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y56】这是2019年1月6日“崔律.100天精力和时间管理训练营”第8.7讲(自习)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日常生活的消费,多使用理性思维,避免落入营销陷阱。
【实践日志】
1.我在本周中学到的点:
①脑力工作者时代的来临,三种任务类型:事务性,常规性,价值型。
②思考脑注意力有限,一次只做一件事,避免一心多用。
③制造离线时间,让自己有更多的专注时间,避免随时在线。
④大脑需要休息,休息能够带来创造力。
⑤脑力充电三部曲,见缝插针休息,不加班,周末休息制造有趣的活动。
2.我的读书心得《行为经济学》:
①对于钱,无论金额大小,大家总会精打细算,不过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做出矛盾的判断。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金钱价值时,未必依据传统经济学理论,我们喜欢花钱,讨厌存钱。
选择越多,人越容易混乱。这个时候大脑为了保持平衡,我会设法找理由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②效果和引诱效果违反了合理思考原则,当人们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另一种违反合理性的行为——“讨厌两级”。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只要增加是具有极端性质的选项,就会提高那些具有“中间”性质的选项胜出概率。
③内心不安时,会逃避做选择,尤其是逻辑道德两难的问题。比如我害怕失败,不敢去下决定;情感干扰,不敢表露分享学习的知识。
④错觉很普遍,无意识的认知方式,让我们凭直觉解决问题,比如视觉的知觉,也会成为一种捷思,产生与客观事实不符的错误感觉。比如,损失10万元的失落,大于赢得10万元的喜悦。
⑤勇敢去行动,否则会有遗憾。人们常常对短期的决定(不尽如意的结果),会感到遗憾,但是长期来看,他们往往对没有做过的事情表示后悔。比如大学时期没有谈恋爱,当时不觉得有什么,多年后感到非常后悔,大学时期考研未果很遗憾,现在反而觉得没什么。比如说你错过了股票大涨的好时机。
⑥在日常生活中或短期之内,账面金额简单易懂,是人们常用的表示方法,在物价上涨幅度不是很大时,账面金额和实质金额区别很小。但是当时间拉长或者金额庞大时,实质金额才能准确的表示交易真正的价值,比如购房、买车时。
3. 我的实践:当我了解消费背后的理性与感性斗争过程,购物欲望下降了。
以前理财有过一段痛心经历,现在不再逃避,主动学习理财知识,增强理财意识。
其实我们并不了解自己,这里的自己指的是对情感的认知和合理性决策的分析。通过加强对自我极限的感知,有助于我们增强思考自己思考的能力。
【Day55】这是2019年1月5日“崔律.100天精力和时间管理训练营”第8.6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回顾本周课程与实践日志。
【实践日志】
1.我在本讲答疑中学到的点:
①专注是一种习惯,要从小事儿做起。
②一万小时理论所说的“高效3小时”与一日三分法的高效时间不同,刻意练习和精力管理可以增长高效时间。
③不使用番茄钟,番茄钟适用于25分钟都坚持不了专注的人,哈哈。两个任务之间的休息时间因人而异。
2.我在实践中的进步:
①人事行政工作偏事务性,但是自己可以把事情升级为高价值,做事的时候多思考,增强自我的价值。
②设置不在线的时间,让自己专注于完成一件事。
③认识到大脑的分工运作原理,见缝插针让大脑休息,及时给大脑充电。
3. 我的疑问:
4.其他想说的话:
【Day54】这是2019年1月4日“崔律.100天精力和时间管理训练营”第8.5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制定你的充电计划,分享给朋友或po到朋友圈。
【实践日志】
1.我在本讲中学到的点:
脑力充电三部曲:间歇性充电(见缝插针充电)、规律性充电(每日充电)、阶段性充电(休息充电)
第一部分:见缝插针休息。每工作90-120分钟,大脑休息一下,恢复精力。方式:可以打水喝水、丢垃圾、听听音乐、伸展运动、补充零食等,实在累的话可以小憩5-10分钟,闲聊的方式个人不适合,容易分散注意力,甚至是影响工作效率。另外,刷手机和看剧也是错误的休息方式。
第二部分:不加班!每天8个小时高效工作即可,工作时间之外的属于个人,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也有更多时间。《1万小时天才理论》提出:关键在于每天3个小时,坚持10年,如果每天超过3个小时,反而效果不佳。
第三部分:更有趣的休息日。做自己更快乐的事情,陪家人或是朋友聚会、旅行等,安排属于自己的周末时间表,日清单要坚持规划、要坚持执行。
2.我在实践中的亮点:重点工作任务,使用番茄钟计时。
不加班!不加班!
