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只鸟

1.我分享,故我在
最近,在简书正式开始了自己公开写作旅程,写了好几篇文章,阅读量很低,粉丝增长很慢,心里很焦灼!
事后复盘,发现自己花费太多时间在与写作无关的事上,花在与其有关的事上的时间却很少,十分的懊恼!
我想起了李笑来老师曾经讲过的,要经常问自己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我觉得写作水平提高、沟通能力提升、思考更加深入…更重要!但是在公开写作,却忘了这些东西!
最近看了好几个简友写的文章,他们都有这种烦恼。
譬如,有个作者在简书上写了2年,写了差不多10万多字,粉丝量却在200上下,阅读量也很低,他觉得花费那么多时间,却一点回报也没有,一怒之下就写了一篇和简书决绝的文章,他说再也不在简书上写文章了,这篇文章吸引到很多人围观,阅读量比他之前写的所有文章加起来还多…
看完他们的文章,我感到自己并不孤独,原来很多人都是这样,我的焦虑稍微有了一丝丝的解脱。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大卫·里斯曼在《孤独的人群》中观察发现,人们越来越需要通过他人的肯定来寻找自我。她总结了互联网的社交哲学:“我分享,故我在”。
但这是一种向外求的心态,很容易挫败,一旦外面的人不关注你了,你就无所适从,这是要不得的!
然而,公开写作又是一个面对大众讲话的一个方式,如果要想写好,你又不得不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
2.换位思考,写得更好
之前在一个公司做文案策划,写了一篇文章给领导看,自我感觉有很多问题的。但是领导看完后,并没直接批评,而是先指出文章的亮点,再提出修改的建议,我当时很开心,对他的建议也非常认可。
事后分析,领导是站在我的角度去思考的,因为先赞扬,容易让人的心理防御放下,此时提出修改意见,更容易让人接受。
写作也应该这样,因为,文章是要给读者看的,所以,应该用读者喜欢的方式去写他们想看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读者才会更容易接受!
例如,围绕读者的需要把自己擅长的内容写出来,或者把自己的观点附着在故事上……,而不是一上来就长篇大论地讲你的大道理。
曾经参加过一些商家路演。很多商家在舞台上大肆宣传自己产品的各种优点,如国家专利,颠覆性创新,世界唯一……绕来绕去都是这些,还“自言自语”大半个小时,作为员工的我都替他担忧:这样讲别人会买单吗?我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听众,他们要么就是低头玩手机,要么就是一脸的茫然……
我们公开写作的时候,我们就像台上的商家,而读者就是台下的观众,想要得到他们的关注,就得经常换位到读者的角度来思考,并时刻关注他们的感受!
但在一开始写作的时候,也不要太过关注读者,因为此时你的读者很少,关注太多,反而不利于你的写作提升!
3.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昨天我看了篇标题党的文章,题目大概是《历时5个月,我终于写作赚钱了》,阅读量7w+,但是里面的内容通篇都在讲如何写作,一点都没谈及自己是如何通过写作赚钱的,和标题风牛马不相及,我甚至觉得她精神有点问题。
很多读者都在评论里骂她,她却觉得无所谓,因为阅读量摆着那…但,只关注阅读量不关注文章的质量,很容易让她产生认知的偏差,不利于后期写作水平的提高。
最近看了一本《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作者是位著名的网球教练,他说:“运动员在打比赛的时候,头脑不要进行评判,要相信自己的身体,头脑一旦计算,身体反而会误算,打不好网球!”
这用在写作中也非常恰当,一旦我们计算太多的阅读量、粉丝、评论、点赞…误以为阅读量大文章就好,反之就差,长期以往,我们的写作水平就很难得到提高。
我们应该把关注点聚焦到文章上面,多看书,多阅读好文章,多学习写作基本规律,不断地写作输出,用实践来巩固学习到的知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只求文章写得更好,莫问写作能否变现或对自己的前程有什么帮助。
因为,一旦计算,反而误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