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槐文化
名人与槐51:陆九渊槐堂明心

名人与槐51:陆九渊槐堂明心

作者: 乐仁智l让文字在山水间跳舞 | 来源:发表于2019-04-11 21:42 被阅读16次
    陆九渊像

    陆九渊是南宋时与朱熹双峰并峙的理学大师,中国心学的创始人,后人尊为“百世大儒”。他是江西金溪县青田(今陆坊乡陆坊村)人,故居门前有株老槐树,东偏房遂得名“槐堂”。小时读书的书斋名“存”,后人也称他为存斋先生。

    陆九渊“幼不戏弄,静重如成人”。四岁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地界,陆贺无言回答。五岁发奋读书,经常在槐堂前,面对道义峰独坐深思,足迹从不进厨房。槐堂见证了他的特立独行:八岁时,竟提出与《论语》不同的见解;十一岁后,和五兄九龄到疏山古刹寄食读书;十三岁便悟通《易经》,显示了超越常人的悟性与辩才。一个孤独的身影,问天问地问自己,心智渐启,心灵渐透,心学的大门渐渐打开。

    乾道八年(1172年)七月,34岁的陆九渊登进士第。虽殿试平平,但名震临安,诸贤从游,学者踵至,称他为“学术状元”也不为过!新科进士回乡侯职,前脚进门,后脚就跟进了许多学者,一时人满为患。于是,他便把槐堂作为讲学的场所,号为槐堂书屋,前来求学问道之人更是络绎不绝,又以存斋为中心,扩建成了槐堂书院。槐堂,标志着陆九渊开始了讲学传道的生涯,直到淳熙九年(1183年)44岁时赴京任职,其间虽被授隆兴府靖安县主薄和建宁府崇安县主薄,但均未上任,除了几次短暂外出讲学访友之外,陆九渊很少走出槐堂。

    他融合孟子“万物皆备于我”、“良知良能”等观点,以本心立论,提出“心即理”的思想,教学以“求放心”为依归,以“辨志明心”为先。讲学风格独特,自成一家,归纳起来主要有四条:

    一是教学制度不立学规:与各地书院学规严密截然不同,槐堂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气氛宽松,高度自觉,自由问学,听不到板子声,背书声。先生娓娓讲谈,学生滔滔应对,唯有心地澄清碧透下的思索,超然声色利欲之外的奋发。

    二是教学形式重内轻外。不计较于外在教学形式,而是注重内心求索,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古人教人不过存心、养心、求放心,此心之良,人所固有。要好好地保养,不被蒙蔽,不被放失”,才是为学之门,进德之地。

    三是教学方法启悟诱导。陆九渊借鉴佛家“顿悟禅”,创造了启悟式教学方法,要求弟子以自学为主,谈话为次,静坐为辅。反对死读书,读死书。对那些热衷著书,注解经传,穿凿附会之人深恶痛绝。面对圣人之“道”被解得支离破碎,变样糊涂,发出了“学苟知本,《六经》皆注脚”、“六经皆注我,我何注六经”的惊世醒言!

    四是教学内容辨志明心。凡来槐堂的学生,第一堂课是辨志,最后一堂还是辨志。孟子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陆九渊用“辨志明心”发展孟子“立大”思想,提出“辨志”。“大”就是“志”,“志”就是人生的终极目标,自我价值的最高体现,衡量人高尚庸俗的标尺。其“立志”的目的就是教学生“学做人”。

    金溪仰山书院陆九渊纪念馆

    在槐堂讲学期间,陆九渊把早年所思所悟融为一体,形成了“象山心学”,又称“本心之学”,核心内容就是“发明本心”,最大特点就是“易简工夫”。“发明”一词古已有之,有启发、开扩、阐明、恢复之意,不同于现代科技中的发明。孟子对本心的解说还不通透,陆九渊细化为人心固有的“四端”:即恻隐、美丑、恭敬、是非。这就是直觉的与生俱来的“本心”,无时不在,也无处不在。它是内在的良知,成为人们不自觉行为的判断指南,这也是“心即理”的真正含义。

    虽然“本心”人人固有,但受物欲、声色等外因影响,常被迷惑、蒙蔽,必须用“剥落”之法,直至清明,恢复本心,进而涵养此心,最终“求放心”,成为自己的圣人。“易简”源于《易经》。学说要想深入民心,必须简单明了。他的学说“直指本心”,实则“直指人伦”,他坚信“可久可大”,自称“易简工夫”。 在鹅湖之会上,他说“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大道至简,他将“易简”之法运用到教育、为学、治家、治政等诸多方面,收效很好。难怪王阳明会笃信并继承、发展象山心学,使之成为与程朱理学相抗衡的“陆王心学”。

    象山精舍

    陆九渊讲学独具一格,槐堂因此声名鹊起,大批学子蜂拥而至,史称“槐堂诸儒”。 其继承者主要集中在江西和浙东两地。江西地区以傅梦泉、邓约礼、傅子云等六十多人为代表,浙东地区以杨简、袁燮、舒璘、沈焕“甬上四学者”为代表。他们以传播师说为主,纷纷授徒讲学,亦形成自己的学派,史称“槐堂学派”,或称“槐堂诸儒学派”,成为后来宏扬陆学的中坚力量。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哲学上著名的“陆王学派”,对我国思想史产生深远影响。

    淳熙十四年(1187年),陆九渊辞去祠禄官的闲职,在贵溪应天山倾资兴学,他见应天山形”宛然巨象山”,便易名为象山,讲学处为象山精舍,后人尊称他为象山先生。象山成为江浙士子向往的读书佳地,象山精舍成为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从槐堂到象山,陆九渊开创了心学一脉,使理学进入朱陆时代。槐堂好像一道曙光,不仅照亮了南宋的儒林,也照亮了那个启人心智、振人精神的时代。

    陆坊村陆九渊墓

                      仁智写于2019年4月11日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人与槐51:陆九渊槐堂明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qf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