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上班时,打针输液都会说,不疼的,放松点,没那么夸张。轮到自己打针,等一下,我冷静一下,好害怕。同事会说不痛的,放松点,可是当时真的很紧张,越紧张越疼。
小孩子打预防针,房间里常常是哭成一片,家长们、医护人员都在劝说:不疼的,宝宝不怕。
很多时候,明明就是疼,为什么就要说不疼?
朋友的儿子之前要去做个小手术,家长不能在傍边陪伴,给儿子说起这个事情,儿子问:妈妈,会疼吗?
妈妈说:打麻药的时候会有一点疼,小男孩都要做这个小手术的。
儿子说:哦,那有多疼呢,会不会忍不住动来动去。
妈妈说:就跟打针一样,或者掐一下,试试,疼吗?
儿子说:啊!有一点疼。
妈妈:你知道有多疼就没那么害怕了吧。
同样两个小朋友去做手术,提前沟通交流的小朋友,从头到尾做完手术一声没吭,结束后,护士长都夸他,很少有小朋友向你这么勇敢,棒棒。第二个小朋友,家长告诉他要做一个小手术,不疼的,孩子从进入医院就开始紧张,刚上手术床,哭喊着不要不要,结果手术无法进行,改期再做。
通过表达给孩子描述对于未知的很重要,不疼,为什么那么多孩子会哭,不害怕,为什么孩子就是很害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疼就是疼,只是我们可以承受;害怕就是害怕,我们做孩子的时候也很害怕。
好的办法是放下解释,站在孩子的角度谈感受,通过描述较为清晰的景像来消除孩子对于未知想象的恐惧,这种方法的效果要比告诉他们不疼好得多。
只有学会真正的表达自己,才能进行信息交流,了解别人,被别人了解。
带儿子拔牙,提前做了思想工作,打麻药会有点疼,到了医院,他还是有些紧张。给孩子看牙的医生都很温柔的,她们会轻轻的,短暂的安慰,躺在检查床上,医生动一下牙说先去拍片,看了片子还是需要拔掉。
整个过程很顺利,说实话,自己都害怕进口腔科,儿子能够顺利拔牙没哭真是勇敢。结束后,医生说:咬住,又说了第二遍,上下牙咬住,儿子没咬,说第三遍的时候,年轻的女医生大声吼起来,让你咬住,又粗鲁的动一下儿子的下巴,当时真的很凶,站在傍边的我都被吓到了。
我拍了医生的肩膀,你这样会吓到孩子的,他本来就很紧张。说实话,心里真的很生气,态度如此糟糕。切记:尽量不能当着孩子面和人发生争执。
晚上,儿子(7岁)聊起白天拔牙的事,妈妈,你不是说医生都很温柔,她那么凶。
医生为什么会突然凶起来呢?
儿子说:没咬棉球,我不敢咬,以为棉球是她的手。
善良的孩子,你不说,别人怎么能理解到你怎么想的。以后遇到的这样的情况,要说出来,你不说她以为你听不懂,但是她有情绪是她的问题。每天遇到很多小朋友,她也会有情绪被触动的时候。我们不表达,被别人误解是我们的问题。
正面引导很重要,遇到问题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时候,借机正好给孩子说了一下表达的重要性。学会理解他人,才能更好地包容自己
只有学会真正的表达自己,才能进行信息交流,了解别人,被别人了解。才能融入他所处的环境中,不被孤立。这样才能减少孩子的挫败感、形成健康的情感疏导方式、建立人际交往的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