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静思感悟
读《清静经》所感

读《清静经》所感

作者: DIGITALMAN | 来源:发表于2017-08-14 05:51 被阅读49次

《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一卷。作者不详,成书不低于晋魏或者更早。是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极为重要的道家经典。是道教炼养术重要资料之一。

《清静经》五百八十字左右。篇幅虽短,却是一篇博大精深、逻辑性惊人的经文,每一句话可以解释成上千字的思维过程。涵盖了宇宙人生的全部真相,让人真正意义上地明白真理并获得解脱。为道士们日常诵习的重要功课之一。

附正文: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感悟:

1、古人云:“欲从心起,息从心定,心息相依,息调心静。”

过去读过几遍老子《道德经》感触很深,最近偶读此文,感触更深,与道德经一脉相承。古代的文章,文简意深,几千年没有变过。你不能问为什么,也不知道如何推导出来的,只要你到了一定的岁数,有了一些经历,你会发现有道理。就像父母长辈对我们苦口婆心说的话一样,经历以后,才知道那些话有用。西方的科学,每过一段时间就要被推翻,而且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可见那些逻辑推导出来的被实验证明不可信,一但有一个特例出来,这个科学理论就要重来。中国人还是要学点自己文化的东西,不要总是崇洋媚外为好。

2、文章“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说出世人的烦恼的原因所在。根源就是人的欲望,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欲,眼观美色、耳听美音、舌尝美味、身触美感,意思美事。最后,有六感扰乱了心神。如果你读过佛家经典《心经》,所说的何其相似!儒释道三家虽然不一样,但我感觉是他们是从三个不同角度去看待世界。

3、文章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告诉你养生处事的方法。

道,学者易,行者难啊!

相关文章

  • 读《清静经》所感

    《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一卷。作者不详,成书不低于晋魏或者更早。是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极为重要的道...

  • 读《清静经》6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如此清静,渐...

  • 读《清静经》4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

  • 读《清静经》5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

  • 读《清静经》7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

  • 读《清静经》2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 读《清静经》3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夫人神...

  • 读《清静经》1

    天气燥热,天下熙熙,读点经,静静心气。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

  • 短文|21天晨起读书计划第十天(007第67篇)

    今天,晨起颂读《清静经》,1小运动。 夜静时,独享阅读,分享《清静经》第十段见感思行: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

  • 《清静经》里无清净

    《清静经》里无清静 原创: 裴靖一 龙虎山道教 2018.10.9 说起修持《清静经》(原名《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网友评论

  • 宇字无一:科学是格物致知 (入世,被好奇心推动),中国古籍注重修心(出世,舍了外物只追求内心的一汪宁静)。所以导致了俩条路 一是不断实验求知 一是冥想归于虚无 ;没有好坏之分,人生短暂——如果你有好奇心就去格物 如果受尽苦楚情感焦躁就修心。 现代社会已然是格物完全占据了, 所以电影等娱乐产业越来越发展的好了(人们的情感匮乏,精神断层,还有美学的进化等等。终归都是浮生一瓢 自感良知)

本文标题:读《清静经》所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uy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