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法和归纳法,是推论当中最基本的两种思考方法。我们常常把归纳和演绎看作是两种不相容的思维形式,其实不然,在我看来演绎与推理更像是“孟不离焦”的好兄弟,今天让我们结合《金字塔原理》来看看这“两兄弟”之间的感情线:

001 归纳是演绎的基础
在归纳推理时,大脑首先注意到若干不同的事物(思想、事件、事实)具有共性、共同点,然后将其归类到同一个组中,并说明其共性。演绎的大前提是归纳出来的结论,演绎的一般知识来源于经验归纳的结论。例如:
🤔归纳法:猫A喜欢吃鱼,猫B喜欢吃鱼,猫C喜欢吃鱼→猫喜欢吃鱼。
🤔演绎法:大提前“猫喜欢吃鱼”,小前提“我家有一只猫”,结论“我家猫喜欢吃鱼”。
由上面例子可见,归纳为演绎准备前提,演绎中包含有归纳,一刻也离不开归纳。
在写作中,归纳关系多用于句子的结构。具体步骤如下:
1、正确定义该组思想。找到一个能够表示该组所有思想的名词,且必须是一个单一名词。
2、通过自下而上提问的方式来检查你的推理。准确识别并剔除该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的思想。

002 演绎是归纳的前导
由于演绎推理的前提数量是确定的,所以在关键句层次上尽量用归纳法为基础,我们先把同一主题的信息都集中在一起,使不同主题之间的思维界限非常明确,更便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然后,再这底层使用演绎推理法,回答读者的主要疑问。例如:
🤔想法:我想去海边玩
🤔归纳: 会开车的人➡️爸爸;
不会开车的人➡️妈妈、外婆、外公
🤔演绎:
爸爸会开车→开车人不在家→因此去不了海边
去海边需要开车去→家里谁会开车→爸爸
归纳虽然是演绎的基础,但归纳本身也离不开演绎的指导,对实际材料进行归纳的指导思想往往是演绎的成果。可见,没有演绎证明了的理论归纳就缺乏明确的目的与指导,因而,归纳一刻也离不开演绎。
003 归纳和演绎相互补充,交替进行
🧐当我们在表达信息时,读者更关心“如何做”(how)的情况下,使用归纳法来表达;
🧐当读者不理解你的答案,而更关心“为什么”(why)时,使用演绎法表达。
归纳和演绎是互为条件,互相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归纳出来的结论,成为演绎的前提,归纳转化为演绎;以一般原理为指导,通过对大量材料的归纳得出一般结论,演绎又转化为归纳。
归纳后随之进行演绎,为归纳出的认识成果得到扩大和加深;演绎后随之进行归纳,用对实际材料的归纳来验证和丰富演绎出的结论。人们的认识,在这种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循环住复,步步深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