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復

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復

作者: 做自己的思想家 | 来源:发表于2019-10-03 22:07 被阅读0次

    [通行版原文]

    反者道之动①,弱者②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③,有生于无④。

    [译文]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注释]

    1、反者:循环往复。一说意为相反,对立面。

    2、弱者:柔弱、渺小。

    3、有:这里指道的有形质,与一章中“有名万物之母的”的有“相同。但不是有无相生的“有”字。

    4、无:与一章中的“无名天地之始”的“无”相同。但不同于“有无相生”的“无”。此处的“无”指超现实世界的形上之道。

    【帛书版原文】

    第四章 反復(40)

    反也者,道之動也①;弱也者,道之用也②。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③。

    ①反: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廠。本義:手心翻轉。通“翻”。覆,傾倒。反:《說文》:“覆也”。《孟子·公孫丑上》:“以齊王,由反手也。”反覆,通“返”,返回、回歸,相反方向的。丹經中“顛倒顛”即其義。

    句義:反方向、反有相物質的常道運動規律而行持,就是進道的開始。回歸德道是追本溯源地修心明德歸道。順常道私心貪欲而行則成庶人,逆反常道一般規律而動,修真明德則歸道而成聖人。

    ②弱:小篆字形,兩把彎曲的弓,“彡”象毛羽之形,合起來表示柔弱。本義:氣力小,勢力差。德“一”的能量物質有質無形,“一”爲弱爲小。居於道“”而用德“一”,這是道治的根本特徵。

    ③之:《說文》:“出也”。通行本作“萬”。

    句義:自然萬物從肉眼可見的後天“有相”中誕生,一切有相卻又都是從无相中所誕生。道即是“无”,德即是最初始的“有”。道是“”,德是“一”。

    列子曰:“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炁也(註:在先天曰炁,在後天即氣);太初者,炁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炁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埒,易變而爲一,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乃復變而爲一。一者,形變之始也。清輕者上爲天,濁重者下爲地,沖和炁者爲人;故天地含精,萬物化生。”《孝經鈎命訣》:“天地未分之前,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有太極,是爲五運。”太易之前爲“无”,爲无極“”。至太初,一炁生也,即道生一“⊙”,此時雖爲有極,但仍屬“无”的範疇,經太始、太素,形質皆具,此即生育萬物之“有”。此“有”來源於“无”,故曰:“有生於无”。此時雖爲“有”,但仍呈“⊙”單極態,渾然一體,有質而“无名”,保持先天樸素未雕琢之狀,仍在“樸”的範疇之內。再至太極,陰陽分,天地萬物漸成,此即“樸散則爲器”。至此萬物之名相具足。

    【个人理解】

          这里个人理解为老子的宇宙世界观,道的特性说明:“反”与“弱”,逆反人的后天智识的规律的,也就是返璞归真的,才是道的运行规律,微弱到似乎不存在且单一质朴,这是道的根本特征。天下间所有的万事万物追溯到本源都是虚无的状态,后面所看到的形与名都是有形的物质生发而来,而有形的物质其实都是来自于无形的状态。

          其实前年前的老子对于物质的认识能达到这种境界实属让人惊叹,在同时期的人都倾向于有神论者,崇拜天地鬼神,而老子的这番言论完全就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去认知世界的,就好像那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般,完全否定了天地人性论,这个世界原本都是客观存在的,自然就是自然,不存在什么喜怒哀乐,只有规律一说,所以天地鬼神都是人创造并赋予的,而天地间所有的万物其实源头都是虚无的状态,经历了:太易(无)、太初(炁)、太始(形)、太素(質)、太极(阴阳),就与西方论证的宇宙大爆炸学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说法奠定了老子的宇宙观世界观。所以在我看来,老子其实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唯物主义者。

          理解举例:天下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为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要方法得当,其实你可以成为任何一个你想成为的人,做任何你想做成的事情,但这种好的结果是建立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上的,这种意识形态必须要符合世界运行的基本规律才有可能会成功。所以这里所说的行事成功都需要靠正确意识引导(按规律办事,即德的意思),这个就是“有(德)”的概念,而正确意识一定是符合“无为”的自然规律的(道),这也就是“无(道)”的概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kj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