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做小朋友的情绪安抚。
发现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他无法专注于自己。他更在乎从外界(他人)获得一种安定感。
比如 有位小朋友一直想往教室外面跑,寻找他依恋的妈妈。
比如 有位小朋友手上必须拿着一个安抚玩具情绪才能平静。
比如有位小朋友什么也不说,就是不睡觉,硬生生坐在那里等妈妈。
比如 有位小朋友要一直通过说话“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是不是吃完饭妈妈就接了?我想要妈妈快点来接我......”来获得注意,缓解焦虑。
......
家长问我,孩子为什么会哭闹啊?情绪是从哪里来的?是因为我把她送到幼儿园吗?
回溯孩子住在温暖而舒适的子宫里,是那样的安全。
被拽出来或者挤压出来,面对这个不如他“宫殿”舒适的世界,他恐惧地哭了。
后来他找到了温暖的怀抱,享受到百般照顾,万般宠爱。这就是家的温暖,还有他依恋的那个人。
现在,他长大了。离开家了。再次感受到离开安全港湾的恐惧。于是,他产生了焦虑和恐惧的情绪。有的尿裤子了,是恐惧带来身体本能的反应。
而这些情绪影响着他的觉察,使得他不能安定,不能专注于自己。
外界安抚也只是借力。只有尝试自我安抚,才又回到自己的内在。
我跟老师研讨。情绪的表达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身体表达(生病)~行为表达(踢门打狗等)~语言表达(倾诉等)~象形文字(绘画书写等)
尝试更多方法,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表达情绪,健康保育。
我鼓励孩子深呼吸可以缓解紧张;吹蒲公英,跺跺脚可以表达生气;说出来“我很难过”可以表达伤心,要求对方“请道歉”可以表达界限...
我跟家长说,可以多拥抱代替关切的问“你在幼儿园怎么样,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让自己忙起来填补内心空空的失落......
当“我”可以安抚自己,冷静的独处,“我”可以专注于自己,聆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我”喜爱的。
作为父母,能给到孩子的安全感是无论他在哪里,干什么,都能感受到爱,毫不怀疑。
劝君目送不打扰。他回首,你微笑。Return to the inner。
让我们都回归内在,看看所需。那定是不一样的天地。
回归内在~Returntotheinner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