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
一是因为作者华杉,在得到听了他的两组课程,并且阅读《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超级符号超级创意》两本原书,一是认同华杉的观点,二是深受启发,解决了我很多不是一点点人生难题,一直思而不得的东西。
二是我认为这是截止目前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第二本书,第一本《百岁人生》,第二本《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就是这个。我认为他改变了我的焦虑,至少是减缓了我的焦虑。知识能力不足不够,日日不断之功,就可以了。如果还做不到,确实是能力问题,也可坦然接受。
三是《论语》本身真是一个好东西,因为古文功底不够,所以看着费劲,只儿子小时候跟着他背了大概到第四篇,后止。这本书454万字,不需要古文功底。第一遍通过微信读书,仍然读了将近一个多月,累计24小时。
四是华杉以自身的发展,让你亲见儒家倡导的“日日不断之功”。《华杉讲透论语》,是中国智慧讲透系列的第二本,第一本是《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写了153天,一天不落。这本《论语》注解,写了407天。
二、 分享具体内容
(一)学《论语》,怎么学?
1.就是一句一句地落实照着做,不愿意照着做,就不要学,浪费时间,你愿意按谁说的做,你就去学谁。全部时间花上去都不够用,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你不愿意照做的东西上。
有人说多学点不好吗?了解一下嘛,增加一点“国学素养”。
不好。原话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生命有限,学海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非把自己累趴下不可!要聚焦。不准备做,就不要学。
2.王阳明讲学习,就强调“放事上琢磨”,你不放在具体事情上琢磨推演,并且经历过、运用上了,就不算真正学到。
3.华杉开完公司年会,有同事告诉华杉说买了所有华杉经常谈论的书,决心花六年时间读完。华杉说幸亏你告诉我了,打住!绝对不能这样做,否则非把自己带坑里不可。因为:“我的所有本事,并非是从我读的书中学来,而是自己在实践中体悟总结而得。懂得了之后,偶尔看到某书,发现与自己的想法相呼应,于是去读它,再顺瓜摸藤,顺藤摸瓜,去读那整个体系,通过读书来整理自己,提高自己,进行系统升级。”
你看,华杉的话也给我们原来分享中提到的“如何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怎么搭建,也是给了一个具体的指导。
4.儒家讲读书的原则——“切己体察”——就至关重要,你要放自己身上想,自己有没有体会,有没有共鸣,有没有教益,有没有进步。
5.插一句,我们做分享时,建议不要单纯分享知识,知识是无尽的。要分享感受,分享获得。分享感受和获得,是彼此碰撞的过程,上期我讲《乐队的夏天》,最最打动我的就是乐队与他人,包括其他队的碰撞,无论撞赢还是撞输,都会有特别大的感悟和收获。
(二)感受自己的两颗心“纠错心”和“胜心”。
1.我们人性呢,都容易有两颗心,一颗是“纠错心”,一颗是“胜心”。
纠错心和胜心是一体两面,有纠错心的人,纠到别人一个错,就感觉自己胜过了一个人,打了胜仗,舒坦!
我知道我自己就是这样,至少原来从不觉得这是需要反省和警醒的地方。
2.读书是为了照做,不是为了解说。
就以《论语》而言,因为古书言辞简略,很多地方,后世都有不同解释,争论不休。你去看时,一句话三种解释,每一种都说得通。读者就问了,到底哪个是“正确答案”呢?或者有人又提出一个解释,也说得通。于是大喜,以为又有新的“学术成果”了。
如果你懂得什么叫学习,这些对你都不是问题,我不管它哪个对,也不管它哪个说得通。我只看哪个行得通。有些解释,背后根本没行动,等于是废话,对错都没价值。用行得通的角度去看,就没有那么多种解释了。
如果有两个解释都行得通怎么办呢?哪个对?
这也简单,问你自己愿意照哪个做。
3.学习一是要信服,不服老师你就别学;二是不要急于学“新东西”。学习必须首先得信、得服,得真心信服老师,再去读老师的书,听老师的课。不服,不如不要去,你服谁,你就去学谁。
谁都不服?那你已经天下第一了,你就不用学了。
最可怕就是又要去学人家,对人家又不服,那是浪费时间。
4.儒家的“学习学”,分为“学习为己”和“学习为人”。 读书能大段背诵,是玩物丧志!我们有时看人,谈话间能大段背诵名句名篇,这就是“今之学者为人”。
批判是学习的死敌,没有批判性学习这回事。你听到一句话、一个道理,放自己身上想想看,有没有教益。关注自己,批判别人,不能带来自己的进步。
读书,只能读懂自己本来就懂的东西。如果本来不懂,是不能通过读书读懂的。这也是为什么同一本书、同一句话,每个人读出来的意思不一样,大家都是在投射自己。
(三)“君子不辩污”之说。
我们若被人误解、诬蔑、诽谤,难免愤然反击。君子则根本不在乎。为什么不在乎,因为不关注。若是关注,也是关注自己。你诬蔑诽谤我,必没人相信,你自己打自己脸而已。若别人居然相信,则必是我自己有问题,我得赶紧检讨自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哪有工夫搭理你呢?
庄子的一句话回答:“行贤而去自贤之行。”我再加一句,行贤而去其自贤之言。做好事,不要去做那些为了让别人认为我好而做的事,做好事,不要去说那些为了让别人认为我好而说的话。
所以我常说,要领导客户,不要搞定客户,要领导你的领导,不要搞定领导。
西点军校对将道有一条要求:“心里始终装着对方的利益,并且有能力让对方知道这一点。”心里始终装着对方的利益,就是孔子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诚。有能力让对方知道这一点呢,就是信。诚信诚信,就是我诚你信。
三、他人论论语
华杉:《论语》每一句话,都“当熟玩之”
北大中文系的老师:假如辩论,假如争论,如果能证明你说的那句是孔子说的,那就不用再证明这句话了,你就赢了。
项飙:孔子当年说的话,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用?不能这么问。必须要问:如果孔子活在今天,掌握了所有这些信息,像他这样的思考者,他问的问题是什么?
鲍鹏山:读孔子,问题不是孔子是怎么说的,孔子当然不在了。而是在我们面对的一切公共事务里面,我们要有能力判断孔子如果在这个处境下,他会站在哪里,然后我们走过去,和他站在一起。
如果我们有能力这样读孔子,孔子才进入了我们体内,成为我们自己人格组合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