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5岁男孩陈于斯的申学简历刷爆了朋友圈,从教育背景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瞬间秒杀芸芸众生。
作为典型的“复(旦)二代”,5岁的他足迹已经遍布十几个国家几十个城市,文史、艺术、运动等一样不落,年阅读量达到500本,所附书单全是英文绘本。
网友们纷纷表示5岁的他已经超越了成人的自己。
很快,网上又出现了新的言论。
网络截图大意是:通过分析简历,孩子的父母不是上海本地人,住的是郊区,家里房子不够大,上一辈没有过硬的背景,乐器没有请私教,旅游国家全是亚洲,英语读物没有稀缺的海外读物,没有参加专业Camp,结论是孩子上不了想去的国际学校。
怎么会这样?我们顶礼膜拜的简历被批到毫无竞争力了?更何况,我们还远远做不到这对复旦父母这么好,“每天2-2.5小时的有效陪伴,从文到武,从静到动”,我们的身份更普通,我们的做法更暗淡。我们只是普通的平民父母啊!
不刻意去关注,却总有跳入眼帘的新闻刺激我们紧绷的神经:
《买不起八百万的学区房也无法辞职去环游世界,你还能给孩子什么》,八百万、学区房,都好遥远;
上海一位外公写的《牛蛙之殇》再一次刺痛我们的神经,人家的外孙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就各种培养为进入上海四大名校而努力,失败的结局让他们毅然决然的去了大洋彼岸,离开这竞争残酷的故土。
暂且不谈是否去了国外就高枕无忧,人家有说走就走的底气,大部分的我们却做不到;挣着可以数的清的工资,有着离不开的家园。孩子,父母只能呵护你在这里健康成长,即使面对的竞争是那么的激烈,不可避免。
没有优越的物质基础,在日渐固化阶层的中国,处于平民阶层的我们,如何来爱我们的孩子呢?
不考虑5岁陈于斯简历被“有识之士”的深刻分析,这对复旦夫妻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很值得肯定的。他们确实是在很用心培养自己孩子,重视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学习能力、才艺、运动,性格培养等都在全面进行。即使他真的没有被心仪的国际学校录取,在成长这条路上,他一定可以走的很远,很高。
可是作为普通大众的一员,我缺少不仅仅是优越的物质基础,这种精英阶层的高计划、高执行力、高坚持度的日复一日的精神也是那样的不现实;我还能做些什么呢?焦虑?急躁?内心淡定的力量一直在寻找出口。
是的,没有必要焦虑。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来到我们的身边,他不会因为我们不够富有、不够优秀而丝毫影响对父母的爱和依恋;我们能给予他们的,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必艳羡我们所没有的。
01 接纳、认可孩子,将学习潜移默化成内在的动力
诚然,孩子们从小开始就需要面临各种竞争。而父母首先需要有正确的心态,99%的孩子长大后都会成为你我一样平凡的人,那么,在他小的时候,凡事都希望做到最好其实并不妥。接纳孩子原来的样子,认可他,尊重他。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发现他的闪光点,保护他的好奇心,陪伴他共同学习、进步。
“当孩子们对任何事物哪怕表现出一丁点兴趣,她都会积极鼓励”,这里的“她”是将3个儿子都送入了斯坦福大学的明星妈妈陈美龄。她从不要求自己的儿子们考第一名,因为他们的目的不是分数,也不是排名,而是吸收新知识。三个儿子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都被她很好的保护并各有所长。
先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让他自由地表达自己喜欢的事情。小孩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是很有活力的。而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爱好、擅长的领域,拓展他的潜力,最终也会有助于学习。与其焦虑的每天促使孩子向前跑,不如放慢脚步,多遵从孩子的内心,多多尝试,帮助他找到 愿意为之努力的方向。
有源自内在的学习动力,又何必需要担心孩子没有应付未来的能力呢。
02 感知幸福,感恩拥有
幸福的定义有千百种。我们都希望孩子们有幸福的人生,可是真的没有标准答案。
有个小寓言很有趣,说的是坐拥金碧辉煌宫殿的国王整天愁眉不展不快乐,而衣衫褴褛的乞丐因为得到了一双鞋子而快乐无比。
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给予孩子漫漫人生所需要的幸福,但我们可以影响他们对幸福的感知。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已经让孩子们对拥有的快乐变得迟钝,对感恩渐渐陌生。新衣服、新玩具、新的旅行……而这每一个新拥有的时刻,都需要父母们的点滴引导。
我们的城市干净整洁,是因为有环卫工人在默默打扫;
你们可以学习到那么多新的知识,是因为有老师们在无私奉献;
每天都能看见清晨明媚的阳光,就很美好。
习惯感知幸福,感恩拥有,逆境中会有乐观支撑,成功时刻会有感恩相伴。
所谓幸福的人,是只记得自己一生中满足之处的人;而所谓不幸的人只记得与此相反的内容。所求不过如此。
亲爱的小孩,爸爸妈妈没有能够给你无尽的财富,但是我们会给你最富足的爱,陪着独一无二的你一步一步向前走,让你的心间洒满阳光,一起感受这个奇妙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