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读《随园诗话》(157)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19-03-23 10:10 被阅读60次

卷四(三三)

《唐书》载:“贺知章在礼部选挽郎,取舍不公,门荫子弟喧闹盈门。知章不敢出,乃于后园一梯,出头墙外,以决事。”康熙辛丑会试,李穆堂先生用通榜法,所取皆一时名士。落第者纠众作闹,新进士无由入谒。或呈一诗云:“门生未必敢升堂,道路纷纷闹未央。我献一梯兼一策,墙头高立贺知章。”丙辰,予在都中,见先生白须伟貌,有泰山岩岩气象。待后辈,当面必训斥,逢人必赞扬,人以故畏而服之。余谓此张乖崖待彭公乘法也。前辈率真,亦可不必。

《旧唐书》,原名《唐书》,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百卷。内帝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五代后晋时刘昫、张昭远等撰。记载了唐朝自高祖武德元年(618)至哀帝天佑四年(907)共二百九十年的历史。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改称《旧唐书》。由于成书仓促,所以对于唐代晚期史事的记述,仍显得粗糙,在材料的占有与剪裁、体例的完整、文字的简洁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缺点。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86岁告老还乡,不久去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挽郎,汉语词语,音wǎn láng,意思是出殡时牵引灵柩唱挽歌的人。《晋书·礼志中》:“成帝咸康七年,皇后杜氏崩……有司又奏,依旧选公卿以下六品子弟六十人为挽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武帝崩,选百二十挽郎,一时之秀彦, 育长亦在其中。” 宋苏轼《艾子杂说》:“挽郎乃死者之导也。” 唐代非科举入仕途径中,除军功占有较大比例外,第二位是门荫。门荫入仕,途径很多,其中较重要的是斋郎与挽郎。挽郎的充任者“岁数不定。最小的有十三岁,大的也有二十余岁”,唐穆宗《景陵优劳德音》:“其挽郎,放出身后,七选许集”。

恩荫,又可称为任子、门荫、荫补、世赏,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广义恩荫,是指由于封建制度下,祖辈、父辈的地位而使得子孙后辈在入学、入仕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称之为“恩荫”。狭义的“恩荫”特指宋代以后出现的一种独特的门荫制度,称之为“推恩荫补”,宋时被简称为“恩荫”。清制,文职京官四品以上,外官三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俱准送一子入国子监读书,称恩荫。此外,因遇庆典而给予入国子监待遇的,亦属恩荫。

舁,音yú,共举也。1、共同抬东西。例: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果舁炮至。2、又如:舁夫(轿夫;抬棺者);舁人(轿夫);舁疾(有病勉强行事)。3、携带。《金史》:因呼妻子舁金归之,乡里用是重之。

康熙辛丑年,即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

李绂,(绂 fú ),(1675~1750),字巨来,号穆堂,江西临川荣山镇人,清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和诗文家。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由编修累官内阁学士,历任广西巡抚、直隶总督,因参劾下狱。乾隆初起授户部侍郎。治理学宗陆王(陆九渊、王守仁),被梁启超誉为“陆王派之最后一人”。著有《穆堂类稿》、《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全论》、《阳明学录》、《八旗志书》。康熙六十年(1721),担任会试副考官。出榜日,黄雾风霾,康熙帝说:“此榜或有乱臣贼子,否亦当有读书积学之士不得中式,怨气所致。”命重查试卷,其中劣者取消殿试,又赐满洲举人留保、直隶举人王兰生进士。因落榜举子聚众至寓所闹事,遭御史舒库弹劾,以隐匿不奏的罪名免官,贬至永定河做河工。

通榜,是隋、唐五代及宋朝初年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唐时科举不糊名,由主试者定去取。通榜,是指考官根据考生的社会声望和才德评价制成的名单,供录取时参考。为了能上通榜考生应试前需要多方行卷,也就是将自己的诗文佳作投献给有名望的公卿贤达,以求得到赏识后向主考官推荐。

