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坛经自性真佛偈探玄

坛经自性真佛偈探玄

作者: 一乘圆教如来禅 | 来源:发表于2020-01-29 12:32 被阅读0次

      《自性真佛偈》正文: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源自《六祖坛经》

      【序】

        大乘顿教心法,不二法门玄妙。

        六祖指点迷津,后辈明心见道。

        不论何所修为,但看自性明否?

        指心见性之快,成佛刹那即好!

        整个偈语可划分成七个段落来学习。即:佛魔之辩;性具三身;化身净行;除淫离欲;悟性罢求;见真休觅;砥砺道心。故按照七讲,来陆续解读,请禅修学员们各自发心,随缘参悟,行愿无尽,早证菩提。

        【探玄】

        一、佛魔之辨

        “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以上所引《自性真佛偈》开篇八句话,是六祖慧能大师想让后世学道者,首先辨明自性心中的佛与魔。辨明者,则真假做得了主,方为人上人,方能见道,乃至见性成佛。下面,就让我们逐句探玄,妙味共品尝吧:

        第一句: 真如自性是真佛

        请欣赏新偈语一首:真如自性是真佛,七字道情无量多。但自心应实印法,无修无证涅槃活!

        真如自性是真佛,这个《自性真佛偈》的开头一句,就是全部偈语的核心密码,一切总说,真义说尽,会者究竟圆满,不须再参禅悟道了。怕学人不信,故要往下继续唠叨,反复叮嘱,不厌其烦去开示,所谓 “ 老婆心切,莫过于禅f顿教。

        1、真如

        真即真实不虚,如即本来如此。这就是不变的真理,宇宙人生实相之大道。

        真如,即非真如,假名真如。没有人相,法相,空相等等执著心,就是此真如。

        真如无我,无我一切皆真如。我,是万恶之源。无我,一切皆善。儒家提出止于至善,那就是佛家的即此真如是也。

        真如者,非实非虚,非真非妄,非有非无,非是非非,非生非灭,非增非减,非垢非净,非大非小,非子非母,非方非圆,等等不可尽说。行者明了中道不二,即会此真如妙理,契入实相之谓矣!

        何以故?一切实虚,真妄,有无,是非,生灭,增减等等不可以尽说,只因有我,我心强名便有一切实虚,真妄,有无,是非,生灭,增减等等不可尽说, 无我时,实虚,真妄,有无,是非,生灭,增减等等不可尽说一切真如。

        2、自性

        六祖慧能大师当年在五祖弘忍大师方丈室里,说出来了的开悟偈语:“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是自性最好的解读,也是最究竟圆满的开示。

        3、真如自性

        真如自性简称“真性”。明此真性者,即是觉悟真性者,即是真人。真人有道,即禅宗心法,无心是道,有心即佛。世间真性情者,莫过于开悟的禅师、祖师们了。没有开悟之前,凡夫意识心重,心不离假,自然难以契入性空实相。能契入性空实相,生命纯纯粹粹,便是体证真性,明矣!活出你的真如自性,就是佛命人,何乐而不为!

        4、是

        是,具有无量义,今开发出十是,共禅修学员参究思维宇宙人生大道来用。此是十种为:是肯定,是承认,是接纳,是包容,是赞叹,是随喜,是相和,是可用,是自信,是独尊。

        是肯定,则当机立断。是承认,则认命有命。是接纳,则无有排斥。是包容,则同体大悲。是赞叹,则激扬正气。是随喜,则同沾法喜。是相和,则和光同尘。是可用,则妙用方圆。是自信,则信满成佛。是独尊,则普照乾坤。

        问:“什么是?” 答:“真如自性是。”

        问:“是什么?” 答:“是真佛。”

        真如自性是,简称“如是”,按照法华三昧一实三印来说,就有十如是之法义。其语出《法华经‧方便品》:“ 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所以,十如是,就是指诸法实相存在的十种必要条件,即宇宙一切万有,森罗万象的十种必然真理、轨则。

        5、真佛

        真佛者,究竟即佛也。法华大智慧里有偈语说:“从来真皆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从来如此,一切现成。故知,在宇宙人生里,最简单一件事,莫过于做佛,不用修行,本来就是佛。过去曾经是,当下见性是,未来必定是。

        第二句: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见三毒是魔王,迷茫痛苦尽灾殃。自害害人难有好,不除邪见怎吉祥。

        1、邪见

        邪见有多种。佛教总结了外道大师们和凡夫之人秉持的六十二见。《楞严经》中佛陀有过开示,大意是说:知见立知,乃无明之本。知无知见,斯名涅槃。平常生活中接人待物先存知见,都是不善。通常有七种见:身见,我见,常见,断见,戒盗见,果盗见,疑见。而邪见,乃谓无正信,诽谤正法;而于善恶果报及正因缘所生善法,一切拨以为无,是为邪见。

        五蕴,即色受想行识, 配合常,无常,常无常,非常非无常这四句,共成二十见。五蕴,配合有边际,无边际,亦有边际亦无边际,非有边际非非有边际,又成二十见。进而,五蕴,配合有去来,无去来,亦有去来亦无去来,非有去来非无去来,又成二十见。以上三类合成六十见,加上根本的色,心,二见,总共就是六十二见。这些邪见都是虚伪不实的东西,不堪破除,一悟,一来正见,它们迅速即可被消除、消灭。

        2、三毒

        贪嗔痴三毒,是意业不净,形成习气,刚强难化之念头颠倒,皆与三毒破坏力有关。

        3、魔王

        魔王波旬,即欲界第六重天,他化自在天天主是也。修行魔业者,最终修到地狱是归宿。因为在天上做魔也是有限的,短暂的,不安全的。要是安全,他就不会障碍禅行者修道了。禅宗心法,这里魔王代表凡夫心,多为魔心炽盛故。故知,是自己的心有邪见三毒,都是智障;没开悟,去障碍别人,便会自己障碍自己的道。

        第三句:邪迷之时魔在舍

        邪迷之时魔在舍,颠倒梦想难解脱。对立抱怨灾难生,魔业炽盛是非多。

        这句话是揭露内在的三毒软件确实存在,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市场经济中很多人内带三毒去创业,都是超量超载,欠下巨额债务,积重难返,走投无路,甚至没有最终结果,只好自杀了知。可见魔在舍,是活不了的。

        邪迷之时:被外相纷扰而起邪知邪见,内无智慧具足三毒,其心迷乱,邪见丛生,造恶无尽,最后难免不堕落下三途,即: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

        魔在舍:这个魔心炽盛故,欺诳,攀缘,嫉妒,怨恨,指责,推诿,逃避,怀疑,嗔怒,贪欲,贡高我慢,杀生,偷盗,邪淫,妄言,恶口,两舌,绮语等等,猛力贪欲,猛力嗔恨,猛力愚痴,都刹不住车。色身为舍宅,魔在其中作怪,活成一个妖怪,在《西游记》里表明,也就能活一集,顶多白骨精活三集,被孙悟空打死三次。

        建议魔在舍者,赶快转变为佛在堂吧,迷途知返,尚有希望。加油吧!您呐!

