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728132/c9b5dc0036689e1d.jpg)
喜欢雨,似乎没有理由。
喜欢雨,又特别喜欢下着雨的夜晚。
就像前些天的晚上,我坐在电脑前,窗外雨声滴答,一切都在静谧中彰显着一丝活力,那样的时刻真好!
就算下楼取个快递,都不必带上雨伞。也不必着急,因为雨并不大,就算被雨淋了,也是美事一件。
这样的雨夜很适合一个人干点什么。因为那个时候,夜已深,雨未停,人未倦。
前天晚上,为了一个分享,我就在这样的夜晚来录自己的声音。
先是随便说一句,录下来,播放,还不怎么糟糕。
然后把准备好的稿件录上开头的引言,播放,听自己的声音,那声音浑厚,虽然在录的时候我尽量保持轻柔,还好,不怎么反感。
接着来完整录一遍,播放,倾听,发现后面的语速过快,且有些换气的地方有较长的停顿。
那就再来一遍吧。期待能将雨的滴答声录进去,当做背景,但是雨声未能进入我的录音。
完整的听一遍,虽然还是能说出这样那样的不满意,但打算就此打住。
我不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把事情做到70-90分之间就觉得很好了。
这些事情干完,已经超过我平时的睡觉时间。但在那样的雨夜,头脑却越来越清晰。
就像要和这个世界保持一静一动的协调一样,外面的世界被雨罩住安静了下来,我的思维却开始无比的活跃。
看书、看电视剧也不能解决这样的活跃。
于是,躺上床进入冥想。
雨下了整整一夜,晨间上学,雨一直继续。
昨天立夏,但天气“凉爽”得有些过分。朋友圈里有图演绎:今天是立夏吗?明明是立冬啊。
从家到公交车站台也就5分钟的路程。带了伞,却不想打开。但是须得先将耳塞塞上,在家里出发时就已经打开文芳的读书分享。这是每日的功课。
可能我的学习偏好侧重于视觉,因为很多时候只让我听,我会听着听着就走神。
就像今天早上,明明文芳的最近分享我已经听完,我却浑然不觉,一直在想着最近的一些事情。直到车行一个转弯处,才发现耳麦里没有声音。于是打开,听第二遍。
这次的分享,文芳问:今天的这一讲会不会有点不好理解?其实,于我而言,是很好理解的。每个孩童都有自己的“敏感词汇”,或者“专属词汇”。那个“撞飞了”“傻掉妞”对于孩子来说,有强烈的画面感,或者新鲜感,都会让他们觉得舒服。当然,孩子的敏感词汇的第一要素一定是比较好玩又直白。
其实每一个成人也有敏感词汇,就如昨天有位老师说,他现在每次出门看见幼儿园就会不停的去看,因为他的孩子马上就要上幼儿园。
下车,在雨里步行十多分钟。
要说不喜欢雨天的话,还是可以有理由的,那就是路面湿滑,影响步行。
城市的街道,都被各种各样的地砖装饰一新,有些地砖,雨水铺在上面,亮晶晶的,我是不敢放心地踩上去的。所以一段路,走得格外的小心翼翼。就算这样小心翼翼,也会在某个时候滑那么一下下,让大脑和身体都处于紧绷状态。
其实,真正喜欢雨天,还是因为雨天是最适合在床上打发时光,拥一床棉被,拧亮一盏台灯,看书看剧睡觉,整个人彻底放空。
而这样的放空状态,只能想象一下。
因为今天才周二,须得好好上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