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这个标题,并无半点不尊敬之意。相反,作为一个正在学习"如何讲故事"的人,补课完《欢乐喜剧人》第二季,对每一个参赛团队都怀着无比敬意。也不想起"X天写出一个好故事""X招教你卖出一个好剧本"这种急功近利的伪"成功学"标题(好吧,其实俺也是菜鸟,根本也写不出,哈哈哈叉腰肌),仅将自己观摩喜剧人的心得体会分享出来,以供商榷。
一、解构经典
首先是选择题材的问题。每周一个喜剧作品,且要面临挑战和淘汰,面对如此高速度创作运转,选择经典故事做题材,是一个保险的做法。这个经典可以理解为童话、影视、神话和传说等,解构其中大家熟悉耳熟能详的符号性的东西,出乎预期而产生笑点。
这里主要讲讲代表《爱笑会议室》的大潘和佳佳。《爱笑会议室》经典主题有两个,"超级英雄"(超人、蜘蛛侠、钢铁侠此类)系列和"戏痴"系列。在此文中,主要讲前者。单单是对"超级英雄"笑料的可能性挖掘,无所不用其极。
1、道具解构: 超人、蜘蛛侠和蝙蝠侠等超级英雄都有经典服饰和动作。超人扒开衣服准备救人,却发现没穿英雄服;超人被脱内裤,哭着离开——形成反差,制造笑点;
2、台词解构:超级英雄对于求助视而不见,唯有听到"救命"才开始换衣服救人,形成搞笑;
3、人物解构:超级英雄竟然欺负弱小,和人们对英雄认识完全相反,形成笑点;
4、经典情节结构:在西方童话里,"亲吻"可以化解魔法解救女主的通用法则。但是公主被变成马桶刷、仙人掌,王子还必须要亲吻,否则就不是真爱。
纵观喜剧人各个团队的参赛作品,三国、西游记、倚天屠龙记和阿拉丁神灯等,无一例外的选用过经典做故事题材。
二、重演绎当下流行题材
这是选择故事题材时,另一个比较现成且讨巧的方法。当下流行的影视剧,热度尚在,本身就有观众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演绎、衍生和解构,方法如前。参见欢乐喜剧人参赛作品里的皇家赌场、侦探柯南、甄嬛传和大圣归来等。
除此之外,热点新闻事件也是取材的好途径。大潘和佳佳"养老院摩托车"的小品,就是根据"台湾一群老年人骑摩托环岛"的新闻改编。还是那句老话,生活远比戏剧精彩!
三、强烈的动机
它是一个马达,驱赶着"罗拉"不停向前跑。这个动机必须纯粹,而又吸引人,吸引观众继续看下去。麦格芬是故事发动机,是故事的起点、目标,同时也是行动的原因。它是动一发而牵扯全身的东西。
说到这里,我要稍微提一下"改编"的问题。这也是"解构经典""重演绎流行题材"时,需要考虑的。即:原作品中,令读者兴奋的点是什么?如何用视觉化的语言,把这个兴奋点画面呈现?