        第四句:正见之时佛在堂

        正见之时佛在堂,起心动念任圆方。愿力禅缘成正觉,无私奉献共慈航。

        法华会上佛菩萨修炼大智慧信仰,就是要明白一道理,那就是佛陀应世唯一大事因缘是什么?即是开示悟入众生内在本具的如来知见。没有正知正见,都是盲修瞎练。开悟前后,生命质量确实不可同日而语。

        正见之时:正见也叫作真见,是属于小教根本乘当中的八正道之一,意为具有苦集灭道 “ 四諦 ” 理的见解,亦即关于人生真理的彻底领悟,才是正见之时。正见在俗人即普通人的理解上,就是指 “ 正确的见解 ” 。这么认为也可以,关键在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圆满人生。可见,正见包括:觉悟人生即人生佛教生命禅,及人间佛教生活禅;奉献人生即共业所成、舍命全交使命禅;圆满人生即大乘顿悟祖师禅,及一乘圆教如来禅。

        有了正见,就是明心见性,就有了心印,即心性根本乘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同时明白了大乘圆满教的一实相印:一心三藏,一念三千,一心三观,一体三身,一性三空,等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现成,不假修持,不从师得。

        佛在堂:佛性显现,内有主见,当下承担如来家业,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就是生命生活的主人翁。佛在堂,心就乃是佛心,性乃是佛性,身也乃是佛身。堂:就是色身,就是家国,就是环境,就是世间,即是世界,也是法界。这一切都是佛宝作主,住持佛法僧三宝功德大海,带领无量众生如实修炼。佛在堂,则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殊胜光明,普度十方,成就一切。

        第五句:性中邪见三毒生

        性中邪见三毒生,污染人间必伤情。癌症晚期能忏悔,起死回生净化功。

        性中邪见:天台宗主张“性具善恶”。也就是人的心性,是可塑性很强的,能善能恶,能凡能圣。那么,性中邪见一旦起来作妖作怪,那就是三毒充满了,很苦很累,要死要活,随时处于危险境地。净土宗有诗为证:“ 时光灭处命光微,到眼繁华转眼非。莫在险途贪五欲 弥陀日夜望儿归。”把邪见转变为正见,就是孝子还家,就是回头是岸。

        三毒生:贪,嗔,痴,三毒,因邪见而生,是属于意业不净。这三毒是苦难人生的负能量。关照自己私念杂念,都是三毒作怪,一旦发觉三毒充满,要马上忏悔,马上念佛,提起正知正见,不令其三毒负能量膨胀起来害人害己。知足常乐,可免于贪心,不行贪欲则无法堕落鬼道矣!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具足,则不起嗔心,因为控制不住就会批评、指责、抱怨,那就是“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就会伤生,害生,杀生,自己就会恶贯满盈,堕落地狱去受无量劫生死之苦。不明因果,都是飞蛾扑火,苍蝇逐臭,蚊子嗜血,作茧自缚,过程痛苦不堪,结果也不得善终,即不得好死之意。三毒生是多么可怕的事啊,参禅悟道者,必须守好五戒,多行十善。猪八戒都守八戒了,禅行者一定要按照好八荣八耻,来修炼菩萨品性,拒绝三毒,排除三毒,“ 净化其意,是诸佛教 ” 嘛 !

        第六句:即是魔王来住舍

        即是魔王来住舍,三毒加身怎么活?自作自受不自控,到老还是难解脱。

        即是魔王:心想事成嘛,魔心一起,即心即魔。

      色身被魔心控制,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明白此理,即心即魔,还是即心即佛,那还用说吗?

        活成一个魔,面子往哪搁?

        自害真难看,害他更是多。

        来住舍:来无所来,本自心生。邪见来,即魔王来。色身是个载体 就看你装什么东西了。装载佛心即是佛,装载魔心就是魔。做佛做魔,都是一心。让不让魔来住舍,来住舍,就是来控制了,就会梦想颠倒了。发现自己魔心在舍者,赶快来天下丛林香海禅寺参加各种禅七课程修理,包括地藏七,佛七,等等,抓紧忏悔业障,去掉邪见,不起魔心,则色身之舍宅还可挽救,法身慧命还可以通过发心立愿弘法利生,来明心见性成佛作祖。

        第七句:正见自除三毒心

        正见自除三毒心,佛光普照喜超尘。轻安一切吉祥宝,利益众生最禅亲!

        正见自除三毒:这是说正见的功德,作用,就能自动消除三毒,净化身心灵,如此转变人生,是顿悟法门,一悟即至佛地。

        心:心法也。俗话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地狱本空,此心能造此心消。每个人都能觉悟人生,都有立志自性自度,坐个禅,读个经,放个生,养个性,开个悟,成个佛。

        不会用心活,早晚还是魔。

        学会用心活,早晚做个佛。

        或曰: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

        又或曰:

        不动心,原始佛。

        动真心,现在佛。

        动愿心,未来佛。

        瞎动心,迷乱魔。

        动毒心,地狱魔。

        动死心,愚痴魔。

        第八句:魔变成佛真无假

        魔变成佛真不假,禅修心想事成嘉。无心改变即愚钝,有智成德最莲花。

        魔变成佛:这个是一个转变法门。变,是一个果,关键在一个字“转”。最基本是:转迷为悟,转识成智,转凡成圣。在最后一期报命当中,遇到大乘顿悟祖师禅的大善知识,就是你命运的一个伟大转机。这个就是《吉祥经》所说的:“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重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真无假:成佛都是真,做魔都是假。开悟后,你就明白了,是“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一真法界华藏世界万德庄严,都是真。可见这个真有多么殊胜光明,多么清净圆明。人生一切都是虚幻的,你明白这个真理,是您心灵家园的福报现前,那就是真。不明白此理,还是以假为真,坑了自己。大乘顿悟祖师禅,一实相印,果真不假,须加用心体悟,才能契入真常之道,远离虚幻不实,活出你的如来佛命。

        记住:小乘根本教,是说幻有。大乘顿悟祖师禅,是说假有。一乘圆教如来禅,是说妙有。三种有,都不执著,就是心真,心真者,就是心真佛。真佛即无假。

        六祖慧能大师说:“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三皈依,依正庄严,那是要皈依真佛。真佛就是真心佛。真心即真佛。皈依真佛,就是皈依真心。归真心者即真佛。真无假,此道究竟矣!

