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书单
书单这么长,如何高效地规划自己的阅读?

书单这么长,如何高效地规划自己的阅读?

作者: 学徒贤芳 | 来源:发表于2017-01-06 20:42 被阅读108次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人都向往知识,一旦知识的渴望在他身上熄灭,他就不再成为人。

——弗里德持乔夫·南森(挪威)

我们古人也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文化因为地域而差异,但是对读书之于人类进步的影响,东西方好像达成了共识。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你再也不用担心要自己费心去找书单了。

各种来自网络媒体的推荐,来自师长同学的推荐,来自职业的需求……

长长的书单足以让你未来三五年的空闲时间也没法啃完。

我们拼命追赶式的生活节奏里,用来阅读的时间本来就很少。

可是读书这么重要,书单这么长,到底要怎么破?

我们该如何高效地规划自己的阅读呢?

01  消费型阅读,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

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写文的作者真是如雨后春笋,一片欣欣向荣。

读历史、看小说、窥心理、看鸡汤、读干货、讲笑话、学知识、说光影……

几乎是只要你想得到,就会在自媒体里找得到。

我想这类的阅读一定是你每天都会有的阅读,而且也不会太多地消耗你的精力,反正已经习惯了低头刷刷刷。

可是我还是把这类的阅读定位在消费型阅读上面,或者说是娱乐型阅读。

这类阅读也包括了很多的青春、玄幻、魔幻、武侠小说,散文,杂文等,这类阅读往往始于兴趣和其本身的吸引力。

这类阅读由于本身的趣味性,让你很容易进入角色,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读,娱乐读书两不误,甚好!

02  提升技能的阅读,在工作需要里完成

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对于职业需要、提升自身技能的阅读,我们在工作中完成其实是效率最高的。

虽然也会遇到“书到用书方恨少”的情况,但是,需求往往是最好的催化剂。

这种强迫式的阅读会让你在工作里不断成长,你能力的提升会成为你职业生涯的助攻。

工作能力的被认可和职业生涯的顺畅,又会给你更多求知的动力,如此良性循环。

这类阅读也可以包含一些你因为生活的需要而去读的书。

比如,你觉得自己最近心理状态很糟糕,有焦虑和抑郁的倾向,那你就可以利用因为这些坏情绪而让你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时间,读一读心理方面的书籍。

专业一点的诸如《心理学与生活》,或者轻松一点的诸如《遇见未知的自己》。

03  传统经典书籍,用计划的时间来读

经典,都是经过了历史的洗礼和冲刷的,能够流传必然有其闪光点。

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平凡的世界》、《战争与和平》、《复活》、《飘》、《傲慢与偏见》、《简爱》、《1984》、《IQ84》、《刺猬的优雅》等等。

虽然这类书籍也不乏乐趣和吸引力,但是往往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值得我们思考和回味。

所以这类书籍并不完全适合消费型的阅读方式。

你需要给自己一个计划,比如你打算用一个月的时间读完《简爱》,那么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速度和整本书的长度给自己一个周计划或者日计划,然后去执行就好。

手帐控的妹子们还可以把自己的阅读计划、进度和感悟做成手账,满满的正能量!

04  哲学思想类的阅读,在孤独的时候完成

富兰克林说过,“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前段时间读到雾满拦江的一篇文章,《你手中的书正在泄露你的社会地位》。

他把读书分成五个阶段,最后的两重境界也是“进入思想领域”、“构建自我思想体系”。

读书终究是一种摄入,只有通过了思考的消化,才会成为滋养我们的营养。

但是从思考型的阅读往往是欲速则不达的,不是你用时间和数量就可以堆积出来的,需要质的飞跃。

而孤独的状态,往往是我们最容易进入思考的境界的时候,所以也是适合完成思想类阅读的时候。

这类的阅读包括很多的历史、哲学、社会学、方法论的巨著,诸如《史记》、《庄子》等,抑或柏拉图的《理想国》、马克思的《资本论》、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让·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等等。

05  输出的窗口,是持续阅读的动力

阅读摄入的营养经过我们的消化吸收之后,能够外化出来,这个时候所摄入的东西才真正属于了我们自己。

通过一定的输出,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吸收所阅读的内容,更能在输出的过程给予我们成就感,成为我们继续阅读的动力。

输出的窗口形式多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比如,有的人喜欢和朋友或者书友聊一聊,有的人喜欢写个书评或者随笔……

这都不过瘾?你有更深的思考?说不定下一个思想家就是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单这么长,如何高效地规划自己的阅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hx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