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怎样才能安乐?
我说:放下执着就安乐了。
其实外在形式到底有没有必要,有多大的必要,取决于你的修为。你的修行境界若确实到了那个程度,外在的东西不对你形成干扰,你可以不在乎形式。
对我们而言,很多所谓的“形式”都是必要的。它们好比是船,载我们渡越烦恼生死之河。登上解脱彼岸后自然不再需要船,而尚在河中央的人,急着离船岂不危险?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生活即修行。但我想很多人都误会了,以为过生活就是在修行。其实不然,这至少不是佛教所说的修行。举例子说吧,你经历过悲欢离合,这不是修行,只是经历;如果你在那悲欢离合间体认无常、缘起、因果,这是修行。生病,本身不是修行,借由生病而认识到与生俱来的脆弱、忧苦,由此生起出离心,或推己及人,由此生起悲悯之心,这是修行。
让我直接联想到的就是工作,你做了某一件事情不是成长,你通过这一件事情认知前后的关系、总结工作的技巧,有思考有进步才是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