我也是离垃圾桶有段距离,每次都会走一段路,才能丢垃圾,哈哈。
3. 我的疑问:
4.其他想说的话:关于听课做笔记的问题:第一个月我也是边听课,边做笔记,后来学习了睡眠,小憩等,就闭上眼睛专心听课,这样注意力更集中,写日志的时候再回听巩固。
《涂鸦思考力》关于视觉思维、听觉思维和动觉思维的说法很受益,书本知识、微课等,都要经过实践(动觉)才能更好地接受,这也是崔律让我们每天实践的原因。
5.学霸题:我的充电妙招:桌面便签软件自带课间休息功能,定时会跳出运动休息的页面,这个时候其他事情被迫暂停,跟着一起做运动,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
【Day53】这是2019年1月3日“崔律.100天精力和时间管理训练营”第8.4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实践一个离线时间。分享给朋友或po
【实践日志】做出休息计划,体验休息的效果。
1.我在本讲中学到的点:
第一部分:休息。以前我们的思维存在误区,感觉休息就是偷懒,好像天天打鸡血才是勤奋的表现。其实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都需要休息,按照昼夜节律,活动和休息之间90分钟为一个周期,适当的休息有助于脑力恢复。
第二部分:注意力残留。定义:当你从任务A转移到任务B时,你的注意力并不是立刻转移,有一分部注意力仍残留在任务A。不论任务A是否完成,这种残留干扰后面任务B的思考,影响任务B的决策。所以,我们做事要专注,一件事情完成之后稍作休息,避免前后两个任务相互抵触或排斥,也可以减少烦躁情绪。
第三部分:休息带来创造力。反射脑、思考脑、存储脑三个系统,只有在思考脑空闲的时候存储脑才工作。小憩和睡眠有助于迸发创意的想法。联想到门捷列夫层级彻夜不眠的研究元素分类,但是并没有进展,就在他不知不觉睡着之后,一个梦让他发现了元素之间的排列规律,最终完成了元素周期表的排列。
2.我的休息实践计划与亮点:每天必须午休30min;每天三只青蛙之间休息5分钟。
3. 我的疑问:
4.其他想说的话:
【Day52】这是2019年1月2日“崔律.100天精力和时间管理训练营”第8.3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实践一个离线时间。分享给朋友或po到朋友圈。
【实践日志】
1.我在本讲中学到的点:
第一部分:随时在线。串行处理多任务:把多个任务切割成不同的部分,每次完成一部分,串行实际上也是频繁地切换任务。随时在线会损伤大脑、损伤身体,让大脑处于浅尝辄止的层面,很难进行深度思考。处于同步多任务的状态下,大脑分泌皮质醇,让谁身体处于压力之中,不能回答正常水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平时工作看似不繁重,但是一天下来感觉很累。
第二部分:忙碌不等于高效。随时在线的原因:外部要求;大脑奖励;自我欺骗;意识误区。我自己属于自我欺骗,感觉自己很充实,另外也有意识误区,大家都随时在线,怕自己不在线不能随时接收信息,不能及时给予答复。
第三部分:制造离线时间。工作中:每天抽出1-2段固定的离线时间,做需要注意力的工作和任务;适用之后,尝试多一些离线时间;把离线时间变成“常态”。生活上也是一样,可以制造更多的离线时间。
2.我在实践中的亮点:
不恰当的行为:边看书边看手机;边聊天边写材料。
改进计划:看书的时候手机关机;QQ分两个时间段离线,微信不登录电脑版。
3. 我的疑问:
4.其他想说的话:
【Day51】这是2019年1月1日“崔律.100天精力和时间管理训练营”第8.2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实践日志】
1.我在本讲中学到的点:
第一部分:注意力有限。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一心多用的习惯不可取。从小学习的时候,父母都不让我看电视做家务,专心学习就好了。长大之后,事务繁多,常常觉得一心多用是效率高。工作当中,也是如此,不能一心多用,二用都会影响效率,比如我们常常是边聊天边做手头上的事情。
三套脑系统:《慢思考》里的知识点,反射脑(快而原始);思考脑(慢而成熟);存储脑(时刻等待空闲)。研究表明,思考脑是最需要注意力的,一心多用就是在争夺注意力。
第二部分:多任务并行的误区。我们常常有个误区,以为同步处理多任务是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的,事实上,多个任务是在不停地切换,只是间隔密集,以至于被我们忽视。
这样切换的不良影响是每个任务所需的时间都会变长,流程也会变慢;严重损害了工作的质量;专注度需要不断重新凝聚,导致更多能量的耗费;最严重的是,长此以往会扼杀创造力,甚至是带来安全隐患。
第三部分:一次只做一件事。对于需要注意力的事,与其多任务并行,不如一心一意只做一件事。找出不恰当的多任务并行场景,并作出改善行动计划。
2.我在实践中的亮点:
3. 我的疑问:
4.其他想说的话:
【Day50】这是2018年12月31日“崔律.100天精力和时间管理训练营”第8.1讲的自由打卡。
【实践事项】
【实践日志】
1.我在本讲中学到的点:
三部曲:体力工作——知识工作——脑力工作,时代发展,从体力劳动工作者到知识工作者为主,到目前智能时代,已经是脑力工作者的时代。
根据对脑力消耗程度的不同,可以把工作内容分为三种:事务性,常规性,价值型。
日常工作事务性偏多,应考虑向价值型工作转变,让自己增值,让未来更有竞争力。
功德无量:乐于助人,帮助他人,传播正能量,老师的功德确实是无量的。
解决方案Vs 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没有经过自己的消化,并不属于自己,解决方案才能够提供真正的帮助。
2.我对脑力篇的期待:之前讲的精力、睡眠和运动都跟脑力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我对脑力篇的期待是能够学到元知识,关于学习力、提问力这种思考原理。还有如何训练、开发大脑。
3. 我的疑问:
4.其他想说的话:课件背景色成了蓝色,每一篇的感觉都不一样,棒棒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