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个话题:
做一件事开始热情高涨,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又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
这样的情况,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发生过。
特别是我们在平时写作时,当自己发布文章后,阅读量降低了,就感觉是因为自己写得不好,就停在原地,止步不前了。
01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是下面三个心理因素:
1)等机会
在自己做出改变前,附加一个或多个条件,认为自己改变的时机还没有到,所以要再等等,殊不知越等越没变化,越没变化就越没动力。
2)自我期待过高
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和期待,目标远大但又过于理想化,并用它的执行效果,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
3)害怕失败
在一件事情还没有开始,或者是进行到一半,就害怕失败,怕别人取笑自己,所以当想法优于行动站上风的时候,人总是容易拖延。
网上有句非常扎心的话:
“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我们一方面渴望改变,但另一方面又缺乏持久的行动力。
那该怎么办呢?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没有行动力的真正原因后,只要能够灵活调整自己:
比如先从尝试,自己小小的改变开始,那么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02
下面这5个方法,心理学家曾亲测有效,我们不妨试一试。
1)先行动5分钟
其实改变的结果,都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只要开始做了,那就会与之前不一样。
所以当我们动力不足时,先行动5分钟,动起来才有循环,越行动才越有动力。
2)降低期望
计划好目标后,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常会因为目标过大,压力倍增,而本能的退缩或者放弃。
所以我们一定要降低期望,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把目标细化成一个个可以实现的小步骤去进行。
那行为起来就会轻松自如,结果也会在一步一步来的路上。
3)保持松弛感
很多人都会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没有留出一点空闲的时间。
这样会使自己处于紧张的状态,慢慢地自己的身体就会出现疲惫感。
所以,我们每天的日程安排中,一定要有留白时间,让自己有适当的休息时间,因为保持松弛感,人才会更有动力。
4)专时专做
就比如我们写作,我曾经看到有人说,自己在火车、飞机、餐厅都能写一篇文章,但曾有作家表示,这样是写不出高质量的文章的。
所以我们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大脑的原理,做到专时专做,当聚精会神地做事时,原动力才是最高效的。
5)做好计划
凡事都先做好计划,这样当我们做事时,就可以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优先处理。
当把最重要的事情先完成了,那么接下来做其它的事情,就会更有动力了。
比如写作,我会先列好框架,然后再分别填充相对应的素材,这样我在写作时就会应心得手。
热爱就是最好的天赋,任何事情,养成了习惯就会渐渐爱上它。
03
刘擎教授曾说: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的确是这样,人生很长,又不是只活三天:
昨天没有做得很好,没有关系;
今天也没有做得比昨天好,也没有关系。
至于还没有到来的明天,明天再说吧,反正自己朝着明天努力就好。
不要在应该努力的时候,却选择了安逸。
世界上有些事,不是因为喜欢了才去做,而是做了才喜欢。
卓越的路,总得熬过一段无人问津的日子;
蜕变的心,总得经历过一些刻骨铭心的痛。
过没有压力,没有动力的生活,固然很舒服,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一事无成的焦虑。
做任何事,短暂的没有动力不要紧,但休息过后,仍然能够以充盈的动力去行动,才最重要。
因为人生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白经历,当下的辛苦,必定会成就未来的美满,人生就在于不断的成长,改变和突破。
不要慌,不要急,太阳下山有月光,月光落下有朝阳,昼夜交替总有欢喜。
所以不必焦虑,别人比我们提前拥有,错过了落日余晖,还有漫天星辰。
只要持续找到满满的动力源,始终行走在行动的路上,那么我们将会获得上天给予的最好礼物。
与朋友们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