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五十二】
同试鸿博陈鲁章士璠,杭州人,以诸生中式,即授庶常。《途中纪事》云:“月映湖光分外明,芦花影里一舟横。夜深闻有乡音在,晓起开篷问姓名。”
鸿博,指乾隆元年(1736)的博学鸿词科考试。
陈鲁章,即陈士璠(生卒年不详),字鲁章,号鲁斋、泉亭。清浙江钱塘人。诸生。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授庶吉士,改户部主事。典试四川。历官为瑞州知府。工诗。有《梦碧轩诗钞》、《文钞》。
诸生,音zhū shēng,指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在古代亦指儒生,例如《后汉书·桓荣传》“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中式,音zhòng shì,释义:1、符合规格。汉·桓宽《盐铁论·错布》:“吏匠侵利,或不中式,故有薄厚轻重。”《东观汉记·光武纪》:“旧制上书,以青布囊素裹封,书不中式不得上。”2、指科举考试合格。《明史·选举志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清史稿·礼志八》:“顺治初,会试中式举人集天安门考试。”
庶常,音shù cháng,意思是庶吉士的代称。《书·立政》:“太史﹑尹伯庶常吉士”故有此称。周秉钧易解:“庶,众也。常,祥也。吉,善也。庶常吉士﹐言上列各官皆祥善也。”明置庶吉士取义于此。清因以“庶常”为庶吉士的代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