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厅的成立,推动各项市政建设,蓬勃发展。当时广州市内合乎现代化标准的马路共有38.4千米长,其中12千米是在市政厅成立前完成的。市政厅成立后半年内,即完成了14.4千米,剩下的12千米也在修建中。这些马路宽24-45米,旁边有人行道,路面铺水泥。
人行道的出现,直接刺激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骑楼的大量涌现,因为人们发现,骑楼可以补回因拓宽马路损失的住房面积,还可以遮阳挡雨,有了人行道和骑楼,店铺生意更好了。于是大家纷纷申请建筑骑楼,广州第一条骑楼街,出现在一德路。
元宵节过后,市政建设的第二期工程,便在市政厅主持下,轰轰烈烈开工大吉了。本期工程,主要是开辟城内各支线马路,并着手开辟西关各马路。城内支线费用,由当日筹办的电车公司所缴纳专利款100万元拔充,西关部份则由沿路铺户业主摊派。
补偿的地价,不同地段,天差地别。1929年,太平街每华井(约11平方米)补600元,第八甫是500元,第五、六、七甫是400元,而华贵大街、观澜大街每井只补150元,三圣头苍、三圣新街、余庆里更低,只补100元。但这还是比小北一带好,小北城闹圈内每井只补80元。难怪人们说广州“东村、西俏、南富、北贫”。(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