        二、性具三身 

        第一句:法身报身及化身

        法身报身及化身,一体禅光荡万尘。妙用自他不二好,真实受用乐频频!

        此句言一体三身,是华严大智慧。如来自受用,他受用,一时具足,永恒妙用方圆不离一心,都是全方位救度一切佛子佛孙。法身是道,即一真法界,不生不灭。报身是可道,即华藏世界,是有生无灭。化身即非常道,有情世间,万佛之行,全为众生,任由生灭。

        再配合四智菩提心,就根本成就自己如来佛命的无量庄严、无量功德了……

        第二句:三身本来是一身

        三身本来是一身,即身心灵整合一体,都是如来佛命本色。法身就是一乘圆教如来禅。报身就是大乘顿悟祖师禅。化身就是舍命全交使命禅。三身一体,一体三身,就是三身一禅,一禅三身。都是本来一如的,大乘不二法门是也。三位一体,是人类格物致知的基本哲学理念,也符合佛学禅学的正知正见。万法归一,统摄在心而已。万物都是由心所造,唯识所变。心是根本,真理矣!

        第三句:若向性中能自见

        若向性中能自见,不离尘世即明心。全凭法界成一悟,不再流连邪见林。

        若向:是若想。都是祖师慈悲,没有强迫您的意思,只要你若,你如果,你能够,那就有那么之后的好事好果报等着给你发奖了。

        性中,就是空中。本性无体,亦无形状,这个宇宙人生都是本性的呈现。在这个时空纵横心身内外,去觉悟人生,去不可见深远密义里去追求真理,去参禅悟道,那么你就会大有得见,见道就是见无所见见三身,那就是正知正见了。

        能自见:这个是劝导众生悉发菩提心。不发心没有道种,不下道种,千万劫种庄稼,都是没有收获硕果的可能。但是,你发心立愿是能够做到的,就看你若向,还是不若向了。在自性清净圆明体之中,悟个本来面目,是简单至极的事哦,就怕你不信,信满成佛有余。不忘初心,成佛有余。不辱使命,成佛有余。菩提心是什么?那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使命担当,一切现成。

        第四句:即是成佛菩提因

        即是成佛菩提因,当然三宝为本尊。归属连接与整合,明实法界共一真。

        即是成佛:听经闻法,妙义在天然中,不离心性。人本是佛,缺失信心,不悟自性,活出魔业,难以自拔。若能自信,修习禅法,一念顿悟,全部摆平。

        生命本来即是佛,说不用成最亲切。但怕凡夫陷我执,不回家转怎安帖?

        菩提因:有因才有果,没有因,则就没有可能出现之果。菩提心成就佛道之因矣!发心有道种,种子力量大,沙漠都不怕,成佛算个啥!

        三、化身净行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本偈语揭示了化身与净性的关系。有化身,就同时具有净性了,作用就是以净性为主导,好完成化身德的使命。这是正面的优越性肯定。没有说出来的另一面,恰恰更是普遍存在的残酷现实 那就是,凡夫之人的色身,具有染污性,染污性在主导色身,去人间生存、生活,处于五浊恶世里面,那就不是行正道了,而是在行邪道之中。行邪道的现实,没有圆满,只有缺憾,没有真无穷,反而有的是假无穷。

        第一句:本从化身生净性

        本从化身生净性,同时具足根本乘。慈航普度因使命,净化红尘行愿正。

        本从化身:本者,本来如此是为本。从者,相从共生谓之从。化者,能化所化皆一心。身者,身不见身知是佛。这一句包含无量义,但从言下,契入宇宙人生大道实相印,即心乃佛,便是禅行者的担当。

        生净性:净性非生,因化身在便同在,故说其生,是感恩化身的呈现。化身是剧中情,剧中的角色,而净性是剧外的演员,背后的真人。化身净性不可分开,但作用平等,互为依正庄严。

        生无所生生净土,有净性,就有净土。所以,化身往生净土极乐世界,恰恰回归自性清净圆明体的净性而已。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禅宗,就是心性。

        此处提出的净性来源,其实是一个根本存在,无始无终,缘生非生,故无灭。化身反而是有生灭的。这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对立统一规律的使命必达,也是生命本质原理。

        第二句:净性常在化身中

        净性常在化身中,染污虚假要除清。信心满满身坚固,不二法门助妙行。

        净性:清净本性,即菩提自性。

        常在:不生不灭,万寿无疆,永恒存在。

        《坛经》开宗明义提出:“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就是从三身四智体中圆里面,强调了清净本质的净性原理。此净性,充遍法界,含容一切,不生不灭,真实不虚。此净性就是大教祖师禅菩萨乘的清净根器,坚固无敌之道场地基。

        化身中:应化身之内存,就是净性的核心软件包,主管全部生命电脑的智能系统功能。

        清净本然在,去掉染污见。

        化身作功德,都是净庄严。

        共有七种净性功德,即:一者,心净,则国土净。二者,戒净,则色身净。三者,见净,则圣智境界净。四者,度疑净,则信心、信仰、信念净。五者,道非道净,则一切刹土一切时净。六者,行道智见净,则六度万行净。七者,智见净,则萨波若智慧大海净。

        化身功德成就,就是因为有此净性在起根本作用。可见,化身就是净性的功德妙用。没有化身则净性无从显露。故知,见化身就见到了净性。

        净性无形相,化身表法彰。

        一身净化道,济世德流芳……

        净性本空,化身本有,空有不二,悲智圆明。

        第三句:性使化身行正道

        性使化身行正道,不用动心道方行。起心总是负能量,化身表法万德从净。

        净性,菩提自性,是化身落实菩萨道使命禅的核心竞争力。此力,就是愿力。俗话说:“神通大不过业力”;“业力大不过愿力”。

        开启智慧是主业,追求神通是副业。业力要靠愿力治,净性功德方落实。

        性使化身:是说化身本来使命,存在自心清净如来藏内存里面,愿力巨大,不可思议。说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国家和平崛起的时代,都是使命禅担当主角,正是源于此生命与使命的自知和自信。故知:

        性使化身去净化,慈航普度大来头。天地之间本一人,独尊共成觉根由。

        行正道:行,即六度万行,使命禅是也。正,正等正觉,即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也。道,八正道是也。

        行:行六度,就是布施波罗蜜,忍辱波罗蜜,持戒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正:正觉妙义在于,是说性不可见,明心即见。不想明心见性,就是不正。

