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卡,拎起身后的帆布包,准备下班,一小男孩在前厅晃悠,我问:你干嘛呢呀?他说自己在等着被盯背课文。稍转视线,我看到了那本似乎已被主人学的滚瓜烂熟的课本,放在大厅接客的小圆桌上,上面清晰的印着两个正楷字“语文”。
我随手拿起,并对他说“我给你盯,盯完我再下班”。他很腼腆地笑笑,伸出黑黑瘦瘦的小手,快速将书页翻到前面,然后告诉我“背诵第一、二、三课!”说完自觉又快速地向后挪出三四步,开始了背诵。
第一课是三首诗,第一首便是《绝句》,然而此《绝句》非彼《绝句》,跟我小学时背诵的截然不同。他背诵的很熟练,我的眼睛、手指、耳朵跟着他的节奏,来到了第三课,题目《燕子》,描写的形象生动,伴着小男孩背诵的语句,也让我想起小时候老家四合院,客房屋檐上的那几只黑色的小燕子……
小男孩的语文书老家院子的燕子早已不在,甚至连那一套八十年代的四合院现如今已是残垣断壁,院内更是荒草丛深。
小时候,爷爷总把我叫“燕娃子”,爷爷说我出生的前一年,客房屋檐下来了两只燕子,自此屋檐下的燕窝里一直热闹(当然除了北方冬天)。所以屋檐下的黑色小燕子,在我们家,可是吉祥受欢迎的小客人们。
记得有时突遇大雨,燕子妈妈没能找回食物,小燕子们争先恐后地在屋檐下的泥草窝里叫个不停,不少次因用力过猛而掉了下来,掉到水泥台子上,顺房檐倾斜下来的大小雨滴打在它幼小的身体上,这时它叫的更厉害了。
倘若恰巧被我瞧见,我叫的比它还厉害“爷爷爷爷,小燕子从窝里掉下来啦,你赶紧!”我窘迫且大声的喊,目的是让爷爷快些,帮帮小燕子。
好几次却是话音刚落,爷爷就已在我和小燕子的面前,伸出一只大手,极快极轻地握起小燕子,拉过门旁板凳站上去,把小燕子放进窝里。
(这也让我一直怀疑,雨天看似熟睡的爷爷,到底是睡是醒了呢?这个问题后来一直没有问,而现在更是没机会问了……)
所以到后来啊!每到下雨天,客房门口就会放着一四条腿大方板凳,这一举动,我和爷爷最明白。
后来,我上了学,识了字。从一天回两次家,中午、晚上,到一周只回一次家,再到后来过节,放三天以上的假才回家,照顾小燕子的任务就完全交给了爷爷。
每次回家,我坐在客房门槛上,抬头望向屋檐,小燕子探着脑袋也望向我,再把脑袋伸进窝去。彼此打量许久,我心里想着:你们看我是陌生的,看爷爷却是熟悉的。
脑海中便浮现出在一个个的雨天里,爷爷把它们无数次的轻握起,再站上大方板凳,小心翼翼地放进窝里,之后走进客房放下门帘,让这一切在找食物回来的小燕子的爸爸妈妈看上去没有任何异常。
就这样想着想着出神好久……
再到后来,有一天回到家,突然发现小燕子们都不见了,听爷爷说整个村子都很少见到。
屋檐下便徒留一鸟窝,不!是小燕子的家。
就这样,那些之前关于小燕子、爷爷和我之间的种种,都成了过去的往事,偶尔也会回忆起,再抬头去看看屋檐下的窝,空荡荡的、很安静。窝周围的泥土更是干巴巴的泛白……
而这些年里,一个人漂在陌生的城市,小燕子、爷爷都成了我一个人的回忆……
我在的这座小城,燕子来往频繁,今日下午去上班就看到楼下盘旋飞翔的几只燕子,但它们和我记忆的情感没有丝毫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