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游戏那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是沉迷游戏中的人,忧的是认为游戏误人子弟的人(尤其是作为父母的)。然而仅我们中国就有几亿的网络游戏玩家。
学生为了玩游戏翘课蹲网吧,以至于学业荒废,成年人玩游戏更是通宵达旦,最终导致妻离子散,这些疯狂的行为天天在我们身边上演。

把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归功于游戏公司是对的吗?父母总是抵制游戏,杜绝孩子接触游戏,可是却从没有想过为什么游戏能让孩子如此上瘾?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序
同理游戏既然存在即是合理的,它能让人如此沉迷说明一定是满足了人类的某种需求或者更多。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对游戏如此沉迷呢?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别是: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网游《征途》创始人史玉柱在设计游戏时更是把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他称为荣耀)排在第一位。
在今天的社会生理,安全,社交需求基本都能满足而唯独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没那么容易得到满足。
很多儿童在父母老师乃至社会面前是得不到尊重和肯定的,在父母看来你一小屁孩懂什么?我有权利支配你的所有行为不管你同意不同意。
有一本书叫《巨婴国》里面有提到儿童除了在生理上和成人有一定的区别,心理需求和成人是一样的,也希望被尊重,被肯定,活的有价值。这一点却被大多数父母忽视或者不知道,而游戏却完美的满足了儿童这个梦寐以求的需求。
游戏是由四大特征组成:
自愿参与,目标,规则,反馈系统。
自愿参与:
玩家在明白目标,规则,反馈系统还愿意“主动”去做。当一个人主动去做一件事内心是快乐的。
目标:
玩家在不违反规则和反馈的前提下去实现目标。
规则:
就是让玩家没那么容易达到目标
反馈系统:
即随时告诉玩家与目标的距离和进程。
试想一下能力的强玩家在通过不断的摸索(打怪,做任务,升级)在游戏中达到一定的高度(高等级,好装备)势必受到不同玩家玩家的追捧,尊重。
一个玩家成为领头人物,带领自己一手组建团队通过艰苦战斗最终打败另一支军队,自身价值得到实现。内心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段话:
* 在现实世界中,要到哪里才能找到像游戏里那样能完全活出自我、时时刻刻保持专注和投入的地方?
*要到哪里才能找到游戏里的力量感、英勇无故的目标感和团结一心的感觉?
*要到哪里才能找到游戏里那种有了成就之后的振奋和创造悸动?
*要到哪里才能找到游戏里在成功和团队获胜后心跳加速的快感?
让我们上瘾的究竟是游戏本身,还是游戏带给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优越感,自豪感和成就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