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真文化
『静夜心城』一个相反的逻辑

『静夜心城』一个相反的逻辑

作者: 眺山 | 来源:发表于2021-01-17 20:06 被阅读0次

    夜静了!

    再次打开《文明之光》,在书页中力求发现。

    【1】

    一个相反逻辑。

    在当时英国的很多学校里,同学们喜欢欺负读书不好的学生,为了不被欺负,牛顿发奋读书,成了学校顶尖的学生。

    这就是牛顿在中学时的一个故事。

    你在意这个故事中的什么?牛顿发奋而成为顶尖,我是不在意了,特别在意的是“欺负读书不好的学生”。想想我在中学时,多是“学习不好的学生欺负人”“学习不好的欺负学习好的”。由此可见,中英两国的“中学生文化”是完全相反的逻辑。这不是很趣味吗?不是很让人深而思之?

    现在的中学生是怎样的?无论中、英,我都是不知道了,因为中学对于我已是一个远去了的世界。

    【2】

    一个少年特征。

    牛顿在少年时期被公认为头脑清醒、沉默少言和有思想。

    我特别注意了这个“少年特征”的问题。

    我自己少年时有什么特征,不知道父母是否在意过。老同学相聚时,倒是常说起我的“少年特征”:像小兵张嘎!我喜欢,这说明我至少具有“英雄主义气质”。对比牛顿而反思自己,我还是与之有两个共同点的,即“头脑清醒,有思想”,但我却始终不是“沉默少言”,而是“夸夸其谈”,这或许是教工之子的缘故——爱讲,能说。但我中学化学老师却给了我另一个评定:“一阵清醒,一阵糊涂。”这也是确的,我在数理化方面多是糊涂的,没有天赋。

    少年何以有思想?这是我非常在意的一个问题。博览群书使然,尤其系统阅读。局限在教科书中,大概是不会成为有思想的少年的

    作为父母者,作为师长者,注意孩子,注意后代人的“幼年特征”“少年特征”“青年特征”等问题,方可有的放矢,导之卓越成长、发展,这该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重要人生作为。

    【3】

    一个教育情怀。

    在17世纪的英国,牛顿这样一个贫穷的农家子弟能够完成小学、中学和高中的教育,除了他母亲尊重了牛顿自己的选择外,也说明当时英国的大众教育已经相当普及,正是靠普及教育,使得英国后来人才辈出。

    吴军博士这段话语,是充满浓重的教育情怀的。科学家寄望国家与民族的发展,除了其本身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外,最关注的就是教育。

    教育的发展样态,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样式及面貌。这是绝对的一个逻辑。

    现在,没有一个家庭是不重视教育的。但子女升学就业后还关注教育吗?这绝对也是一个问题,要好好想想了。

    教育,是终生的。这是吴军博士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持续作为点。我亦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静夜心城』一个相反的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hz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