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记叙文集人生旅途简书阁
如歌行板之一《凭“君”传语报平安》

如歌行板之一《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者: 红城客 | 来源:发表于2017-07-19 17:02 被阅读60次

                    凭“君”传语报平安

听孩子读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不知怎的,竟生出一阵有关人际联系不断变迁的翩翩遐思。这诗中的“君”,当然是指人了,是诗人所托的信使。古时相互联系极为不便,所以有“鸿雁传书”、“鱼传尺素”的美好幻想,在现实中就只能托人带信了。想那李白见不到好友王昌龄,只好借"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表失落;苏轼见不到弟弟苏辙,只好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来排遣了。多少至爱亲朋为此而“生死茫茫两不知”了。

我却有幸生活在了这“君”不仅是指人的时代。

当然也指人。

解放初期,县区两级都有通信员,将人民政府的指示、精神传达到下属的合作社乃至更基层机构。记得到我父亲当大队长时,这类通信员还有着呢,不过逐渐由骑自行车乃至摩托车代替步行了。

我能模糊记事时,上下单位的联系一开始由手摇电话唱主角了。当时大队队部守值班电话,可是一个日常的重要任务呢。而老百姓之间交往,还只能继续靠着人了。一般情况只好基本不联系,真有了红白喜事之类的大事,那就必须接客了,远近该接的亲戚都得接到。忙不过来?那就请户族近门的帮忙跑路。

无事不登三宝殿?不一定的。关系再铁的亲朋好友,久不联系,恐怕也要生分了。又没别的联系手段,不“登”又咋办呢?我高中时代相与的几个哥们姐们,假期里就是这样串门子的。有时要想聚一聚呀,那就得一人先上一家,再相邀到另一家,三五好友终于凑到了一起,说不定已是两三天这样“滚绣球”的结果了。真不容易呀!

八九十年代,可正是我风华正茂的时光。写信,是我的最爱。上学呀,打工呀,邮递员叔叔成了主要的感情粘合剂了。要赶时髦?家里装部电话呗!

九十年代末吧?一位分到城市工作的大学同学约我去玩。去了怎么找哇?他说不要紧,他身上带有电话。打公用电话倒是很方便,但身上怎么能带有电话呢?见面才知道,他身上别了个大家伙,叫大哥大,还带了个小不点,叫寻呼机。这位好友后来移居国外了,从此没了联系。要是能预知,没过几年,手机这玩意就满天飞了,恐怕就不会留下音信杳杳的遗憾吧。神州行不行?那就全球通嘛!

时下的潮男潮女们可就更美气了。可视电话,网上视频,哪怕远隔重洋,也可以零距离煲电话粥啰!

人际联系可真是越来越方便了,再也不必有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无奈,再也不必似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自慰,当然也就没有了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的痛苦吧?凭“君”传语,报的又何止是“平安”呢?

快乐沟通的同时,可真得感谢这与时俱进的“君“哟!

附注:本文为建国六十周年而作,特晒出来做个纪念。


相关文章

  • 如歌行板之一《凭“君”传语报平安》

    凭“君”传语报平安 听孩子读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

  • 凭君传语报平安

    凭君传语报平安 文:释净宗 佛在极乐,我在娑婆,彼此相距十万亿国土,境界遥隔,要如何传递讯息,互通平安?写信?打电...

  • 凭君传语报平安

    昨天从外地刚回到家,立马感到一股热气迎面扑来,赶紧冲到阳台和房间,把窗户打开透气。从避暑圣地又回到了桑拿似的京城,...

  •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唐·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静夜思

    影壁余辉爬窗帘 心甑蔷薇挂床边 梦游千里逢佳人 凭君传语报平安

  • 一日一书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 一日一书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 诗不上口莫来吟

    ​​岑参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前...

  • 【一起学唐诗】(十九)      岑参:逢入京使

    【原文】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歌行板之一《凭“君”传语报平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ol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