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弃绝就是能够自我掌控意识,不执着于物。
弃绝 Vairagya,本意是无色的,把色彩去掉就是弃绝。色彩是什么呢?它是我慢(私我)根据过往经历或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把事物的本质抹上了色彩。犹如戴上了有色眼镜,但私我的色彩并不仅仅来自于眼睛,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和行动器官(手、足、口、生殖器官、排泄器官)都是私我色彩的源头。这些感官经过智库的整理加工、分析判断,我慢则倾向于获得它喜悦的部分,从无餍足,这里没有对错,只是本能,每个人的私我喜好各有不同,这取决于他的过往经历和人生体验,而人生当中各种事物的第一次体验尤为重要,它直接决定了私我对待同等事物的“原色”。弃绝就是通过分辨力和行动力,抹去事物表面私我覆盖的色彩,看到其本来面目。而这样的分辨力和行动力,又需要依赖长期不断的修习。从这个角度,我们灵性获得觉醒和升华,需要两个翅膀共同作用,它们一个叫“修习”,一个叫“弃绝”。
除了去除私我的色彩,弃绝还需要做到的是时常洗涤我们的心灵,修习过程中滋生的傲慢、急躁、贪婪、慌乱、焦虑、迷惑等等,需要在修习的过程中随时处理,就像在麦田中的守护者,随时去除杂草,同时耐心等待修习成果的自然生长,切忌拨苗助长、心不在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
如此,如果我们有坚定不移的信心、恒心和热心进行修习,我们就可以有机会进去修习的第五层次——初观。
修习第五层是一道屏障,如同喜马拉雅山,高不可攀。一方面是来自物质世界的重重阻碍,一方面也要经历内心世界的惊涛骇浪。如何去理解第五层的修习,《西游记》给了我们一个详细的描绘。一方面,唐僧要经历重重险阻,对财物、女色、爱欲、地位、承诺等等的应对方式;一方面要面对的是内心世界的风云变幻,心猿意马忠心耿耿却桀骜难驯、我慢(悟能)的避苦趋乐、菩提在(悟净)修行路上的弃绝和坚持。八戒虽明指“五荤三厌”,实际上却是佛教的八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华丽之床,不打扮及观听歌舞,正午过后不食。“悟空”由开始的“不空”,无所不能,到最后顿悟而空,成就“斗战胜佛”美誉,实在是来之不易。那些成就我们的“不空”得之不易,弃之更难。“悟能”则从开始的“不能”最后修得正果,才是名副其实的“悟能”,而实际上,我慢的本性是不可能变得,佛祖也知道,所以给了他“净坛使者”的美差。而“悟净”正是修行道路上的种种坚持,时时觉察并弃绝干净的恶念,骷髅变就的胸珠和武器降妖宝杖更指明了这一点。修行之路就是西天取经之路。而“无字真经”和熊猫大侠的“无字天书”寓意相同,都是从“无”中照见真我。
第五层的“初观”,就是我们修习过程中经历的大量的知识,而不陷落其中——无论这些是我们主观感知到的内在思想、知识还是学习来的客观外界知识,你都不陷落于其中。最终心灵摆脱了环境及外物的束缚,内心世界也趋于平静,灵在逐渐被我们端见全貌,我慢臣服于灵在而归于静寂。我们的看待世界的视角由末那到—菩提—我慢的习惯,将衍变成末那—灵在—菩提。这时候就已经初具“中观”的心灵状态了。
从初观到中观是一段极其漫长的过程,释迦牟尼走了七年,玄奘走了八年,这都是极短的过程,无数瑜伽行者前仆后继,修习三五十年甚至七八十年,只为窥得中观的浮世莲华。
下节继续。
——尼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