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一个圣人般的存在,在我的心理一直是顶礼膜拜。
在很多书里,说的都是曾国藩用最笨的方法却取得最骄人的成绩。
至于他的心理,他的为人,他的处事,在《曾国藩全书》中一点点的领会,一点点的去接近,感觉生活中的曾国藩是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兄弟拥有很高期望的人。
通过一封封家书,表达自己对兄弟的期寄,对兄弟的赞美,特别是对兄弟缺点及时指出,并希望他改正的殷切之情。
在《劝诸弟·劝宜力除牢骚》中说到:温弟天分,本甲于诸弟,惟牢骚太多,性情太懒,前在京华,不好看书,又不好作文,余即心甚忧之,近闻返家后,牢骚如常,数月不搦管为文。
文中温弟天赋很高,但是不踏实,不努力,却对现状不满,怨天尤人,惟独没有发现,其实自己的现状是自己造成的,不知道,改变现状,不懂得实现自己的目标,是自己踏踏实实地努力得来的。
牢骚太盛会蒙蔽自己的心智,一味牢骚,会阻止自己向前迈进的脚步。
我记得以前刚工作的时候,看着别人升职加薪,而唯独没有自己,便整天抱怨,抱怨领导不慧眼识人,抱怨领导不给自己委以重任。
可是自己却从来没有想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有没有真正静下心来学习一下专业知识,有没有真正想过怎么去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难题?
是抱怨,迷乱了心智,抱怨不仅没有改善自身的处境,反而还遭人厌烦和讨厌。
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 不许,无故而尤人,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
无缘无故地去抱怨老天,天也不允许,无缘无故,去抱怨人,人也肯定不服,这是感应之理。
抱怨不会让自己顺遂,甚至抱怨还会让自己抑郁,心气不顺,对自己的健康极为不利。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不抱怨呢?
曾国藩在书中说: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自己内心的不平,是由自己的不足引起的,当我们内心觉得不平时,一定反思自己,我为何内心不满,为何出现这种情况?我有何不足导致我的不满?
通过自问,找出问题的根源,然后理清思路,找到解决的方法,然后积极的去做出改变。如此才能让抱怨远离我们,如此,才能让我们日日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