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为政篇|子夏问孝

《论语》为政篇|子夏问孝

作者: 晓丽优雅 | 来源:发表于2024-10-13 05:07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

子夏向孔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对父母总是和颜悦色是很难的。有了事情,儿女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来享用,这样就算是孝了吗?”

[解读]

色难:色,指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就是服侍的意思。

馔(zhuàn):意为饮食、吃喝。

孔子认为孝道不仅限于物质的供养,更包括心灵上的关怀。

孝敬应该是表里如一的,对父母要由内而外地爱与尊敬。孝敬是表现在态度上的,我们应做到内心孝顺,态度恭敬,对父母要有耐心。

言辞温婉,面色和顺,父母才能身心愉快。孝顺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敬和关爱。我们应该通过言行举止,尊重父母的意见和想法,关心他们的身体和情感,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孝顺之心。

比如,我们可以花时间陪伴父母,聆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们也可以在家务上多加一份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我们还可以耐心地倾听身边的人,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在父母面前始终保持和蔼的语气和愉悦的面容,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表现,更是一个人道德情操的折射,让父母吃好穿暖并不能说明什么,只有真正把父母当做永远敬爱的人,从内心理解他们、感恩他们、敬爱他们,不埋怨,不挑剔,不轻视,不怠慢,才是真正的孝亲之道!

[读后启示]

人是情感动物,并非能常常保持理性。侍奉父母难免心交力瘁,有时候就会产生报怨,甚至会发脾气。

人的神情是由内心决定的,当你内心感到烦闷或者不爽时,神情就能表现出来。

如果不是真心实意、心悦诚服地侍奉父母,脸色就会难看,这点无法隐藏。

所以,侍奉老人得出自真诚、发自肺腑,这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违心地去做,那迟早会引发矛盾。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生活节奏很快。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斥着焦躁和不安。

繁忙的工作、学习以及琐碎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压力,从而影响我们的情绪。

当我们情绪不稳定时,见到父母,态度可能会不好,脸色会变得难看。这时候可能并非内心不孝顺,而是每个人都有情绪。这时候怎么办?

这个时候可以缓一缓,让自己情绪稳定了再去面见父母。

子女应当始终以愉悦的神情出现在父母面前,不把坏情绪带给老人,这样才能让他们安心舒畅。

相关文章

  • 学《论语》:色难

    论语为政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

  • 《论语》每日一读24

    《论语·为政篇》8 【原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大意】子夏问...

  • 色难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篇》子夏向孔子请教孝。孔...

  • 015《论语·为政篇》

    《论语·为政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 ———————————...

  • ^-^217(4.8)

    《论语·为政》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孝,孔...

  • 子夏问孝

    “子夏问孝”是《论语》第二篇《为政》篇里孔子第四次谈及“何为孝”,子夏也是孔子的弟子,我们来看看孔子是如何作答的:...

  • 色难(20220926)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译文:子夏问:“怎样...

  • 【生命⋅修行】色难还真是难(八五二)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 为政篇 拎着装...

  • 《论语》今读:孝道应注重内涵

    论语·为政篇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 觉察“色难”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译文:子夏问:“怎样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为政篇|子夏问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yo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