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人还是人造
由于自己从事医学3D打印方面的研究,对这方面的消息报道就比较关注,那天看到一篇报道,说是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联合英国国防部皇家国防医学中心和诺丁汉女王医疗中心利用3D打印技术打造出了一具人体模型,说实话看到模型图片的时候我这个学医的都感到震惊,因为太逼真了,如果不说是模型,根本就是一个躺着的真实的年轻男人。
尤其当研究员Richard Arm先生模拟心胸外科医生剥离“病人”胸前皮肤,把胸腔打开,取出“病人”心脏的时候,有种在手术室观摩手术的感觉。
(图片来源于网络)据说这具模型由有机硅凝胶和纤维组成,皮肤和器官由3D打印制成,通过CT扫描真实的心脏、肺部和血管以求模型的逼真程度。甚至人体面部的胡须部分也是仿照真人制作,模型的血管中被注入血液,可以营造出手术时的失血情况,空气则可以注入模型的肺部,充气和放气的过程就如同真人呼吸,在手术台上,“病人”的胸部会随着“呼吸”上下浮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造人,小伙子们也可以
看到这,我有点按捺不住了,既然我们团队已经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先进制造技术制作出了活灵活现的心血管模型,方法一通百通,做一具这样逼真的模型应该没有问题。于是我跟团队的小伙子们提出了我的想法,不出意料,年轻的工程师拽拽的说:“吴老师,当然可以,问题是看临床医生要求我们做我们才做啊。”的确,英国那个人体模型也只是做了个躯体框架+心肺而已。根据临床不同学科要求做才更有针对性。
我继续追问,“难道除了心血管,你们就没做过其他的器官吗?”“怎么可能?”小伙子们不服气,急吼吼的拍照片去了。看着这些照片给他们点赞的同时,也不禁暗自嘀咕:“怪不得一个个没女朋友,没事不去泡妞,有时间光做人体器官模型玩了,哎,这都什么兴趣爱好呀!”
「人工皮肤:我特意在皮肤上练了一下缝针,感觉很真实,他们也被我行云流水般的缝针姿势吓了一跳,哈哈,我不会告诉你一个放射科医生在临床轮转时也要练习缝针的,还有研究生期间小鼠胰腺癌原位模型助手稀缺,整个手术过程基本是我一个人完成的。」 「人工肾脏:请忽略工科男留着的长指甲,如果在医院,肯定会被主任骂死,手套很容易被戳破,极大增加手术感染的机率。」 「人工盲肠、阑尾:感觉很可爱。」 「人工心血管系统:根据需求可以选择灌入或不灌入人工血液。」记得当初决定辞职做博后,一个影像界的前辈听说我要从事有关医学3D打印这方面研发工作的时候,他说了一句:“不靠谱。”可当这么多研发成果摆在眼前,先不说3D打印其他方方面面的用途,只说制作逼真人体模型这块,对医学有着多么深远的意义,有点医学基础的人应该都会懂。
1.沉浸式的训练环境、近乎真实的人体解剖模型,能让年轻的外科医生们为即将到来的真实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2.在解剖教学方面,当前受到标本数量、解剖名词繁杂、缺乏立体教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往往只能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板书、教材、挂图、少量标本和模型相结合的模式。板书、教材、挂图等二维方式不能全面完整展示人体器官、位置和结构,无立体感,以至学生们常感觉这门课程抽象难以理解。即便使用塑胶模型也难以获得1:1的真实感。现在尸体来源获取越来越困难,再加上尸体作为教学涉及众多伦理及防腐剂影响健康等问题。以上种种原因,都预示着3D打印在解剖教学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而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打印耗材成本逐步下降,再加上中国人力成本以及制造业的优势,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这个领域大中国有可能打破“一直在模仿,从未超越过”的尴尬局面。
因为深入,所以懂得,在医学3D打印这个领域,大中国缺的从来不是技术,是自信心和认知水平。
没有自信,自己都觉得自己不靠谱。
没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或者说认知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沉浸在过时的观念中沾沾自喜,茫然不自知,被时代抛弃是迟早的事。
所以还等什么呢,加入前景广阔的医学3D打印世界中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