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26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26

作者: 秋一梦 | 来源:发表于2023-02-01 19:00 被阅读0次

    一个在国外留学的17岁男孩,电话里听说妈妈怀了二胎,异常冷静地说:“去查一下是男是女,是女孩就生下来,是男孩就打掉,我绝不允许有人跟我抢家产!”

    父母听得直冒冷汗,不明白为什么十几年的呵护付出、却培养出儿子如此的冷漠;不仅如此,妈妈生下妹妹后,微信告诉他是女孩,他还要看视频确认才肯罢休。

    你是不是也惊呆了?你也许会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如此现实和功利?又如此冷血和无情?我们把这类特点的人称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用北大教授钱理群所总结的话来说,就是“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假装配合他人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人”。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如此,它与一个人人格结构中的自我有关。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自我是介于本我的动物性和超我的神性中间的那个我,就像丹巴藏寨房屋中间的居室部分。居室里住着的主人,既要照顾底屋的家畜,又要祭祀楼顶的神灵;而自我也一样,遵循“更好地生存”的现实原则,管理着我们内心的动物世界和神的世界,同时也协调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让我们得以与外部世界相处。

    既然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那么我们在成长和追求的过程中,必然要学会面对现实,如何选择。比如,一个孩子想吃冰淇淋,可是妈妈坚决不同意,孩子的自我部分就需要站出来做一个选择:是乖乖放弃、还是讨价还价,是搬来爸爸作为救兵、还是自己偷偷去买来吃,等等。

    不同的选择和应对策略,背后的内在心理动力也不同,弗洛伊德把它们叫做“心理防御机制”,意思是:当自我在本我的需求受挫时,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等心理,会有意无意间进行各种心理上的调整,这个调整的过程就是自我的防御。

    自我防御是自我对本我的压抑,也是自我的一种下意识保护。心理学家根据个人成长和人格发展的成熟度,将自我防御机制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叫做自恋性防御机制,主要包括:精神病性否认、妄想性投射、分裂作用、歪曲作用等;比如,四岁的孩子明明没有吃到冰淇淋,却告诉别人妈妈给他买了好大一个草莓味道的冰淇淋、好吃极了。对孩子来说,这并不是撒谎,而是歪曲的防御机制在运作;但假如成人也如此、并且把幻想当真,那就是生病了。

    第二类,叫做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主要包括:非精神病性的投射、防御认同、被动攻击、见诸行动等;比如,孩子吃不到冰淇淋,就把自己关起来,不肯吃饭,采取被动攻击的防御机制;而爸爸如果认为妈妈不给孩子买冰淇淋是小题大做、是故意跟自己作对、把家里弄的鸡飞狗跳、让自己无法安心工作,则是采取了投射性的防御机制——意思是,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了对方的身上;

    第三类,叫做神经症性防御机制,主要包括:压抑、置换、退行、隔离、反向形成、抵消、合理化等;比如,妈妈面对爸爸无端的投射和指责,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就是“退行”,意思是:遭遇到挫折无法应付时,表现出和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反应,放弃成熟态度和成人的行为模式,让自己退回到儿童状态,通过依赖他人来逃避成人的责任。

    第四类,叫做成熟的防御机制:是成年人常用的防御机制,主要包括利他、升华、幽默等。比如,外公外婆听完孩子妈妈的哭诉,没有火上浇油指责女婿的不对,而是把这个冰淇淋事件当作案例写了一篇文章投给报社,总结说:“婚姻就是小夫妻的共同成长,只有成熟的人才可以把日子过的更好。”这就是升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gi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