      道:共有二种法义。一者,八正道谓: “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念,正定,” 二者,八相成道,即: 一、从兜率天下;二、托胎;三、出生;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转珐论(珐应为法,论应为轮),八、入涅盘。

        这些如实修炼,给娑婆世界无量众生做榜样。因为是化身,故有涅槃。

        第四句:当来圆满真无穷

        当来圆满真无穷,果报因缘具足空。向来如是庄严境,宝藏内存运腾腾。

        所谓“当来”,是指当下和未来。其义在于说明,能晓化身因净性而不辞辛苦使命必达的道理者,利益攸关都会在当下和未来呈现出来。即当下获益,未来获益。

        所谓“圆满”,就是清净圆明和自在美满。行正道者获得什么样利益?所获得的殊胜利益就是本句含藏的核心景观之果报,即圆满人生。故知,所谓圆满,就是当下获益,当下圆满人生。

        什么是真无穷?就是行正道者,未来获益良多,那就是真如理体圣智境界,无穷无尽之多,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不可言说。无穷者,亦包涵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是无极限内宇宙的圣言量,亦是根本生命大智慧信仰的永恒证量。

        修行圆满,是指有情世间,现有世界,生死涅槃所包含的一切诸法,悉在清明觉了的真实空寂之内,圆满无缺,转变为正觉世间,加上器世间,也一同转化至智善境界,三间一世,此一世,即华藏世界。或曰,三间一世,总汇成一真法界,故名圆满。

        此圆满真无穷,就是一真法界华藏世界全然体证,一乘圆教如来禅,即大乘顿悟祖师禅的功德成就,有此行正道之化身净性,全部完成。

        有诗为证:

        觉悟人生者,奉献人生禅。

        圆满人生境,无穷妙义宣……

        祝愿禅修学员们,都能殷勤精修行正道,坚持读诵《自性真佛偈》,当下觉明心性,通达万法,圆证菩提!

        四、除淫离欲

        “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第一句:淫性本是净性因

        淫性本是净性因,善恶为相有本真。一切逆顺皆显道,反闻自性可明心。

        淫性:不仅单指荒淫无耻的一种淫欲心,也是包含整个人类宿命与生俱来的各种私心杂念,乃至贪嗔痴慢疑五毒等等负能量,等等垃圾、木马和病毒。这些淫相,背后也有自性,故说是“淫性”。其实,自性无善恶,但可以自由演绎出来善恶两种互相独立和对立的功用及现象。此处提出“淫性”,出来性欲之表层意思,还有潜意识,深层意识等等负能量存在,特别是生理反应也存在。既然淫性是净性之因,可见,需要阐明心性之原理。那就是回到清净本性,自然一切安好。远离清净本性,容易在善恶,或者净性与淫性两种道用里,滑向淫性。都是道用,在于借假修真。此处就是一真法界里的一场修炼需要,要借助淫性,返回净性。怎么样返回?那就是正知正见,一旦了知淫性的根本未离开如来手掌心,那么进入《西游记》后半集,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去为众生取经,体验无我利他的奋斗禅过程,就能平心静气地化解淫性之毒,以毒为师,彻悟心源,梦醒红尘,妙证菩提,便指日可待。

        把淫性生理反应,提升到心理反应,再把心理反应提升到觉性反应,就能成就净性之因,若能如此,则反败为胜,全看会不会妙用。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二十四章有曰:“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学道者越排斥淫性,淫性越严重,这叫怨憎会苦。看到此淫性的本质是净性,则缓和了矛盾,化敌为友,反而成为修道明心的逆增上缘,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句:除淫即是净性身

        除淫即是净性身,切莫纵淫误终身。修炼工程天注定,除淫归净了无

痕。

        除淫:淫欲心可除,也必除,但淫性不可除,淫性即净性故。净性是真的,除不掉;淫性的淫是假的,能出掉;淫性的性,是真的,除不掉。此处法义微妙,修道人要明辨之才不会走弯路。

        净性身:就是此化身。不除淫,还不是化身,那是什么?那是业报身。化身是什么身?化身是愿力身。业报身是来报恩或者还债的。愿力身是来救苦救难和弘法利生的,是如来禅担当者,是使命禅之菩萨道践行者。

        可见,除淫之功,甚为大。

        淫欲,也包括杀生和偷盗。因为身业不净,就是杀、盗、淫三个戒律不守,造成的人生自乱阵脚,人品自取其辱,事业自取其败。杀,盗,淫,特别是其中的邪淫,乃是烦恼之根,是痛苦之根,是恶业之根,故必须拔除之。

        如何除淫?下面说一点顿教除淫的行法:

        1、违反良心,就会邪淫,就会乱伦。故要建立良知,那就要读诵经典,听经闻法,参禅悟道。读经《地藏经》《金刚经》《观音普门品》《心经》《楞严经》等等,正能量充电,就不会活得焦头烂额和惨不忍睹。

        2、忏悔业障,净化身心。赶快参加各种禅七、佛七、地藏七等之类修炼。

        3、远离恶友,远离污秽之处。独处时发扬慎独精神,全面防守,不被五欲红尘所欺骗。

        4、皈依三宝,空明觉了,得到佛菩萨加持,自然会渐渐走出邪淫逆境。

        5、观身不净,生起厌离心,回归自性清净,持戒严谨,自然不造邪淫罪业。

        6、多行慈善,增添福报,厚德载物,福报大就会被邪淫逆境所陷害,就会自动断掉邪淫之心。

        7、管控好起心动念,按照《佛说四十二章经》的办法,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姐姐,小者如妹妹,幼者如女儿,则亲情良知,顿息邪淫之浴火,自然不造恶业于当下。

        8、邪淫心严重难控制者,抱石头绕塔,绕寺,绕社区,三圈,七圈,无量多圈,直到邪淫心淡泊消除,自然渐渐转危为安。

        9、邪淫心起,马上念佛圣号,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或者念观音六字大明咒等等,包括背诵《大悲咒》《心经》都是很好的疗效,当地止恶修善,顿教之效,立竿见影。

        10、邪淫逆境当前,马上放下胡思乱想,去附近帮助工农兵劳动人民去劳动,改造思想;或者下楼围绕社区给家乡城市捡垃圾,搞卫生。或者去敬老院孝敬老人做功德,或者去寺院拜佛,闻经,参加禅修。

       

