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创作哲思想法
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二十八天

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二十八天

作者: 凌云之水 | 来源:发表于2019-08-06 22:28 被阅读9次

    《论语.八佾篇》

    第四章: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解析:

    林放问礼的根本。孔子说:“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啊!礼,与其求形式上的豪华,不如俭朴一些好;治丧,与其在仪式上而而俱到,不如内心真正悲痛。”

    关于"礼",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很多时候可以用“仪式感”来理解。

    不管是典礼仪式,还是馈赠礼物,都是一种仪式感的需求,用来满足人们被尊重的感情需要。仪式越隆重,礼物越贵重,越能够显示出事件以及人物身份地位的重要性。

    所以古今中外,不管婚丧嫁娶祭祀,还是各种工作或生活所需的庆典仪式,都会通过举办的隆重程度来显示出一种特殊意义。

    于是有了各种明星云集的开业庆典,于是有了各种一掷数亿的天价婚礼,有了各式各样的攀比。

    因为,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仪式是越隆重越好的。

    真的是这样吗?在不同的人心里可能有不同的意义。

    明星云集的开业只能代表你人脉广,并不代表就会客似云来。

    一掷数亿的婚礼只能说你很舍得花钱,但并不代表你懂得经营婚姻。

    我们唯一能够确认的是,仅仅只是靠表面上的仪式感去判断生活的幸福指数和工作的执行力度,是绝对无法完全代表的。

    这个世界上能把话说漂亮的人很多,但能够真正把事做漂亮的人真的不多,而且长期能把事做好的人就更加少之又少。所以,仪式感的隆重程度,除了能代表举办方舍得花钱之外真的不能代表什么。

    中国人对于礼数的周到非常看重,尤其在对待一些人生大事的时候特别注意。

    这一点体现在治丧上,也很明显。白喜作为一个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所要经历的最后一个仪式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是倍受重视的,人们也往往会从这个仪式上感受到逝者生前的影响力如何,也会去评判这个家庭对逝者的尊重与否,同时也会看看这个家庭的背景实力如何。

    因此中国人操办白喜之时的用心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其他的仪式,各种细节之讲究,认真起来也是令人咂舌的,这一点我们可以拿《红楼梦》中贾府操办秦可卿的丧礼时表现出来的状态做做参考,相信你仔细看完,一定也会叹服。

    然而,丧礼办得再隆重,却没有人认真的追悼逝者又有何意义呢?

    红楼梦中的那一场奢靡的丧礼,只是贾府自己搭起戏台为权贵们结交攀附的路演提供一个途径。所有的排场只是为了一个场面上的好看,整个丧礼上没有一个人真心的怀念过那个逝去的人,秦可卿的丈夫全程毫无悲痛之情,丧礼还没结束,那个与逝者有私情的贾珍就和贾链一起已经忍不住的打起尤氏姐妹的主意。只有一个风光大葬的表象,没有半点痛心哀悼的情感。

    仪式感真的有多重要呢?读王阳明的《传习录》时,我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翻看一下《没有底蕴的仪式感究竟有何意义?走近先贤王阳明之三十五》这篇文章,要写的都写在里面了。

    我也还是那个观点:如果没有深厚的感情做底,所有的仪式感最后都只是一场笑话,表演得越隆重,就被耻笑的越严重。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转瞬即逝的东西,多灿烂美好,也只是过眼云烟,不值得太过在乎,譬如那些看起来隆重的仪式,譬如那些表面上的虚无客套,譬如那些说得言不由衷的甜言蜜语。

    酒越醇越香,情越久越浓。我们需要珍惜的都应该是可以触碰的实实在在,譬如那些能够持续不断付出的心,譬如那些能够始终伴随身边的人,譬如那些能够看见成果的践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今日读这一章,仿佛又加深了自己看待一些事物的态度。好书也应该继续读,明天继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二十八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db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