入谒,汉语词语,音rù yè,是指进见,请见。一般用于臣对君、下对上、幼对长。《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 郦生。郦生至,入谒。”

未央,汉语词汇。音wèi yāng。释义:1、未半。《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朱熹集传:“央,中也。”《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托沉阴以圹久兮,惜蕃华之未央。” 颜师古注:“未央,犹未半也。言年岁未半而早落蕃华,故痛惜之。”2、不久,不远。《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王冰注:“央,久也,远也。”3、未尽;无已。《楚辞·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王逸 注:“央,尽也。”杜甫《章梓州橘亭饯窦少伊》诗:“主人送客何所作,行酒赋诗殊未央。4、无边无际。《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王安石 注:“荒兮其未央哉,道之荒大而莫知畔岸。”5、汉代宫名。见“未央宫”。未央宫在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6、本为汉宫名,借指宫殿。苏轼《秋兴》诗之三:“楼前夜月低韦曲,云里车声出未央。”

岩岩,汉语词语,音yán yán,意思是指1、高大、高耸。2、威严。3、开张貌。出自《诗·鲁颂·閟宫》:“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孔颖达疏:“言泰山之高岩岩然,鲁之邦境所至也。”

张咏,(946年-1015年),字复之,号乖崖,谥号忠定,濮州鄄城(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人。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累擢枢密直学士,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他的文集被命名为《张乖崖集》。

《湘山野录》:张尚书镇蜀时,承旨彭公乘欲持所业文为贽,求文鉴大师为之容。鉴曰:“请君遇旌麾游寺日候之,老僧先为持文奉呈,果称爱,始可出拜。盖八座之性靡测。”一日,果来,以彭文呈之。公默览迨遍,无一语褒贬,都掷于地,彭大沮。后将赴阙,临歧托鉴召彭至,语之曰:“向示盛篇,心极爱叹,不欲形言者,子方少年,若老夫以一语契借,必凌忽自惰,故掷地以奉激。他日子官不减老夫,而益清近。留缗钞二百道,为缣缃之助,勉之。”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重复。要不是袁枚的转述,我还真不知道在朝廷取仕的历史上还有如此相像的丑闻,更没有想到那个写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著名诗人贺知章竟然是丑闻主角之一。诚然,诗作在问世之后,与作者本人有一定的独立性,也就是说,诗作,不一定因为诗人本人的品格操行而因之受到褒贬。比如,陈后主陈叔宝创作的《玉树后庭花》,舍形求神,结构紧凑,回环照应,景人互映,美不胜收,被认为是宫体诗的最高水平。但是,太差的人品也会影响作品的流传。比如秦桧,状元出身,诗文书法俱佳。但《全宋诗》仅录有其《题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后》:“高贤邈已远,凛凛生气存。韩范不时有,此心谁与论。”其实,就这首诗本身的内容与写作上看,整体上大气凛然,表达了敬仰前贤,追思古人的情怀,也显示出了诗人对大宋王朝的忠心。可是,又有几个人去学习背诵秦桧的诗呢?

相关文章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随园诗话》(157)

    卷四(三三)《唐书》载:“贺知章在礼部选挽郎,取舍不公,门荫子弟喧闹盈门。知章不敢出,乃于后园舁一梯,出头墙外,以...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硬读《随园诗话》(9)

    六 《随园诗话》原文: 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一韵中有千百字...

  • 硬读《随园诗话》(3)

    卷一 一(上)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

  • 硬读《随园诗话》(2)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 袁枚(1716-179...

  • 硬读《随园诗话》(5)

    二 《随园诗话》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

  • 硬读《随园诗话》(4)

    卷一 一(下) 《随园诗话》原文: 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咏怀...

  • 硬读《随园诗话》(7)

    四 《随园诗话》原文: 于耐圃相公,构蔬香阁,种菜数畦,题一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鄂西林...

  • 硬读《随园诗话》(6)

    三 《随园诗话》原文 前明门户之习,不止朝廷也,于诗亦然。当其盛时,高、杨、张、徐,各自成家,毫无门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硬读《随园诗话》(15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pj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