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们三个实习生收拾东西准备下班的时候,上司仰天哀嚎一声:“天呐,怎么写一篇爆的文章啊!”
我大脑里迅速略过最近同类型公众号的阅读量,说:“现在这个环境下已经很难做爆文了。”
我本来还有下半句的:“我们的打开率这么低,选题又诸多掣肘,怎么可能出爆文。”
但上司送了我一个白眼之后,我就把这半句话咽下去了。
走出公司大门之后,实习生A对我说:“哎呀,她已经很头疼了,你就不要打击她了。”
我有点语塞:“这不是事实吗?我不就讲出一个事实。”
这句话,一下将她俩的话匣子打开了,刚刚那个在上司面前只会点头微笑的乖小孩,现在成了个说话会激动得斗大声的成年人。
实习生B说:“其实也不是粉丝数和打开率的问题,我觉得是文章内容问题,你的选题太平庸,就没人愿意看,更没人转发。”
实习生A说:“不,我看一些公众号的文章也很普通啊,也没什么亮点啊,但他们就是十万+。”
B说:“不是,你看XX,他们有时候切的点也不是很新啊,可你就是愿意去看。”
我还在思考B的话里到底哪个点解释了A说的现象,她们就进入下个问题。
B说:“我们的选题太正了,一点都不偏,你要特别一点才有人看啊。”
我刚想说:“哈,原来你也这么觉得啊,那为什么上次开选题会的时候,上司说我的选题太个性,你不反驳一下。”
不过她们语速太快了,我还没来及张嘴,B又说:“是啊,就落点都是好的。”
“太正能量了,”我终于插上嘴说出这句话,“昨天XX说正能量好啊,她说人每天过得这么丧,当然要看一些正能量的填补一下,我说当然不是啊,我来互联网里是找共鸣的。”
A说:“是啊,我就想看那些丧一点的文章,想看到别人过得比我丧。”
我心想,昨天又不见你这样附和我。
从公司走到地铁大概要五六分钟,她们就讨论了五六分钟,可平时在公司里面,她们几乎不发表任何言论。
我以为实习生是不用刻意讨好上司的。
上个礼拜,上司让实习生C写一篇追热点的文章。上司说话的时候,她一直像小鸡啄米那样拼命点头:“嗯,好,我明白。”
当时我刚入职一两天,还没够胆展现出“我不服你的话就一定要说出来”的个性,只能默默闭嘴不说话。
在下班路上,我忍不住问她:“你不觉得这个热点已经过去了吗?而且已经有过很多这类话题的文章了。”
我以为她会说:“是没那么热了,但只要我们写得好就行。”结果她说:“是啊,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好写。”
接着她花了整整一个礼拜的时间准备相关素材。
昨天,上司突然问她:“你最近在忙什么?”
她说:“就写你让我写的那个热点呀。”
上司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哦,那个热点已经过去了,你不用写了。”
她笑脸依旧:“好。”
我忍不住在心里为她鼓掌三百下。
没过几天,上司打算写一篇关于低欲望的文章:“低欲望是因为现在没钱,但我们不能就此放弃,我们要争取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要努力!今年买不起的东西,我们明年买!”
特别像喊麦那样。
偏偏这就是我接手的第一篇文章。
我先按着她的要求找好素材,然后把自己对这个话题的想法大致写了个初稿,一起发给她。
最终文章出来,我一看,果然没采纳我的想法,但当时我觉得她入行时间比我长,经验比我丰富,她这么写一定有她的理由。
结果阅读量奇低。
她在座位上仰天长啸:“啊,为什么啊!”
A真的是一个超贴心的下属,怪不得上司这么喜欢她。她说:“哇,那篇文章的结尾真是,看得我好感动啊,都快哭出来了。”
上司特别开心:“啊真的吗?但你为什么没转发?”
“这个嘛……”贴心小棉袄一下子没想到该怎么接话。
我妈对我说:“人家那才叫会做人。”
吃晚饭的时候,我觉得心里憋得慌,就将最近发生的事情一股脑全部说出来了。
当我说完文章开头的那件事之后,我妈说:“人家那才叫会做人,有什么不赞同的,等出了这个门才说。”
我愣了一下,这倒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入职之前,我想象中的自媒体部门是一个能畅所欲言的部门,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否定上司的想法也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更何况,我们的上司只大我们四五岁。
这是一个年轻的部门,大家都是同龄人,有什么都可以开诚布公的说,不必在桌底下做那么多遮遮掩掩的事情。
但我忽略掉的一个问题是:这里始终是职场,她始终是我的上司。
不同于在学校,尽管微博上吹着官微官腔的风气,但我以前所在的社团里大家都能直截了当的指出主席团的错误的。
也许在别处,是真的能够实现“我有任何想法都可以讲出来”这一带着乌托邦色彩的美好愿望,但绝对不是这里。
这里是有较为清晰的上下级之分,我们做下级的,要对上级的要求言听计从,并且不能提出异议。
我还忽略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我只是一个实习生。
入职之前,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分析这个公众号,列出一些问题,并想了一些解决办法。
充满雄心壮志,想要一展拳脚。我相信许多职场新人都有过这样的心态。
入职之后,我发现身边的人都很厉害,尤其是我上司,她在这个公众号里写了这么久文章,怎么可能没发现连我都能看得出的问题。
于是我就没敢提出来。现在回想,当时我没有提出来,是一个阴差阳错的正确选择。
我不是三岁小孩了,碰过钉,摸清游戏规则,已经知道接下来那条路要怎么走了,不就是多点头少摇头,多认可少否定嘛,我明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