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站,在今山东平原县腰站镇,即驿站的中间站,方便过往官员、差役中途休息、打尖或换乘马匹。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在此设置,为让过往人们方便找到驿站,就在驿站旁堆了一个高土台,台上种了一棵槐树。随着时间推移,小槐树渐渐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槐树,槐树旁设铁匠铺、茶馆、饭铺等,以便及时修理兵器,为马匹修掌,为过往的官员、信使提供饮食。天长日久,周围居民也增多了,就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杂姓村落。
古槐在原驿站官道大街南端,腰站村十字街中心。因处交通要道,来往行人多,历代官府不断在树干上张贴告示,贴一层盖一层,树干上貌似裹了层层包皮,故当地百姓形象地称为“千层槐”或“贴裹槐”。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时,在博浪沙遭人行刺后,使他深感不安,于是公元前210年再次巡游寻找长生不老药。为能见到神仙,秦始皇一直沿海边北上,总是一无所获,只得失望回驾,由于劳累和紧张,在平原津(渡口在山东平原县城南约40里,原址已不存在)突发疾病,回咸阳路上死于今河北省广宗县的沙丘。病重的秦始皇路经腰站,就在此槐树下歇驾。虽然天气炎热,因惧怕皇帝之威,连蚊蝇也不敢靠近古槐。至今人们在树下纳凉闲谈,阴凉清爽,苍蝇不至,令人称奇。

如今古槐已达2200高龄,高约15米,树围有2.6米,树冠覆盖直径有11米,仍然枝繁叶茂,像把巨大的伞,三四个大人才能合抱过来。腰站镇素有“古槐之乡”的美誉,境内槐树众多,大都历经沧桑,年代久远。除了与秦始皇有关的这棵古槐外,北部小芝坊村的“虬龙槐”也很有名,唐时便存在,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古槐已成为腰站村民的精神寄托,人们有啥解不开的烦心事都会向古槐说说,谁家孩子考大学或者外出打工,当父母的都会来给槐树拜拜,图个心里踏实。每到重要节日,人们都习惯来到古槐树下悬挂红丝带、红条幅,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村民们自觉保护这棵象征着村庄繁荣昌盛的古槐,而古槐美丽动人的传说也会代代相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