        第三句:性中各自离五欲

        性中各自离五欲,离欲即显净性根。一场人生修炼事,无心无碍朗乾坤。

        性中:在真性如来藏来说,自性清净圆明体就是整个法界。故知,“性中”,就是在法身、报身、化身中,不离此法界、此世界、此人间、此社会。从遍计所执性下手,就要不再执着,出离心生起,离苦得乐便有指望。能离五欲过患,自然就可离苦得乐。

        五欲:又名五妙欲、五妙色,即财、色、名、食、睡;系指染著色、声、香、味、触五境所引起的五种情欲,是人在世上都会有的五种欲望。

        从名闻利养所牵引的污泥浊水中跳脱出来,就能成就出世道功德。身心灵都应该 “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五根,对色,声,香,味,触,共五尘,不把捉,不抓取,也是一种离五欲。

        禅行者基本修持,就是从离五欲开始。各离五欲,是让每个禅行者自性自度,成就自性的无依无靠自在佛。

        第四句:见性刹那即是真

        见性刹那即是真,前情翻转妙难光纯。如来佛命无边用,度尽众生无所矜。

        见性:性不可见,知此道者,自然于无所见处,处处皆见耳!但凡有见都是妄想。《楞严经》云:“ 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禅宗心法根本目的就是明心见性,并成佛作祖。或曰:行不可见,明心即见。合起来也叫作 “ 悟明心性 。”

        性:乃指多种名称,比如,一真法界之法性,佛智圆明之佛性,彻悟心源之觉性,真如理体之真性,清净圆明之净性,本来具足之本性,参禅悟道之悟性,即心即佛之心性,玄之又玄之道性,常乐我净之德性,转识成智之唯识性,不可思议解脱性,绝相超宗之空性,离言说之自性,一心三藏之如来藏性,中道不二之平等性,华藏世界之万德庄严性,万法皆空之无所有性,三身四智体中圆之圆成实性,自性清净圆明体之体性,等等。见性者,不见而见,即见无所见,无所不见。

        大中华禅文化心性学根本经典:

        一者儒家之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二者道家之两书:《道德经》《庄子》。 

        三者佛家之禅宗七经:《心经》《金刚经》《坛经》《楞严经》《楞伽经》《维摩诘经》《圆觉经》;

        四者佛家之天台宗三经:《法华经》《大般涅槃经》《金光明经》;

        五者佛家之贤首宗一经:《华严经》。

        六者佛家之净土宗一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七者佛家之般若空宗一经:《大般若经》。

        八者佛家之法相唯识宗一经:《解深密经》。

        本句,“见性刹那即是真”,其中提到个时间概念,即 “ 刹那 ” 。

        刹那:最小的时间单位之一,大约在0.018秒左右。一瞬间是0.36秒。一弹指,是7.2秒。一须臾,是48分钟。等等……其实,佛法讲究的是“一时”,就是说时间概念是个方便善巧的人为设置,不是真实法,是个假设法。假法变真法,关键在心。心明眼亮,此心光明者,承认一切时都是 “ 一时 ”。刹那也好,瞬间也好,一弹指也好,一须臾也好,无量劫也罢,等等时间,都是一时。活在当下,就是活在刹那,就是活在瞬间,就是活在弹指间,就是活在须臾间,就是活在无量时间。华严时就是此一时,阿含时是此一时,方等时亦是此一时,般若时光亦是此一时,法华时亦是此一时,涅槃时亦是此一时。万时归于一时,就是心性本质。这个就是佛家时间学说,就是究竟圆满之彻悟境界。一时是真,多时亦是真。一多不异,在于一时与多时,是辩证统一的,不二的。

        本句,“见性刹那即是真”中,提到了 “ 即是真 ”。其实,它就是说:即心即真,即性即真。

        即是真:乃指一真法界之真,也是真如之真,也是止于至善之至真。这个真,就是妙明真心之真,就是菩提自性之真,就是大般涅槃之真,就是究竟圆满之真。

        见性刹那知,自性必离假。

        心上即离假,便见本来真。

        禅宗说生命就是一位 “ 无位真人 ”,会得这个密义,便是能当下承当,一切现成,成佛作祖有余了。禅宗顿教法门,也讲究信解行证四法,即见真者,便是完成了信真,解真,行真,证真的全部修炼任务,获得真正的圆满佛果。有诗为证:

        真性菩提心,见无所见匀。

        翻转从来假,道是无位人……

        五、悟性罢求

        “ 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本讲重点围绕上面这个四句偈语,来参学大乘顿悟祖师禅。

        第一句:今生若遇顿教门

        今生若遇顿教门,三宝性中妙缘存。道种堪夸根器棒,登堂入室见师尊。

        1、今生

        今生今世,是我们最后一期报命。今生不能遇到大乘顿悟祖师禅,就更不能遇到一乘圆教如来禅。那好,禅道涵盖乾坤,森罗万象无不是真理,你能不能遇到人生佛教生命禅?你能不能遇到人间佛教生活禅?你能不能遇到声闻缘觉解脱禅?你能不能遇到菩萨行愿使命禅?你能不能遇到共业所成奋斗禅?

        遇到者今生是今生,遇不到者,今生非今生。非今生,就是说,今生会活得面目全非。

        今生已生不须生,

        往生未往往无生。

        今生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生已闻。

        今生:今生不生;今生护生;今生养生;今生救生;今生放生;今生度生;今生求生;今生舍生;今生共生;今生往生。

        以上,说出今生 “ 十生 ” 妙法,供养你法身慧命,敬请笑纳,忽悟自性为用吧!这就是我们勇猛精进的今生。这就是我们究竟圆满的今生。

        第二句:忽悟自性见世尊

        忽悟自性见世尊,圆明海印刹时亲。众流截断当机吼,驾浪飞天布法云。

        本句圣言量,包含四个信息,大都很熟悉。重点在于 “ 忽悟 ” 两个字。

        1、忽悟

        真得悟一番,或者悟一下。忽悟,都是发生在当下。离开介尔一念,离开当下一心,都不可能发生忽悟这件事。想要达成忽悟,就不能忽视悟道这件事。但是,一旦了知彻悟自性清净圆明体之后,你就真可以忽略掉这个 “ 悟 ” 了。可见,你是忽视悟,还是忽然悟了,都一样,能 “ 自性见世尊 ”。可见,自性见世尊,是不可改变的真实不虚之道。每个禅行者,能见所见,功能永在,何时 “ 忽悟 ”,都是当下,都是一时。全句七个字,都是信心,都是坚固,都是三昧,都是珠玑,都是真理。

        2、自性

        一切法一切缘,都离不开自性。但是你想“忽悟”,不离开一切法一切缘,也就是真的悟不了。能离一切法一切缘,就是文明。文明就是开明。明在,就知道火炬在,就是灯在,就是有光。灯,是自性本体。光,是自性本相。明,是自性本用。心灯,是清净和清凉的。心光,是热的和烫的。心明,是温存和泰然自若的。

