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阴谋论讲二桃杀三士

作者: 南安月 | 来源:发表于2020-04-25 08:56 被阅读0次

    《喻世警言》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齐景公时期有三个好汉,一人叫田开疆,能双拳敌虎,救了景公,被封为寿宁君。第二个叫顾冶子,此人曾随景公渡黄河,黄河蛟龙作怪,风浪大作,顾冶子拔剑下水,提蛟龙头出来,风浪俱息,被封为武安君。第三个姓公孙名接,景公被秦兵围困凤鸣山,这人使一条铁阕,杀退众秦兵,救出景公,被封为威远君。

    此三人专行霸道,结为生死之托,不知文墨礼数,在朝廷横行。众人惧之。

    一次,景公设宴,请楚王及诸臣,恰园中桃熟,只有五枚,采来食之。景公,楚王皆一颗。此时正是晏子使楚之后,有使齐,楚缔盟之功,齐王赐他一颗。剩下两个桃,齐王令功劳大者得。田开疆说起自己敌猛虎的功劳,景公称善。晏子慌忙进酒一爵,食桃一枚,归于班部(此句系原文)。顾冶子说自己有斩蛟龙之功,景公称善。晏子慌忙进酒赐桃(此句系原文)。公孙接不甘,说自己有百万军中救主之功,景公称善,但已无桃可赐,要赐酒一杯,等到来年桃熟时再赐。

    这个时候,晏子便说:“你的功劳最大,但已经没桃了,白白可惜了你的功劳。”公孙接拔剑说自己功劳最大,却不能食桃,是让自己在两国君臣面前受辱,被万代耻笑的事,便伏剑自杀。田开疆自感微功而食桃,羞耻之,也自刎而死,顾冶子说三人结为兄弟,两人死了,自己不能独活,也自杀了。

    晏子笑曰:“非二桃不能杀三士,今已绝虑,吾计若何?”楚王下坐,曰:“丞相神机妙策,安敢不伏耶?”(此段系原文)

    我们先来看看结果,二桃杀三士之后,楚王拜服,前已有晏子使楚受辱,这次算是真的震慑楚王了,可以说是扬名到了国外。在国内,晏子一举成为齐国最有权势的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风光无限,连齐王也要礼遇之。可以说是既除了朝中劲敌,又使自己留名。估计以后齐王见了他也畏惧他计谋多端,不敢惹他。

    当然我们从史书中知道,晏子是一个大圣人,他辅佐三代齐王,留下了不少美名。然而他真的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好人吗?不见得。

    第一,这三个人是彻头彻尾的武夫,他们行霸道,目中无人,完全是因为他们是底层平民出身,没受过礼教浸淫,而这样的三人却当了权臣,这势必会使原本就是贵族的晏子感到不忿,轻视。他不能接受下等人越级成为贵族,若觉得我这条没有说服力,我们可以再举一条,当年孔子欲往齐国,晏子奉劝齐公不要接受孔子,他认为孔子那套平民教育是惑众之说,其实他就是不愿接受下层人成为新贵。他在骨子里不认可这种事。

    第二,这三人不知礼数是因为出身和教育原因,礼不下庶民。晏子一代圣人岂不知这个道理,他完全可以教化他们使他们知礼节。可他没有,因为他同这三人同受景公所重,他要想独揽大权,就只能先杀了这三人。而且他更知道,懂得礼教的三人只会更受景公器重,所以他为了自己的权位,一定会杀此三人。

    第三,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被杀三人除了莽撞无礼、争强好胜外,还有就是重情重义,颇具古士之风范,公孙接自杀后,一人自觉羞愧无以活,一人念兄弟情义不能独活,而晏子正是以此出发,步步为营(从其先慌忙进酒,又假装对公孙接感到不值言语激之可知),利用三人之良善品德除掉三人。最后那句“吾计若何”充分暴露了他的奸邪狡诈。

    后人有感三士之情义,作《满江红》一首: “齐景雄风,因习战、海滨<田攵>猎。正驱驰,忽逢猛兽,众皆惊绝。壮士开疆能奋勇,双拳杀虎身流血。救君危,拜爵宠恩荣,真豪杰!

    顾冶子,除妖孽;强秦战,公孙接。笑三人恃勇,在齐猖獗。只被晏婴施小巧,二桃中计皆身灭。齐东门,累累有三坟,荒郊月。”

    孔明作《梁甫吟》:“步出齐城门,遥望汤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顾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李白亦有《惧馋》一首:

    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

    众女妒蛾眉,双花竞春芳。

    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

    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

    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

    此文系一家之言,只供娱乐把玩,绝不可混淆正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阴谋论讲二桃杀三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lh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