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向子贡问道:“老师每到一个国家,一定听得到那里的政事。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跟他说的呢?”
子贡说:“老师是凭着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五者得到的。他老人家获闻各国政事的方法,与别人都不同吧?”
[解读]
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春秋陈国(现为河南省项城市)人,孔子的学生,小孔子40岁,勤学好问,官至卫国过单县令,勤政爱民,受人爱戴,被封为南顿侯,受到后人敬仰。
子贡: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赐。卫国人,春秋末年外交家、政治家、商人,曾任鲁、卫两国之国相,是“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夫子:即孔子。古时做过大夫,就可以称夫子。孔子曾经做过鲁国的大夫,所以被弟子称为夫子。夫子也是当时学者对师者的尊称。
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还是”的意思。
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自身做到“温良恭俭让”;观察民情是否做到“温良恭俭让”。
温:温柔敦厚而不愚。
良:善良的,道德的。
恭:恭敬、和睦,对人、物都有恭敬心,敬畏心。
俭:不浪费。也指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节制,做事不拖泥带水。
让:谦让,有理性,把自己放在最后。
其诸:表示测度的语气。或者,大概。
人格的修养是学习做人的重中之重。君子的处世之道就在于温、良、恭、俭、让。
人格道德修养都具备的人,他的所求就很容易实现,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和内在素质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人生准则。
[读后启示]
“温、良、恭、俭、让”即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代表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观察这个地方的风俗人情,就能知道这个地方的教化程度。
子禽和子贡一段对话,反映了孔子勤学好问与高尚品德。其中温、良、恭、俭、让既是孔子的人品特点,又是君子仁德的五种表现。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孔子的政治思想品德和求实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我们要培养君子人格,重视仁德修养,具备君子温、良、恭、俭让五种道德,做一个受人尊敬或内心平静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