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清静经》5

读《清静经》5

作者: 江湖微冷 | 来源:发表于2022-08-22 21:52 被阅读0次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空,真空。空有两种形式,有大空,有小空。此二空惧无即自然不染正性,以成真道。观空也空,大道无象,空也有空象,应把此空象也加以忘去,则真空之境更加真实。空无所空,凡居有质,都凭借大道而成形,一切物类,都是从道而产生。大道坦然常存于物,非为断灭也。

所空既无,无无亦无:大道没有穷尽,修道到了空也没有处所之后,空也没有了。如果仍然有空,就不能达到无的境界,再进一步做到无之又无,就无也不存在了。空有皆忘才可以达到彻底的真无。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无无,无执。世间万事万物,都生于无,而归于无,无生于有,有归于无,无者有也,有者无也。无无既无,功夫到了空也没有的地步,就万法都无了,达到湛然而又圆满的虚静真本,即成真道了。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寂到了尽头,连寂都不存在了,就到了无为、无事、无欲的境界,自然成道了。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静,自然无欲。求静必须先遣欲,有欲则患生,无欲则无忧,无忧则可进入真静。

真常应物:真,体无增减谓之真。常者,法也。常能法则叫真常之法。法则真常应物,随机而化导众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而遂通”依旧“寂然不动”。才能真常应物。

真常得性:凡欲得成真性,须修常性而为道性。得者动也。动其本性,谓其得性。

常应常静,常清静矣:“事来则应”,常应则无所不应。常者道体也,应者灵机也。言道体可以随机而应万变。“事去则忘”如浮云过空,云过则天又清又静。可知,不管天之有云无云,而天体本净,不管心之有事无事,皆可常若无心,无心之心,是为道心,是为真心,真心乃清静无染之心,也即可应万境万变而永恒不变之心。

相关文章

  • 读《清静经》5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

  • 读《清静经》6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如此清静,渐...

  • 读《清静经》4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

  • 读《清静经》7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

  • 读《清静经》2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 读《清静经》3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夫人神...

  • 读《清静经》1

    天气燥热,天下熙熙,读点经,静静心气。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

  • 短文|21天晨起读书计划第十天(007第67篇)

    今天,晨起颂读《清静经》,1小运动。 夜静时,独享阅读,分享《清静经》第十段见感思行: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

  • 读《清静经》所感

    《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一卷。作者不详,成书不低于晋魏或者更早。是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极为重要的道...

  • 《清静经》里无清净

    《清静经》里无清静 原创: 裴靖一 龙虎山道教 2018.10.9 说起修持《清静经》(原名《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清静经》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hw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