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

作者: 林子芳菲 | 来源:发表于2022-05-24 07:43 被阅读0次

一周时间,终于把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看完,算不上华丽的词藻,却无时不颤动着这颗敏感的心。

《活着》讲述的是作者余华走南闯北收集民谣的过程中,遇到一个年过八旬老人讲述自己凄凉、悲催、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叙述也很朴素,但这娓娓道来的悲剧接踵而至,令读者无法踹息。

老人名叫福贵,一听名字便知这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有福之人。确实,福贵出生时家里有祖辈留下来的一百多亩地,家里有佃农,小工、佣人,在哪个年代也算得上一个妥妥的富二代了!但是福贵却是个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败家子……

每天琉璃于形形色色的妓院和堵场,吃喝嫖赌样样来,很快,在他无止境的败家中,输掉了那一百多亩地,输掉了祖辈留下的基业,一夜之间一无所有,从宽阔的砖瓦房住进了茅草屋,父亲也被活活气死。

福贵的老婆是城里米铺家的女儿佳珍,从小也是娇生惯养的小姐,当初嫁给福贵也是因为门当户对,他们育有一女名“凤霞”,佳珍怀老二七八个月时,老丈人不愿看到女儿那么辛苦,就带人把女儿接回娘家了,直到孩子出生半岁后才回到家。

福贵娘也是一个苦命的女人,早年福生爹也是一个纨绔子弟,原本福贵祖辈留有两百多亩地,被福贵爹早年败了一半,留下一半又被儿子全败了,随着家里破败福贵爹死,她也大不如前了,佳珍回来后不久,她就病倒了,福贵为了去城里给母亲找郎中,不明不白的被国民党拉去当了壮丁。

在军营里,富贵体验到了战争的恐怖与残暴,并讲述了国民党军营里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国民党内部军官,军人自私自利的状态。两年的战壕生活让他尝尽了人间百态,看着周围遍地的尸体,真正体会到“活着”不易啊!

或许,是因为他执着对家人的期待,又或许是他运气比较好,在那个随时会被炸飞的战争时代,他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在共产党俘虏了他们并给他们盘缠让他们回家的时候,我想他是感动的,他的认知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当他满怀期待的回到家,发现自己母亲已经去世时,他的内心充满了内疚与自责,当女儿凤霞以哑巴的形象在他面前出现时,他内心是崩溃的,好在儿子有庆聪明,懂事,勤奋,让他有了些许盼头。

有庆是福贵的小儿子,当他还在娘胎里时,家里就已被他爹给败光了,自打出生就没有过上一天富裕的生活,是个苦命的孩子,他的懂事让福贵和佳珍心疼,为了弥补他,让他长大后有出息,决定把姐姐凤霞送给别人,以换取弟弟上学的机会,有庆也算争气,每天手提鞋子,光脚跑去学校,不但要上学,还要一日三次割草喂羊。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善良的有庆因为给县长夫人献血,活活的让黑医生抽血给抽死了,有庆的死无疑给福生重重的一击,丧子之痛让福贵失去了理智,他要去找县长报仇,谁知当他面对仇人时,才发现县长是他在死人堆里的好友“春生”。

不禁感叹:“虽然逝者已去,但活着的人还得活着啊!”为了不让妻子佳珍知道这个晴天霹雳的丧子消息,他选择了悄悄的把儿子埋在了爹娘坟旁。

凤霞更是一个苦命的孩子,从小过了三四年大小姐生活,当她爹把家败光后,她就变成了穷人家的孩子,七八岁时因发高烧没钱及时医治,从此变成了哑巴,她善良,勤劳,不怕辛苦,为了家里能有一口饭吃,跟着福生下地赚口粮,家里大小事务也是她在打理,随着年龄一天天的长大,因为她是哑巴,也没有人上门提亲,父母只好托人给她找了一个婆家,虽然凤霞长得标致,也勤快懂事,但因为是哑巴,找了一个偏头女婿二喜。

二喜,家住城里,无父无母,不说多话,做事实诚,是个能给凤霞幸福的好丈夫,婚后小日子过得还不错,很快便怀孕了,一家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很高兴,特别是二喜,他激动不已。但是好景不长,在凤霞十月怀胎,生下儿子苦根后便离开了人世,福贵一连三的白发人送黑发人,可想他内心崩塌。但是为了活着的人,他还是绷紧思绪照顾妻子,妻子佳珍,一天不如一天了,如同干柴般瘦弱,最终在一个午后拉着福贵的手悄然离去了。

妻子佳珍死后,福贵把她葬在了家人的坟旁,逝者安息,活着的人还得继续啊!

女儿凤霞死后留下一儿名苦根,偏头女婿二喜一人又当爹又当妈的带着苦根,白天背着孩子做工,孩子哭了便放下来去找正在喂奶的女人要口奶喝,就这样苦根喝着百家奶也长到了三四岁,。

天有不测风云,二喜在一次搬运水泥时,被夹得面目全非也离开了人世,二喜的离开无疑又给了福生重重的一击,从此留下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五岁的苦根已经会割谷子了,可以说是福贵的小帮手,每天里外的帮着外公干农活。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也还算圆满,但悲催的命运并没有放过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在苦根七岁的时候,爷孙俩去地里摘棉花,孩子发烧,富贵给外孙喂完姜汤后,随后摘来半盆豆子煮熟后给孩子吃,不曾想孩子因太高兴,吃得太多,最后被豆子活活撑死了。

苦根死后,福贵真的就是孤苦无依了,家里的亲人接二连三的逝去,晚年只能同一头老牛度过。

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默默承受这一切的生者”福贵正是这个可悲承受者,一句“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这是他对自己的安慰 ,或许正是他的无奈造就了他的这份麻木。

历经五十载,福贵所经历的灾难也是中国万千家庭的真实写照,是几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缩影,中国近百年来所经历的苦难,都在他身上清晰的投射出来了。

他传奇般的人生,在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后,依然对人生的乐观状态以及他对苦难的承受能力,无时不震撼着读者的内心。

活着不易,“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是作者传递给读者最为珍贵的谨言。

相关文章

  • 证明

    ——《活着(余华)》读后感 归纳法:活着→遭罪 演绎法:遭罪→活着

  • 记忆中的过往

    《活着》读后感 当我被要求写一篇名著的读后感时,我首先想到了余华的《活着》,这...

  •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陈彤 七五班 《活着》这本书向我诠释了什...

  • 活着很辛酸,人间却值得

    ——《活着》读后感 对于《活着》这本书,很多人用“血淋淋”这...

  • 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活着》读后感 余华的《活着》太沉重了,但又充满了希望。 ...

  • 18级全春焕

    《活着》读后感 活着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问题的...

  •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的。——余...

  • 始于静,归于静

    这只是一篇读后感,《活着》的读后感 福贵仍然活着,和一头老牛静静的活着。 有时候,我真的不喜欢余华清冷的文字,它让...

  • 死很容易,活着很难

    ——余华《活着》读后感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的。 ...

  • 2020寒假优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1801班黄嘉嘉 今天读完了余华的《活着》。不同于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着》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lk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