        自在之心果,何其清净多。

        忽然得入道,原本即圣哲。

        3、见

          “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明白心源,自己是佛,何谈“见”或者不见。故知:见无所见见三身,无所不见已皆真。终日所见皆是妄,不见之见亦世尊。

        记住:禅宗心法,说“见”,就是观心,故谓“自见”。忽,是自忽。悟,是自悟。“自性见”,就是不用见。世尊,是自性佛。自性佛,就是真心佛。真心自性不二法门。

        能见,是二师兄猪八戒,所见,是三师兄沙悟净。而离开能,也放下所,回归自心,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就是一真法界华藏世界万德庄严之家乡,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自性之家,自心之邦。不求而至,求也是忽悟。即心即佛,即见不算忽悟,忽悟当下即见。所见不是真实,不见反而真实。

        自见亦非见,觉明无自他。

        言说不是有,空空一性花

        4、世尊: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世出世间,唯一佛乘,都是自己如来佛命本色当行而已。演出早已开始,你能不能做一尊佛,演好一尊菩萨,都是相信不相信第一义谛而可判明。

        世尊,还用修行吗?世尊,还用参禅悟道吗?世尊,还用坐禅吗?世尊,还用度众生吗?既然答案明确,就是自己心中狐疑,不相信圣言量,才造成了多劫多生的轮回,不断折腾,那也好,都在取经的路上,还有一个希望。有希望就有火热情怀在,就要表演一下“忽悟”。不会表演,就不是演艺明星,不是明星,就没有巨款片酬收入。没有片酬就是缺失大福报。

        演出装一回世尊,对于凡夫好像很难,其实最易。不用修行,只需“忽悟”。演一个世尊,又不像世尊,那是真要修炼了。否则,一切现成,何必盲修瞎练呢!

        忽悟到佛地,违缘信不及。

        世尊凭自信,孝子演非虚……

        第三句:若欲修行觅作佛

        若欲修行觅作佛,禅林深处亦森罗。纷然失却本来是,迷悟攸关易妄心。

        温习一下《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十八章吧: “ 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禅宗顿教说明,无修无证才是最高境界。

        1、若欲修行

      那么,“若欲修行”,就是说你不知道抓紧参禅悟道,只想修行,虽然也很好,但是不快捷,不省事,不简单,好麻烦,不究竟。

        2、 “觅作佛”

        觅,即外觅,内在心灵迷茫,才会向外寻求和寻觅,着相去攀缘,越活越迷信。不悟自己心性,都是外道,都很邪迷。《金刚经》云:“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自己心性是觉悟版本,是真佛无假,具足如来一切智慧德能。

        “ 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 (宋.张无尽之诗)

          上面这首作品,是关于唐朝赵州从谂禅师的一则公案诗。

          说的是一位学僧向赵州参禅,问他:“ 宇宙有成住坏空,要是有一天,风吹初禅,水淹二禅,火烧三禅,世界毁坏时,我们的肉身还会不会存在呢?” 赵州禅师回答:“ 随他去!”

        赵州对自己的回答一直不满意,但也一直没有更好的悟解,就想出外寻师访道,因此有 “ 一句随他语,千山走衲僧 ” 的公案流传下来。

        赵州八十犹行脚,这首偈语是说:赵州禅师虽已年届八十高龄,还要寻师访道,游江海涉山川去参禅,究竟为什么呢?“ 只为心头未悄然 ”,因为内心知道还有不究竟的疑惑,那就要毕生精力心血都用在深思维修慧上。继续勇猛精进参悟话头禅:父母未生前,什么是我本来面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念佛者是谁?吃饭者、睡觉者是谁?这些生命意义都要明悟才能安心。“ 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 ”,这是说,回归本性,才知道菩提自性本来清净,只在方寸之间,不劳向外求玄。未找到自己,未明心见性,就要勇于花费草鞋钱,去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愿无尽,使命必达!

        起心去外觅,不若内观心。

        自性圆明体,成佛妙悟真……

        第四句:不知何处拟求真

        不知何处拟求真,任度汪洋历苦辛。淘尽狂沙谁是主?空明妙有本来人。

        1、不知

        这个“不知”就是真如佛性。道不知,不知道,这么反复说,都很亲切,最亲切。根本原因在于,道不可知,道不可称量,道不可思议,道不可言说,道不可把捉。承认不知,才是真实不虚之知,才是真实不虚之智,才是最高境界庄严相功德成就。不知,就是内圣版本运营起来了,往外都是外王,都是慈悲。没有不著知不知的中道不二实相印大智慧,内在不圆满,不老实,就还没有完全降伏其心,也就没有完成到家主张的 “ 自胜者强 ” 的修炼,也就还没有学会用好儒家说的“克己复礼”之法,也就是说,阳明心学主张的 “ 省察克治 ”之法,还没有从生命内在起作用。

        有知皆是妄,但守不知德。

        谦虚道可道,傲慢即偏颇……

        2、何处

        禅宗公案有故事《瞬目视伊》

        仰山禅师带着试探的语气问智闲禅师道:“ 师弟!你最近参禅的心得如何? ” 香严智闲就用偈语回答道:“ 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立锥之地;今年贫,立锥之地也无。”

        仰山听了说:“ 师弟!我承认你深契如来禅,至于祖师禅,你还没有入门呢 ! ”

        于是,香严又作了一首偶语道:“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

        听了这首偈语后,仰山非常高兴,便去报告老师沩山神师道:“ 真令人兴奋,师弟已悟入祖师禅了。”

        智闲禅师和仰山禅师同为百丈禅师的弟子。唐代,自六祖慧能以后,禅宗起了很大的变化。先是有马祖道一禅师创建丛林,接待十方禅者,倡导集体修行;继有百丈怀海禅师设立清规,以新的立法安住大众。门人弟子互相发扬、排除知解的分别,主张不立文字,探究心源,提倡即心即佛,以平常心为道,棒喝的机用,接化的简速,遂成为中国祖师禅的特质。而印度静态的如来禅、经过中国禅师的阐扬,更加活跃而成为动态的祖师禅了。

        智闲禅师的偈语说到“贫无立锥之地”,这就是不着一物的如来禅;即至说到 “ 瞬目视伊 ”,这就是活泼的 “ 扬眉瞬目无非是禅 ” 的祖师禅了。

        不能到处作主,还是凡夫之人。能够到处作主,还不究竟。主也空掉,才是圆满。

        心中有禅,人生何处不是道场。展开说“何处”,那就是法界之处,最为根本,是正报清净。次一级是华藏世界万德庄严之处,是依报庄严。再其次一级就是世间之处,包括正觉世间,器世间,有情世间。三处即一处,一处即三处。有诗为证:

        无处无不处,有处即有心。

        无处亦无心,是名佛道真。

        处不明白,正好可处。

        小疑小悟,大疑大悟。

        惠能大师说:“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不给禅行者去处,关闭其二元对立版本频道,逼他反求诸己,当下承担如来家业,就是禅师了。

        3、拟求真

        拟,拟议之意。指出了心念很好,想追求真理了,或者想发菩提心了,值得鼓励,值得赞美。但是,此时的禅学者,还没有悟明自己本性,是拟议向外求玄,向外求真,向外求佛。往外跑,肯定是流浪生死,找不到家啊!