有视频网站和日韩达成战略合作,一剧两拍。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再好的"食材",遇上差厨子,也只是暴殄天物。比如湖南卫视曾播出的《穿越千年爱上你》,原版购买韩剧《仁显王后的男人》。改编最不成功的地方,就是没有抓住原剧的精华——相同空间,不同时间,男女主是如何以精神超越不可逾越的时空鸿沟。因此,无论如何得其形,实际离"神"万里。看评价,大多数观众网友反而重刷"仁显"。
四、制造悬念
并不是狭义的指恐怖片、惊悚片和侦探片里的悬念,大潘佳佳能否成功越狱?屯花会选择谁?亲吻美人鱼,会变成什么样?故事推进的每一步,不停向观众传达信息,让他们跟随悬念看下去。希区柯克是制造悬念的高手,建议看一下有关研究他作品的书。
五、危机vs营救
动机马达驱使下的"罗拉",作为"后妈"编剧,要在其前进道路上,制造障碍物。直至遇到超级大boss,众叛亲离、鲜血淋漓、法力/武器全失去、牺牲。。。等等,连观众都觉得,我擦,这怎么搞?!完全无解,但同时又期待主角"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就是常说的"最后一分钟营救",那个营救方法。我经常做"亲妈",因为常常失望的发现自己,想不出比观众聪明,或者让他们出乎意料的方法,去解救主角。所以,只好把主角放到"安全地带"。刨去经验不足一说,最重要还是"懒"!始终停留在"舒适区域"。
七、节奏感
说到"节奏感"三个字,脑海里总是浮现芭蕾舞练习的画面:老师手打着拍子,排队的舞蹈演员依次旋转向舞台。
是的,故事需要有节奏感。奔跑的"罗拉"也许会克服几个简单障碍,到达中转站,暂时风平浪静。但是,必须让观众知道,一个潜伏的危机,正在不紧不慢的节奏生长着。但主角也许并不知道,直到他到达"置之死地"的节奏"高潮音"。
当然,对于十几分钟的小品,节奏感不会像电影那么复杂,所有的爆发,都在最后一刻。
八、画面感
一个影片最初发芽生长的核,像《冰河世纪》里松鼠不停追逐的坚果——可能最开始只是创作者脑海里一个画面而已,然后不停的在上面做加法。希区柯克一直想拍拍一个总统山打斗的场面,才有了后来的《西北偏北》,这个场景作为影片高潮点出现。
郭德纲评论开心麻花的参赛作品,每次都像看一部大片。其他竞争对手,也不断赞叹他们的道具舞美。以至总决赛《大圣归来》碾压全场,郭德纲不得不出场卖面子。
曾经有人问过我,《夏洛特烦恼》为什么拿10个亿。而我想反问,为什么大腕们都爱表演"话剧"以显示实(bi)力(ge)?
话剧完全在有限的空间舞台上,利用调动起台词、动作、道具、声音等各种元素,来讲故事,塑造人物。每一次表演,观众的反馈都是实时的。同时,它又不局限于空间,打破看不见的"墙",与观众互动。戏剧人里《大圣归来》牛魔王的虱子滚球,真是high翻全场。
所以,联系请尝试用画面讲故事,回归卓别林的默片时代。
ps.裘继戎演绎的《悟空》太赞,荣升本人最新"老公"。
强行安利"老公"图(来自网络)九、台词/抖包袱
虽然前面我说过用画面讲故事,但说到底,小品和相声的优劣,包袱/台词至关重要。制造包袱/台词的方法,和"解构经典"里的几点相似:
1、答非所问:类似话剧《暗恋桃花源》,两个毫不相干的剧情拼盘一样拼在一起,两边人物答非所问,其实也就是一个负责讲述,一个负责吐槽。比如爱笑会议室里的经典系列《戏痴》,邻居永远洗不完衣服,邻居家的儿子一直入戏各种经典角色,和他对话经典台词,产生笑点。
2、人物反差:如开心麻烦作品里,台湾腔的诸葛亮和周瑜、宋小宝的美人鱼。另外,开心麻花潘金莲的那个灵魂互换,也是很经典的人物反差;
3、倒霉蛋:大潘是倒霉者形象的固定担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开心麻花里,艾伦"傻小子"形象反而大块头有大智慧,倒霉蛋是试图高冷逼格的王宁。
4、重要的桥段演两遍:常出现在大潘和佳佳作品里,同样点菜、面对妻子探监、牢头质问,大潘总是受到"非一样"的平等待遇;
5、台词包装:就像做广告,如何一本正经的"高端大气上档次"。明明是杀马特组合,偏偏说创业、皇室传人。。。
6、小题大做:比如两个黑帮义用台湾腔义正严辞讨论5块钱收购"东北串店"。
至于利用误会、谐音就不再一一赘述。最后说一句,平时吵架斗嘴背后说坏话网上吐槽,个个口吐莲花,怎么一提笔写台词,话也不会说了,道也不会走了?不如平常多听听妈妈唠叨、路人吵架、朋友吐槽,积累素材吧。
网友评论
他们当时演戏咱们只看个乐呵,每天熬夜想那么多段子,还得排出来,最后呈现出那样的效果,真的太不容易,每次看到他们随地就睡什么的,那几个主创都落下各种病根,就是心疼。有时候在想,离开了之后我们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笑的段子,看不到他们在一起了,但后来一想离开了也好,至少没有瑜杨伟业那么压榨他们,对他们也是好的,所幸现在他们几个都混出来了,可惜了一鸣和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