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临近开学,为了收心,让女儿做了张练习,结果,惨不忍睹。同样的题目,一错再错,拿过卷子,看到她在上面写了“我是一个笨蛋”,六个字。
对于女儿的学习,我不鸡血,要求课本上的内容,弄明白就好。数学似乎成了她的弱项,但没想到,会成为她自我攻击的一个理由。
“我是一个笨蛋”,这六个字,刺痛了我的眼睛。女儿是个要强的孩子,一直都很自信,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挂在嘴边的话,成了“我的数学不好的”“我就是学不好数学”。曾经也尝试报过一次辅导班,上完第一课,就让退费,听不进也不想上。
班里的数学老师,换了又换,对数学的兴趣,更是一降再降。讲的题目,今天懂,明天忘,换个问法,又是不会。说到底,依然是基础知识不扎实。
学习,我一直和她说,是自己的事,有不懂,当天解决。然而,她以为懂了,实际并没有。有次在游泳馆门口,看到一位妈妈坐那一边刷网课,一边奋笔疾书。原来,是帮她女儿学,女儿初一,她看初二的网课……看完后,好辅导孩子,被那位妈妈的举动震撼到。
自问做不到那位妈妈那般用心,却可以找一找数学上不去的原因,寻找对应的解决办法。于是,花了一下午,翻看各种学霸、状元的分享书籍,学好数学最根本的,离不开以下四点。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数学,一定要让人感到快乐,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对于有畏难情绪的人来说,这一关,至关重要,没兴趣,考不好,打击自信,更没兴趣,恶性循环,走不出“学不好数学”的魔咒。
二、课本是基础
课本是提分利器,关于课本学习,一个是概念学习,一个是例题深挖。
概念学习有三层:
弄清基本定义,明白如何用
与其他概念的联系
知道在数学体系中的位置
上课的时候,可以关注老师是如何将概念引出的,如何推导公式,弄清容易混淆的概念,公式必须记住。
例题的学习,也有讲究。不局限于一道题目解出来就好,深挖,挖什么?
目的性。为什么这样出题,出这道题的知识点有哪些?基本概念是什么?
掌握解题思路。
延伸性。除了了解一题多解的思路,再深一点,向自己提问,如果自己是出题人,把条件和结论改掉,要怎么解?
把例题反复拆解,直到不管如何变化,都能有思路。
三、审题有技巧
有的题目,不是不会,而是漏看一个字,或者意思理解错了。可以说是粗心,可是粗心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理由。三步审题法,
解题前读题,弄清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纸上列出来
解题中读题,找到解题突破口,列出涉及的知识点
解题后读题,将题目、分析过程、列示、解答通读一遍,验证是否思考正确。
四、错题
错题,是很多学霸分享的秘籍。错题这部分,我们做得并不到位,之前都是让她整理,到学期末一看,也就整理了几道,因为她觉得繁琐,没有坚持,并且只是抄完了事。
对于同样的错误上,一直犯,确实很打击人,难怪她会写下那六个字。错题本,需经常复习,最好能进行“周-月-季”的回顾。
既然不是天才,就老老实实地将基础知识掌握。有兴趣、啃课本、认真审题、错题总结,无数的学霸分享,来去就这四点。对于我家孩子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点燃她对数学的兴趣,提升自信,消除“我是一个笨蛋”的错误认知,走出“我就是学不好数学”的思维局限。
写这篇文,也想给自己定个要求,每天和她聊聊数学有关的话题,比如相关的故事,进步的轨迹。
我是@弥小木,如果内容对您有启发,欢迎分享、关注我,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