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没有完全读完这本书的,但我给自己的要求就是,做任何事情要踏实,这样才会有所得。宁可承认计划时没有做好到位的估时,也不能不了了之。当然啦,为了完成打卡任务,还是适当的遵循了先完成再完美的原则,但要求自己一定要把没看完的书没理解透的点好好学完。所以啦,就有了今天的第四份《把时间当作朋友》的读书笔记,原本没剩多少内容,但发现实在值得再为它爬一次格子。同时感谢自己的决定,今天的学习让思维升华了~
①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② 嘲弄别人“弱”往往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强”,而真的“强”是不需要证明的,需要证明的“强”其实是清楚自证的“弱”。
③ 番茄工作法。
振源老师分享过同款读书法④ 鸡尾酒会效应,指人的一种听力选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与某一个人的谈话之中而忽略背景中其他的对话或噪音。
⑤ 翻桌率,是饭馆老板常用来描述“一张桌子每天接待多少次客人”的一个非正式术语,也称“翻台率”=大致可以通过菜肴的价钱*桌子数量*一个参数。虽然我不清楚这个参数是什么,但我明确了一件事情,一些创业或者经商也是可以计算预测收入的盈亏的,而非我这土豹子的单纯想法,地段好有钱连锁品牌响这么low的自以为是。
⑥ 自利性偏差,即把成功揽到自己身上,把失败归咎于别人或者坏运气。例如,当一个团队成功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会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贡献而忽略别人的存在;当一个团队失败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会倾向于把失败归咎于他人的过失而尽量把自己排除在外。
⑦ 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能装的水量,取决于其中最短的一根木条。同时也在反向告诉人们,某一方面并不能决定全部。
⑧ 劣币驱逐良币,我查询了百度重新理解了一下,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由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财政大臣格雷欣提出,也称"格雷欣现象"(Gresham's Law)。狭义来说,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因为信息不对称,物品的估值方(信息缺少的一方)估值一定时,物品的提供方(信息充分的一方)会选择提供实值较低的物品(劣币),致使实值较高的物品(良币)越来越少。广义来说,劣币驱逐良币也可以泛指一般的逆淘汰(即劣胜优汰)现象。这本书中用到这个法则是意指极为平庸却有着伟大理想的人,这种人往往要用特别诡异的方法才能出奇制胜,事实上他们往往只是相对成功。
这本书我应该是吃透了,而且不出意外的话,它会支撑我一段时间去攻克一下英语的学习,特别好的是李笑来老师也是英语教师出身,通过他对学习语言的客观描述,我反倒释怀了,从年纪及熟练度及每日时间的分配,急于求成定下当前我无法完成的超高标准目标实在过于不现实。是呀,我的短板也不代表我的全部,慢慢来,一个值得坚持的事情都是要先把时间当作朋友。
To be continu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