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儿子的《论语》

作者: 姬乾玮 | 来源:发表于2020-12-13 13:06 被阅读0次

    宪问篇(第九)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释义:

    有人问子产这人怎么样。夫子说:“他是一个能给百姓好处的人。”又问他子西这个人呢。夫子说:“不过如此而已。”来人接着问管仲如何。夫子说:“他这个人,没收了伯氏的封地骈地三百户食邑,使伯氏只能吃粗粮度日,但伯氏到老都没有怨言。”

    文中这个不知名的人,向孔子提问了三个当时的名人。子产、子西、管仲。想听听夫子对他们的看法。

    子产何人?郑国大夫。姓姬,名侨,又称公孙侨,字子产,就是上文里说的东里子产。和孔子同时代人,思想家政治家,是比较有作为的名相。郑国人把孔子比作丧家狗时说孔子的肩像子产。

    孔子周游列国时和弟子们走失,子路到处找他,一老者就问子路,你要找的是不是这样一个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尧,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惶惶如丧家之犬。”子路告之,子曰:“其形状未,曰丧家之犬,然哉!然哉!”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一老头问子路,你要找的人是这样的吗?额头像尧,脖子像皋尧,肩膀像子产,然而自腰以下和禹比起来腿却很短,像一个丧家狗一样的人?言下之意是骂孔子长得奇形怪状、像条流浪狗。子路回来原话告诉孔子,夫子摸摸胡子,若有所思的笑道:虽然形状不尽然,但说丧家狗,对啊!对啊!确实很像。当时的境况让孔子欲哭无泪,绝望而凄凉。

    子西是楚国的大夫,姓芈,名申,字子西。又称熊申,熊和子产的公孙一样是氏,在后来的姓氏演化过程中,都成了他们的姓。他是楚平王偏房生的儿子(庶子),楚昭王的兄长。楚昭王在一次大战前的占卜中,预测自己将死,便指定芈申为王位继承人,可他坚辞不受,骂楚昭王在乱国。后昭王战死,他立昭王儿子熊章为楚君。并召回了流亡在外的前权臣白公胜,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后来白公胜叛乱,在平叛中被白公胜所杀。孔子对他的评价是不过如此而已,可见在夫子心里,芈申很不受待见。是被轻视的。

    管仲这个人历史上很有名,是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在论语里多次被提及,孔子虽然不喜欢他,却很佩服他做的事。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灭邢蔡两国,改革经济,让齐国迅速强大起来,是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具有强大能力而得以善终的重臣。管仲在孔子的心中是矛盾的,夫子肯定了他功绩的同时,对他的生活作风嗤之以鼻。设反佔、树塞门等等,王才有资格用的东西,他都有。所以孔子批评他,同时也肯定他九合诸侯等功劳。其实管仲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什么放酒的土台子(反 ),什么房子门前的照壁(照壁),他觉得方便而实用,其他大夫因礼制没法用,但他不一样,是君王(齐桓公)拜的仲父,不受限制的。这就是管仲,按今天的说法叫活得潇洒!

    文中说管仲夺伯氏三百邑,而伯氏毫无怨言,这是怎么回事呢?伯氏(伯偃)是个贵族,家里的食邑颇多,然而他用了一个欺下瞒上的管家,经常苛扣邑民,坏事做尽。其到主人面前却是另一番话,伯氏深信不疑。邑民告状反被伯氏斥责,最后邑民们只好告到国相管仲那里,管仲经调查属实后,对管家处以极刑,并把三百户邑民充公了,伯氏知道自己错误地相信了管家,不好意思理论,终其一生吃粗粮都没有怨言。

    总之管仲有大能耐,个人作风却让孔子不耻,认为他是一个气量狭小、不知礼的人。“管仲之器小哉!”“管氏知礼,孰不知礼?”这就是孔子最难听的评价了。总的来说,夫子他夸也不是贬也不是。所以《论语》里提及管仲的地方,夫子比较注意用词,使之不极端化,给他留了面子的。

    子产、子西、管仲:三人是同时代的人,都是位高权重的大夫级人物。子产是郑国的,子西是楚国的,管仲是齐国的,以管仲最为有名。

    伯氏:姓伯名偃,齐国大夫。性格温软,好人一个,没什么作为。

                                        2020.12.1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和儿子的《论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ou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