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关于爱的经典名句,实在太多。印象深的比如: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张爱玲
在几乎所有的经典影视剧中,爱情经常也是主线之一,比如贾宝玉与林黛玉、梁山伯与祝英台
但这些就是爱的全部吗?
02
关于谈论爱的书籍,《爱的艺术》堪称经典。在这本书中,弗洛姆一共列出了五种爱的对象:博爱、母爱、性爱、自爱和神爱。
博爱和母爱具有一致性,它们都是针对所有人,是自己本身具备的爱的能力。拥有博爱和母爱,是爱其他人的前提条件。而性爱则具有独占性,需要两个人之间灵魂和身体的契合。性爱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需要被一定程度的约束。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自爱,弗洛姆指出,不懂得爱自己的人,是没有爱的能力的,他也不可能真正的爱别人。因为我们自己也是人,如果拥有爱的能力,势必会爱自己。
关于神爱,更多的与父爱母爱相关,很多时候,我们不能跟人完全的敞开,就会想有一个神来包容一切。
而宗教的发展,也遵循了母爱、父爱到成熟的爱的发展规律,所谓神爱,简单来说就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辩证的空间。当我们在父爱和母爱里得不到满足时,有一个神来包容我们的一切。在爱的艺术里,允许尝试,允许犯错,更多的是为促进发展。
03
谈论完什么是爱,再来看看我们很容易走入的误区有哪些呢?
误区一:绝大部分人认为爱情是靠被动等待获得的,而非主动给予。
但事实上,爱是一种原发性的能力,是可以由人自己创造并提供给他人的。被动获得他人的爱只说明我们具备某一部分价值,这个价值的大小是由对方来决定的,而不是我们自己。所以一旦价值失衡,那爱也随之被抽走。
现实生活中,很多女孩子认为长的好看,身材好,才会有人爱。所以,不惜毁坏身体去减肥,整容。很多男孩子觉着有了钱,才会被人爱。所以,不惜破坏自己的底线也要去挖掘财富。这其实就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爱首要的问题是我有没有爱的能力,而不是我是否值得被爱。拥有爱才能获得爱,没有主动给予爱的能力,又何谈坦然接受爱呢?
一个人被爱不是因为我值得,而是因为这个人有能力接受爱与被爱。
误区二:很多人把爱当成是对象问题而非能力问题。
很多人都认为物质更重要,所以一个人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才是最重要的。他们觉得只要对象选对了,那爱就有了
实际上,爱从来不是一个对象问题,否则为什么很多人换了好几个对象依然不能建立长久的亲密关系呢?
一个没有爱的能力的人,不管换几个对象,甚至是离几次婚,都不大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因为爱需要的是情感培养和交流,不是市场上讨价还价那样简单。
误区三:误把激情当爱情,从而一遇挫就放弃,总是得不到真爱。因为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短暂的情欲,什么是持久的爱。
有多少人的爱情是在半年,甚至三个月之后,就开始冷淡?本质上来说,这不是持久的爱,只是基于性吸引力而引发的亲密感。弗洛姆指出:如痴如醉疯狂的爱恋并不是强烈爱情的表现,只能证明了这些人的过去都很寂寞。
而持久的爱,需要更多的责任心、包容度、理解力,它需要人在关系中约束自己,而非任意妄为。
爱的确是需要学习的一门艺术,因为靠荷尔蒙引发的情感并不会持续太久,新鲜感过去后,也就面临危机了,这不是真正的爱,只是短暂的情欲。想要获得真爱,还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
04
弗洛姆把爱看作是一种技能,就像开车、游泳一样,经过刻意练习,是可以学会的。
像学习其他艺术一样,纪律性、集中、耐心以及兴趣,是我们练习爱的艺术必须遵守的几点要求。
兴趣和纪律性很好理解,简单来说,如果你要经营一段爱情,那需要对这个人、对爱情这件事抱有兴趣,而且双方要建立经常联系的纪律,维持共同去完成一些事情的节奏,例如保持一周见几次,要一起庆祝纪念日,会给对方时不时制造一些惊喜等等。
专注和耐心并不只是帮助我们管理自己的时间精力,也能让我们更深入的听到对方的需求。
弗洛姆还提到很重要的一点,集中可以对自己保持清醒。对自己不清醒的人,就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
如果一对情侣对自己的内心活动不清醒,跟身边的人抱怨吐槽,就很容易被别人“你们不合适”的言论带偏,那这段感情就很容易失败。
而且,如果我们一直意识不到问题所在,很可能会谈好几个都不合适。直到某天,我们开悟了,后悔都来不及了。
除了这些,还应该做什么呢?
获得爱的能力,就是要克服自恋。自恋的人多过于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而忽略了环境和他人,没办法客观看待人和事。
相信爱情,相信你做了什么,就能收获什么。
持续关注自己,让自己更加成熟,会更利于爱情的发展。
希望你在爱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备注:无戒90天成长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