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临了那么久的帖,还是写不出人家的韵味

为什么临了那么久的帖,还是写不出人家的韵味

作者: 两个人的午后 | 来源:发表于2020-05-01 13:46 被阅读0次

        究竟我们临帖,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临帖好久,始终没有学到书法的精髓。

       首先,什么是书法?什么是写字?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书写的潦草不堪,很多初学书法的爱好者甚至无法欣赏,更多的喜欢欧阳询的字体,但是许多人不知道,这张祭侄文稿虽然写的潦草,但书法价值却远高于欧阳询的楷书,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们上学期间,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会给我们说,字迹要工整,潦草的字迹会被扣分,很多学生也因为自己的书写而抓耳挠腮,设想语文老师看了颜真卿的这篇祭侄文稿,估计直接给零分了吧。

    《祭侄文稿》为唐颜真卿所书,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行草墨迹,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多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文稿

    祭文开始书写的字,比较安稳、平稳,特别追忆侄子部分的字,看上去有一种美好的形象,到了后面,悲痛之时,写不下去了,文稿上圈了又改,改了又圈,到最后几个呜呼哀哉……”几乎写不下去,可见十分悲恸。此帖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而是一个草稿。

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着书法家情绪起伏,纯粹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扬,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作品。

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这样就产生了无比优美的艺术效果。《祭侄文稿》不仅具有书法上的美感,而且也是一篇极其感人的抒情散文,读起来令人感叹。

书法的价值来源于哪里?和写字有什么区别?

“深识书者,唯见神采,不见字形”

----唐代书法家  张怀瓘

书法,书写的是作者的神采,也就是作者内心的东西,字形只是书法的另一种承载方式。看到这里,很多人就高兴了,书法可以不在乎字形,可以肆意妄为,只要有神采便可,但这理解也是错误的,没有了字形,神采何以安附?

在这里,我们欣赏的并不是一幅字,一个作品,而是进入到字里行间,去看到当时的场景,颜真卿的神采,这就是书法的魅力,才是书法的真正价值。相对比于欧阳询的书法,书写精美,欧楷几乎是每一个初学者临摹的对象,但是当你在欣赏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

      颜真卿用书法把那一天定格在了这篇文章里,愤怒,悲伤,都被颜真卿这般潦草的书法记录下来。无论何时何地,何年何月,再来看这篇书法的时候,依然能感受到颜真卿当时的内心活动,那种愤怒与悲伤也会涌上你的心头,这就是书法的感染力。

当我们现在面对这幅情感真挚、凝结着深仇大恨的泣血之作,仿佛看到的不是作者在写字,而是在述说心中的悲愤,不是在搞创作,而是在深情地自言自语倾诉,话说完了,作品也写完了,一篇任何人、包括颜真卿自已也永远不可复制的杰作就这样产生出来了

欧阳询楷书字体

       欧阳询的楷书是被临摹的最多的,但很多人都写不出神韵,所以只能说欧阳询的《九成宫》更适合初学者,更多的神采是书写者在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所能达到的那种,把心里的状态完全呈现在字里行间,或是悲伤,或是欢乐,或是愤慨,或是平淡,每一笔都带着自己的心情又不失笔法,这才是一副好的书法作品。

    所以说,书法,与其说是书法,不如说是心法。不过是借助毛笔书法了内心而已;所谓字如其人,大概就是如此吧。

    拘泥于外形,是写不出好书法的,真情流露,这才能体现书法其实就是修身养性的事情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临了那么久的帖,还是写不出人家的韵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xq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