是需要学生去思考的,如何回答是需要教师引导的,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我观察到95%的学生不会用举例的方法去分析,有的学生的回答是“光从风那里来,因为风能发电;光从开关来,因为开光控制等是否发光”在教学中,学生能判断月光是反射光,但不能理解“看见的物体”都是反射光,认为灯光是人工制造的。这体现了学生的什么思维呢?

问2:我们对光有哪些了解?

      问1与问2是一个整体,问1的解释能反应学生对光的了解。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对比图片请学生欣赏,发现学生知道的很多:有的光有温度有的没有;反射光;光有不同的颜色······

问3:图片中的发光物体有什么不同?

      尽管已经引导学生从光来自哪里去分析(师:“太阳从哪里来?星光从哪里来?···”)但学生的回答还是多种多样,生:一类是大自然产生的,一类是人造的;一类是自己产生的;一类是反射的;颜色不同,范围不同···有争议的是“后视镜产生的光”,一种观点是“大自然产生的,因为太阳光是自然界的”,一种观点是“人造的,因为镜子是人造的”,还有烛光···

        这个片段很有意思,尽管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从“光来自哪里”去分析,但学生的回答还是让我很惊喜,郑体现了人的思维的分散性。更让我惊喜的是,在第二节课中,学生能快速区分“光源发出的光和反射的光”,并能接受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没有光进入眼睛,就看不见任何物体。”

对于提问的设计,我的观点是

1、先兴趣导入,聚焦到“光”,提出问题:关于光,你有哪些思考?请学生按照“我知道(),我想问()”的方式进行独立思考和记录,同桌相互说一说

2、聚焦问题:“光从哪里来”,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和交流,在基础上进行归纳。我希望的场景是学生能回答到“太阳在发光,从太阳哪里来;教室里的光从日光灯来,我看到日光灯在发光。”这两个答案应该是学生能回答到的,因为能立刻观察到。有的学生会回答:“看见的物体。”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法帮助学生追溯到光源,比如教室里的桌子,但桌子上的光是哪里来的,是灯光,灯光从哪里来,发光的日光灯。这个过程是让学生去感悟光是从发光物体哪里来的,初步建立“光源”的概念,但此时不适合直接告诉学生,还要通过更多的分析,让学生充分感受“看见的物体有的是直接发光,有的是反射光”,方法是分析“图片中发光物体有什么不同”,总结归纳建立“光源的概念”。

3.探究实验,充分感受“有光进入眼睛,才能看见光源或者物体 ”,这个实验我的方法是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侧面一个洞,把盒子放入抽屉里。实验现象很明显。这个实验非常有必要开展,因为在前面我的教学中,学生只是采用思维分析的方法感受到“有光才能看见物体,没有光看不见”,但有的学生会有“眼睛会适应暗环境”的经验,这个经验会阻碍他们的理解。

4.拓展。夜视仪,这是学生感兴趣的,要和学生讲讲。一种是主动式(用红外探照灯照射目标,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形成图像),一种是被动式(不发射红外线,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 "热图像")

二、对教参上学情分析契合度的记录

1.学生知道影子跟光有关,但不能清楚地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的形成;

关于对影子的解释,班上有个别学生的回答层次是:“影子的形成与光有关”—“影子的形成是因为有物体挡住了光”—“影子的形成是因为有物体不透明的挡住了光”。即使再追问“这说明光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不能回答出。符合。

2.知道太阳是光源,月亮不发光,不是光源,但不能准确地给出光源的概念;

这是非常符合的。

3.知道从镜子中能够看到物体,但不能解释其原因等。

学生能回答到,镜子能反射光。不能完整的解释,说明对光的传播的认识是不清晰的,这就是开展第二课教学的意义所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年级上册1.1《有关光的思考》教学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rr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