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同事发的朋友圈
南京鼓楼广场不让摆报摊,81岁的老奶奶连续三晚在寒风中等候没来拿杂志的顾客。温暖的故事在善意的帮助下有了温暖的结局。
即便多年不买报纸,但总有一个报摊,一个卖报人,一份报纸,让人暖心、牵挂、快乐。
一、
七八年前,南京新街口。
五星电器麦当劳门口,总有个腿脚不便的老人守着报摊,老人罹患脑膜炎、羊癫疯,丧失劳动能力,家里还有重病的弟弟和上学的侄女。天不亮就出门,走好几个地方卖报纸,风雨无阻。晚上来热闹的新街口叫卖报纸,所幸麦当劳的工作人员不忍老人辛苦,默许他在店中叫卖报纸,躲风避雨。也有心善的路人给他施舍几块零钱,老人哭笑不得:“感谢,我不是乞丐,能靠卖报纸赚钱”。
于是就有了热心路人在网上发帖,呼吁路过的朋友买份报纸。那年没有微信和智能手机,帖子在西祠胡同、天涯、QQ空间、人人网流转。
卖报老人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网络的温暖。
二、
20出头刚工作,在卫岗一家银行柜台。
门口有个小小的铁皮亭,母子二人在里面守着卖报纸杂志香烟饮料。经常下班和同事买本八卦杂志或者饮料,母亲客客气气,男孩20岁左右瘦瘦小小戴着眼镜不爱说话。
后来看见有个漂亮的女朋友陪着他一起守摊,他们看彼此时候眼睛会发亮。
夏天的南京就像蒸笼,女朋友或者是母亲偶尔进银行乘凉,都笑眯眯的略带羞涩。
银行背对大学面对部队文工团,多是20岁年轻又朝气的青春容貌,成群结队,说说笑笑,唯有报停的男孩每次来换零钱只轻声说声“谢谢”,从不和人目光接触。
有一天,警察突然带着男孩进了银行。
原来报停被盗,几千块钱和男孩的笔记本都被偷走,警察想来调阅银行的监控,看看能否看到门口的录像。
“帮帮忙吧,这家人家很困难,这孩子的爸爸有重病一直在医院。”警察对我们主管说。
所有人看向男孩,他眼神黯淡,尴尬窘迫。我慌忙收低头假装忙碌,不再看他。
后来我轮岗去了别的网点,偶尔坐车经过曾经老单位,忍不住看看铁皮亭拆了没有。
那个同龄的男孩一家现在不知如何了?
他的爸爸身体好了点吗?
他和那个漂亮的小女孩结婚了吗?
三、
20年前暑假,建宁路。
几家亲戚和爷爷姥姥生活在一起。没有手机和电脑的年代,没有什么比围在一起吹着风扇吃着西瓜看《新白娘子传奇》《我爱我家》和翻报纸更有意思的了。
下午姥爷经常会给我和表妹几个硬币买《扬子晚报》。我俩趁机买几串羊肉串海带结,回来满牙辣椒还装得若无其事,姥姥大吼:“不得了啦,都是老鼠肉做的!拉肚子怎么办?”姥爷翻着报纸偷偷笑。
姨妈下班路过报摊,卖报的夫妻俩会说:“下午你家两个小姑娘来买过了,你回去看看,没买再来。”
报摊夫妇有一张小桌子,摆在马路边,桌子旁是南京高大的梧桐树,只记得夏日里树阴下斑驳光点随树叶晃动,怎么也想不起他们的样子。
一份《扬子晚报》全家八九口人来来回回传阅,认真连中缝和遗失声明都不错过,文娱版偶尔有点明星的只字片语,我和表妹都要抢着看好几遍。最后报纸都拿去给猫咪垫尿盆,在那个没有宠物店没有猫砂的时代,旧报纸是民间最流行的尿盆神器。
后来姥爷患病去世,全家人也不买《扬子晚报》了,看到这份报纸,都怕忍不住想起那些和姥爷姥姥一起坐着静静的翻阅报纸的下午。
老傅很多年后的现在,再也没去报摊买过报纸,再也不会说:“你看完那版的快给我看看”,再不没有人把看过报纸递给我。
愿每一个暖心的故事有一个暖心的结局,
或者,暖心的过程。
愿再也不见的你,
一切都好。
365天极限挑战营 第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