        应该的顿悟法门,首先是调频,找准参禅悟道等大方向。那就是放弃拟求和拟议,停止向外面追逐,停止猛利地贪嗔痴,停止攀缘,停止争执,停止向外抱怨等等,负能量不要再起动和运用了。

        反过来活吧,从外求,转变为往内求,反求诸己,内观,“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真理正见,都在心中,都在本性,内存丰润,一切具足。

        真在汝心,真在他心,真在吾心,真在众生心,真在佛心,真在无量人民心。合起来才圆满,统共是一心,没有二心。谁过错谁遭罪,睡无我谁解脱。

        解脱才是真,缠缚都虚假。

        认假与认真,都需得本真。

        又曰:

        无心即是道,道证岂无真。

        愿力利他大,中观正气申……

        六、见真休觅

      原典 : “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本段妙义法理究竟如何?且听下面详细分解。

        第一句:若能心中自见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放下能和所最亲。内圣当然三宝主,功德成就本来尊……

        1、若能

        这是一种建议,密义是你具备这个系统功能,能够完成这个机智作用。不用白不用,何必浪费生命,盲修瞎练不如真修实炼。故信:若能顿悟,自身等佛。

        2、心中

        莫不就是性中。故可称、念为:心性中。故名 “ 心性一如 ” 可也。这是圣智境界的正见精准认知。退一步说,心,是地;性,就是王。地藏,就是心地宝藏。性在心地上,地在,王在。反之,也成立,性在,心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凡夫思维,容易顺理而悟,随然也能见道,只是达于道之边际,不太究竟。故而,圣人带领我们继续画圆,左右到达无碍,才是圆满。 

        性,本性,一真法界,这是根本不动大平台。思维宇宙人生大道,识心达本,就是达本性无体,证其实相无相。但是,无心,谁知这个真理?性,无知,此其一。性,也是无知而知,这个而知,就是心。心性联系如此紧密,密不可分;但是,这就是自动启动心智模式了。故知,心性一如,心性不二,才是妙庄严。因为,性由心知,性由心证,性由心用。无心则无性。心性平等就建立了。世人贡高我慢,否定心,其实已经否定性了。凡人起心动念,很更容易诽谤正法,于此道理不求甚解之过,可谓严重矣!

        心性不能平等,则其心不善明矣!为了让世人都达成心性平等不二,契入一如心性法门,故说心境那是地,性情那是个王。这就等于心性两个概念互换主仆位置了,在这里,依正庄严也是圆融无碍的,可以旋转妙用,方圆上下,都不失真,不失念,不失口,不失身,不失意,不失法,不失义。这就是你我他,通通都要广行谦虚谨慎之道,最要紧的密义。在圣智境界上,越是能做主的生命,他就越能作仆人和仆从。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承认,身边不如我们的人,都是高级生命化现的,原理如此。不应该于心性中,存储别人的是非过失和错误,反之要坚决只管放置佛菩萨和圣贤君子,真孝子,大德法师,专家学者等等;你高看别人一眼,就是抬高自己心气一寸,也就升高自己智力一分,也就增添一点儿德行。

        佛家禅文化有个著名的公案,那就是:“心外无物”。这是心包太虚的一种承担。此为:“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除了 “ 有心如物 ” 之外,“ 心无外物 ”,也是一种实证功夫,那就是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上面两个《坛经》著名偈语,各执一边,即是心中性宝的两仪,更加难以会意的是 “ 友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这是五祖弘忍大师的偈语,显然是对妙有偈语和真空偈语的一种整合。两边都是对的,又得普同认可和认命的,合一不二,才是究竟。没有排斥,没有分别心的判断,才是不失意,不失口,不失念。

        可见,心中,就是一心三藏之中,空,不空,空不空,都安然健在,互融互摄,没有对待和对立,都是幻化如风之统一战线,妙用无穷无尽矣!

        3、自见

        自性清净圆明体,必须自见。就跟吃饭谁觉上厕所一模一样,别人无法代替。可见,迷信者,一心外求,难以入佛道。正见者,就能自性自度。能够自性自度这位,就能够自立自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命禅,都是源于此真如妙理。

        自见,不是往外用眼睛去寻找,去着相,去追逐,去攀缘,去依靠。凡夫之人,难以生起正见,就是新往外跑,收摄不住。自见本心,最简单,但是愚迷心也是念头坚固,不容易放下,不容易走出念头,不能解放思想,也就不能解放心灵了。

        自见无所见,才是真实见。

        自性本事了,无见无不见……

        4、真

        “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 《永嘉证道歌》是禅宗顿教“一宿觉”公案的主人公之一,永嘉玄觉禅师明心见性成佛作祖的毕业论文。这还是一心三藏之中的道理。一心三藏就是“真”,一心不乱也是真。真实,真知,真智,真性,真心实意,都能活出来。不往来人间一趟,一定要有个真性情,广修供养,大行布施,大孝至爱,奉献人生。

        觉悟人生是真,奉献人生也是真,圆满人生更是真。一心三观可以达真。六度万行也可以达真。舍命全交当下证真。

     

        第二句:有真即是成佛因

        有真即是成佛因,还得慈悲发愿心。道种菩提成长力,成佛有份最善根。

        1、有真

        俗话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何况佛法是么?是无法啊,故说:没有佛法,一切法都是佛法。这个有无之间的中道智慧,才是真实不虚之妙理。有这个正见就是见真。

        如果禅行者能虔诚恭敬,那么就是真诚,也是真在心中,真实不虚。

      开悟前,必须有真诚,又真实,具真见,入真定,发真愿,行真道,悟真理,说真法,讲真理,做真人。这些真,全都心性本具,不求自带而已。老实人,就是真人,明白此理,还用外觅什么吗?当然不用。

        【公案】无位真人

  岩头、雪峰、钦山等三位禅师,有一天在路上遇到定上座,岩头禅师问定上座说:“您是从哪里里来?”

