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小立跟着姐姐去上学,很开心,一路上蹦蹦跳跳地。
同学们下课后,都会玩游戏。小立下课后,这次没去玩,而是想把自己的书装饰一下。她把语文、数学书的封底用铅笔画满了画。画的是小花,用藤牵着,一朵连着一朵,看上去挺漂亮,挺热闹。同学们看到后,都请小立为他们画花。你看这情景:
“小立,给我画。”一女同学英兰把语文书递了过来。
“小立,给我画。”一男同学军辉把数学书递了过来。
“好好,大家别急,我都会给你们画的。”小立一边画,一边忙碌地招呼着。

叮铃,叮铃,上课铃响了。如果下一节上语文课,小立赶紧把语文书还给同学,上数学课的话,没事,书留在这里,下课接着画。
画一本,同学们会送给小立一张纸。语文、数学都画,就是两张纸。因为画画,小立赚了两个本子。回家后,小立会请姐姐帮她把纸用缝衣服的针线装订起来,那个时候,买个本子都难呢。
画了一周之后,全班四十几个人的书基本上都请小立画了画。课间小立不画了的时候,就和同学们一起玩。有时在教室里玩,有时在走廊上玩,有时在操场上玩。

教室里玩的项目也挺多的。比如,几个同学在课桌上玩踢子(谐音,家乡话),这个子是用手踢的,不是用脚。首先,把5颗子一起甩在课桌上,然后一颗一颗地踢,有时,没甩好,几颗子搭在一起,你要小心地捏起,不能动挨在一起的另一颗,如果动了,就失败了,轮到下一个同学玩。
这个踢子的动作也不简单,方法是这样的,把5颗子一起甩在课桌上以后,先捏起一颗子,这颗子最好是跟别的子搭在一起的,先捏掉,省得待会踢的时候增加难度。
捏起一颗子之后,就是踢了,怎么踢呢?就是把先捏起的这颗子抛向手的正上方,同时这只手捏起课桌上的一颗子,用手掌再接住抛向空中的子,“抛”、“捏”、“接”三个动作一气呵成,哪个没做好,都算挑战失败。
踢子可以分级的,第一级,一次捏一颗;第二级,一次捏两颗;以此类推,到第四级,一次捏四颗后,最后一级是把这五颗子放在掌心里,然后同时抛向空中,再反过来用同一只手的手背全部接住,再一起抛向空中,紧接着用同一只手的手掌全部扣住(即手掌往下把五颗子全部抓住),也是“抛”、“接”、“扣”三个动作一气呵成,每次都是五颗子,难度极大的,不过练习久了,孩子们都可做得到。
五颗子的子一般用什么材料做的?也许你会问。这也是技术活啦,放学后,跑到后山里,去寻找打烂了的碗。找到后,再找块石头,然后把碗放在石头上,左手扶着,右手用铁锤敲碗的底部的“脊梁”,敲成一截一截的,大概两厘米长,一厘米宽,再接着敲成椭圆形,再在石头上把子磨光,这样一颗子就做成了。敲子的时候,经常敲得火花四溅,这对于后来学成语“钻燧取火”会有更深地了解。
踢子还有更高级别的,可以用九颗子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