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必去的AAAAA景区就是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这里也是全国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景区。
要说景德镇古窑的历史还得从五代说起,经过宋元明清,也算历久弥新。里面的核心部分就是历代的陶瓷窑炉以及各类有关陶瓷的点缀装饰,这里商业化的气息太重,有一处二三百米的地方有三四处那种让游客体验手工陶瓷DIY的场所,普遍价格大概20-50元,多问几家,选择最便宜的,我就是在门口一家店玩的,结果花了冤枉钱,到里面一问里面有便宜的。
不过外面那个干净点(室内),里面的专业点(半露天),主要为了体验跟拍照,看各自需求吧。
你未必了解的瓷都(下)我很喜欢这把悬壶,大抵因为有个成语叫作悬壶济世,这种景观很类似那种魔术,印度飞毯之类,又像那种悬在空中流水的,但它这个明显有连接处,也就没那么有趣了。
你未必了解的瓷都(下)景区内最大的广场有一座十米高的雕塑,名叫窑神童宾。
窑神童宾,被景德镇人视为是景德镇的象征。世界其它主要产瓷区的手工陶瓷技艺都已日趋式微,唯独景德镇还保留一整套技艺和工匠,让全球的陶瓷艺术家们能够实现自己的创作灵感,继续自己的艺术之梦。
传说公元1599年,宦官潘相奉命来到景德镇,为朝廷烧造青龙白瓷缸,他深知这个任务的艰巨。龙缸又大又厚,烧造十分困难,一入窑经高温焙烧, 不是变形就是坼裂,早在正统年间就曾有太监王振来督造青龙白瓷缸,但最后无功而返。所以潘相一到御厂,便立即四处招募窑工,可众人听说要烧造大龙缸,都畏首畏尾,不敢前去应聘。这时,一位青年壮汉出来担任了“报火”一职,此人便是里村的童宾。(*摘)
你未必了解的瓷都(下)这里随处可见陶瓷相关的事物,地上的瓷砖,山上的扶手,甚至垃圾桶、洗手间都能找到陶瓷的痕迹,售票厅的屋顶也有陶瓷存在,这样的装饰但是格外新颖。
入门经过一条羊肠小道。左手边会看到一个湖上书店,还有一座木桥,这种环境实在令我心生向往,不过相比看书,我更喜欢写作与象棋。
你未必了解的瓷都(下) 你未必了解的瓷都(下) 你未必了解的瓷都(下) 你未必了解的瓷都(下)景德镇古窑重中之重的参观景色就是各具特色的还原出来的各朝各代的瓷窑。
明代葫芦窑,明清御窑,宋代龙窑,等等。
明清御窑其实分为六种(六式窑):青窑,龙缸窑,风火窑,色窑,爁(lan)熿(huang)窑跟匣窑。
你未必了解的瓷都(下)这个就是明代葫芦窑,不过我看到后的第一眼便不禁脱口而出:什么葫芦窑,好像屁股,怎么不叫屁股窑呢?
古人说“窑形似卧地葫芦,前大后小”。葫芦窑是景德镇特有的瓷窑,最早出现于元末明初,直到清初出现了蛋形窑(镇窑)后才逐渐停止使用。
明代时期龙窑和馒头窑的优点,烧成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整个明代景德镇制瓷业发展和清代镇窑的形成做出了接触的贡献。(*摘)
你未必了解的瓷都(下) 你未必了解的瓷都(下) 你未必了解的瓷都(下)在一出体验手工的地方,看到了制瓷的步骤:
拉坯,印坯,利坯,挖足(挖坯),施釉,画坯,烧窑。
拉坯是做器具的雏形,将泥料放在坯车用轮子做成基本形状的坯件;
印坯是这几个环节中最古老的技术之一,以石膏为模具,印刷陶瓷坯体;
利坯也是拉成形的坯未干时放在轱辘上用刀修整,使器具表面光滑均匀;
挖足是将拉坯留下的泥把切掉一部分,挖成器具的底足;
施釉是在陶瓷坯体表面加上釉浆的过程,釉浆是泥土岩石甘油等物质形成的有机物,个人猜想加入釉浆为了让陶瓷更加稳定光滑;
画坯,就是在基本成型的陶瓷上加入色彩或写字;
烧窑则是最后一道工序,将装有成坯的匣钵放在窑床烧制经溜火、紧火、净火三个阶段,用一天一夜时间,把坯胎烧成瓷胎,也就是成型的普通陶瓷。
你未必了解的瓷都(下)在大广场窑神童宾那里有两条路,右拐是各类陶瓷炉子之类的,直走则是密林深处,穿过密林,会有另一片湖。湖上有小亭,亭中有乐器表演,所有乐器均为陶瓷制品,也是这里的重头戏之一。
你未必了解的瓷都(下) 你未必了解的瓷都(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