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过去有多美好,故事多么动听,我们都应该回归现实,跟青春,说句再见
记得在过三十岁生日时,我陷入了很久的焦虑状态,人说三十而立,感觉自己没有取得什么成绩,就告别了二十多的自己,懊悔的同时,感叹时光转瞬即逝。想去做的,仿佛没做到几样,虽然在一个人所处的大环境中,按部就班的进步发展,和年轻的自己相比有些起色、得到一些认可,但相比之下,没有为自己的梦想拼搏过多少。
从初中开始我就想成为一名作家,我想写下属于我的文字,留在这个世界。梦想萌芽
写作的启蒙,应该是来源于一个“作业本”。
那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将日记作文相结合,命名为“雨花集”让大家当成家庭作业,一周一篇,写什么都可以。可以是日记模式,记录你的某一天,某一件事,某一个让你难忘的瞬间,某一次星空下的联想;也可以是作文模式,发散思维,写一写你如何看待外星人,写一写你看过的书、看过的电影、有什么感想,写一个自己创造的故事,科幻也好、抒情也罢;如果都写不出来也可以摘抄你喜欢的诗句、文章;空白处还可以画上美丽的图案都可以,写出自己喜欢的感觉。
现在想想,这简直就是现在流行的自由写作的前身。
那时候的我,还无法理解,这么随性的作业,到底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很多人抄作文甚至歌词应付了事,也有人当做了自己的日记,记录生活的点滴。
我想,我是老师众多学生中最奇葩的一个吧。 我写的“雨花集”有自己的创作风格,这个作业本里会包含诗歌,古体诗、现代诗都写,不过没什么格律就是了;自己创作的歌词,但不懂作曲与音律,纯粹是仿造,那些年很迷周杰伦和小刚的歌,所谓的照葫芦画瓢、依样画葫芦。
本里还有胡编乱造的故事,悬疑的,科幻的都写,也就四五百字,并不长,在新时代,人们称它为微小说; 写的也很随性,没想到的是,老师对我写的“怪怪”的作业,每一篇都认真去看,认真点评。不像其他的语文老师,经常在文末写一个“阅”字,代表看过了,我现在也不明白,为啥不是写个“读”,比较能表示每个字都有进入脑海。
那时候写诗歌较多,老师偶尔的点评让我哭笑不得
“恋爱了?恋爱的人大都会写诗”
当然,我偶尔会在下次交作业时回复她的“留言” 告她不必深究我创作的动机,看懂意境就好,现在站在老师的角度回想起来,真是又好笑又好气。
我想我一开始写诗歌的兴趣就来源于写这本“雨花集”吧
青春翻过岁月虽然我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我很不爱背课文、背古诗记得是期中考试,那时的语文试卷一般都会有5道古诗填写,大概10分,一个空2分,有上半句的填下半句,有下半句的补上半句,从来我都不会,但我从来没有空过不写,我按自己的风格去创造它的上半句和下半句,结果当然是一个大大的×,老师对此哭笑不得:“你写的挺好,但都是个啥?”
之后几次期中期末考试,我不会的、填写不上的,还是一如既往的即兴发挥,有一次评卷老师竟然给了我一分,旁边附上三字“编的好”。
其实,在作文方面我当时还是发挥不错的,一般考试扣分都不多,有一回得满分的经历,题目我忘记了,只记得自己写了一个关于地球生态环境如何保护的作文,现在想想,一个十多岁的初中生就开始琢磨关心地球了,我的想法还是很多的。还有一回写了个批判性作文,“罪恶”的人类,也是和环境灾害有关的,对于初中生来讲,确实有些古怪了。
那时候发现看些课外书还是挺有必要的,用现在的行话讲
以输入倒逼输出
不过上课时候看还是不妥的,记得我的三本《拿破仑》传记,进了老师办公室三次,还好老师批评教育一番后都还给我了,不能破灭一个少年追逐英雄的心不是
关于我喜爱的英雄拿破仑,我也有记载在雨花集上,可惜那之后,我的语文老师就调走去了别的学校,这个每周一写的雨花集,在年少的我们之间,慢慢的没有再被提起
我想,这也是一种青春吧,总会随着时间黯然褪去,毕竟时间是不可逆的
多年之后,我回想起来,一切创作热情的开始,来自于老师当年的创意小想法吧,每当我拖延、灰心、坚持不下去时,想起那个初心,那个早在十多年前就萌芽的梦想,那个泛黄的“雨花集”···
该启程了
岁月已带走稚嫩,顺路带走了青春,路过了年少的懵懂、重燃了热情、还是那个心路,下定了决心再次为梦想拼搏,重拾追梦的笔杆,书写属于自己的文字,让文字动起来,路过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哪怕40岁、50岁、60岁,终其一生,为之努力
初步中年的我,会在单位的征文中写诗歌,写理想,从游鱼写到飞鸟,从黄昏写到日暮,尝试写写小散文、写写小故事、写写我的心路,写写人间的真情。
此刻我的眼前,是那年那时一个手拿着“雨花集”的男孩,我想告诉他,我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