  定上座答道:“从临济院来。” 岩头顺口又问道:“临济老师还好吗?” 定上座老实地回答道:“已经圆寂了。”

  岩头禅师等三人一听,非常意外,悲伤地道:“我们三个人特地要去礼拜老师,无奈福缘浅薄,未能见面他就走了。请您把老师在世时的教诲,可否说一些给我们听听好吗?”

  定上座道:“临济禅师常开示说:’在我们肉体中,有一个无位真一人,常常从你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中出入,换言之,你们看到的时候,听到的时候,思想的时候,都可以产生活生生的活动感觉,没有这种自觉体认的人,就要展开心眼看看’”

  岩头禅师听完之后,不自觉地伸出舌头,但钦山禅师却说道:“为什么不称为非无位真一人呢?”

  定上座突然抓住钦山禅师道:“无位真一人和非无位真一人有什么不同?你说说!”

  钦山禅师无言以对,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岩头禅师和雪峰禅师赶快靠近向定上座谢罪,说道:“这个人是新参者,不知好歹,得罪了上座,请原谅!”

  定上座道:“如果不是你们两位说情,今天我便捏死这个初参者。”

        人心一旦 “二” 起来,是要遭遇大善知识棒喝的。无位真人与有位真人,平等想待,和平共处,不是安乐吉祥又是什么!

        2、即是

        即是通于如是。百界千如,到处都是如是,时时都是即是。即心是即佛。即性即真如。一切相即,都是如是,圆成实相,功德成就。即心,即阿弥陀。即是,即是极乐世界。不但是,即是,非是也即是。乃至非非是,亦是即是。

        再总结一遍《无位真人》之公案:非即是,是即非。禅行者,不能得个即是,有想到个非是,那就二了,佛法是不二法门。即是和非是,平等想待,和平共处,不是安乐吉祥又是什么!

        第三句:不见自性外觅佛

        不见自性外觅佛,穷山恶水啰哩啰。轮回难免苦中苦,问道尤须乘大车。

        1、不见

        没什么见不见,毕竟空,何须见?得知毕竟空,就是见了,见到这个“不见”了!直说不见,就是真如。请君笑纳这个不见,再也没更好的词语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见是最好的,不见也是最好的。为什么好感觉不见更好呢?因为不见是真谛,见是俗谛。见不见,心中不二,那是中道谛。一境三谛,三谛圆融,算你悟性罢求,不再迷茫矣!

        2、自性

        自性清净圆明体,不见也如此,见了也还如此。和你见不见没关系,一真法界华藏世界都在心中一体上,分别不了,动摇不了,污染不了,生灭不了。

      人为什么不能见自性?因为没有明心,明心者,自然见性。为什么不能明心?因为心也是光明的,不明而明。所以说不明是对的,因为 “ 言语即乖,心行处灭。” 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个顿教大法,真实不虚,成就多少高僧大德啊!

        3、外觅佛

        向外寻逐浪滔天,红尘滚滚累经年。不知自性圆明体,抱怨洪荒事事烦。

        一、外

        本来证境,是 “ 大而无内,小而无外 ” 的。故知,外者,着相而活,苦不堪言。外者,邪见三毒加身,竞起魔业炽盛故。外者,其心迷乱,邪见丛生之谓耳!外者,凡夫意识心太重,但也是一种生命的遍计所执性在起作用,只是迷失心性,不能觉悟人生矣!

        追逐身外之物,都属于迷失自性之类,不知参禅悟道,不想了生脱死,都是幻化红尘里匆匆过客,一晃即逝,难免不沉沦在六道三界,被动受苦,不能自主。

        外物,外财,外人,外相,等等老外,都是迷人之苦,只是迷失者不知外道之外,尚有内圣之道 不知有内观之法,不只有内修内证之禅,只是陷在无始无明中,过着无知无觉生活,浪费人生觉性智能系统,空耗电量,实际是卡机、停机、关机、死机状态耳。

        外者,着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法相,空相,等等相,心被相转,酷似奴隶。

        外者,不知历事炼心,不从心性导航梦想启程,都是没有真正地用心活出人命、罗汉命、菩萨命、如来佛命。

        外者,明明追求名闻利养,确因为求不得苦,而失去了当下的名闻利养。

        外者,方向性错误,故有 “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 的劝勉。外者,荒野无路,迷头认影,舍本逐末之谓也。

        外者,一天到晚为 “ 财,色,名,食,睡 ” 地狱五条根而忙活,故说其是忙着死而已。外者,内存起动软件程序,都是 “ 贪,嗔,痴,慢,疑 ” 五毒版本,是死路一条无疑。

        外者,内在迷惑而已,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名为三惑,是凡夫、声闻、缘觉、菩萨,尚未证成无上佛道时,因而拥有的一切迷惑。

        外者,即迷者,迷者即邪者,难免不去贪,嗔,痴,慢,疑;难免不去坑,蒙,拐,骗,偷;难免不干杀,盗,淫,妄,酒;难免不去吃,喝,嫖,赌,抽;难免不陷入怨、恨、恼、怒、烦……

        外者,中招于外道邪魔,踏上不归路,真可怜悯也。故知,可怜者却有可恨之处,在于害己害人,全方位造恶,而不自知,反而认为自己是好人。

        外者,绝不是好人,而是愚人,是痴人,而是病人,而是坏人。不能今生今世成就自己法身慧命,怎么能是好人。

        外者,心无归属,实属外人,不在场,空活一世耳。

        外者,苍蝇逐臭,蚊子嗜血,飞蛾扑火,作茧自缚,自作自受,自取其辱,自取其败,自讨苦吃,自甘堕落……

        迷于心性之可怕,一个外字,说之不能尽矣!

        有偈语云:

        可怜这颗心,外向而沉沦。

        可赞此真心,明白即圣人。

        又云:

        同一颗心,看你如何?

        外求有过,内证成佛!

        2、觅

        迷时人逐法,悟后全无逐。

        觅时皆背离,不觅一切活。

        一个 “ 觅 ” 字,活得很辛苦了。关键还会适得其反,本来想觅佛,结果确着魔。

      冤亲债主,你不觅,他都要找你要账,何况你还觅。此时你一觅,那么正好,他便要投你所好,来满足你 “ 自欺欺人被人欺 ” 的心愿。你说你不是这样想的,但是,实际因果却丝毫不爽。觅一堆灾难,也不在话下。

        一旦进入向心性之外,去不断“觅”之频道,那么,可想而知,你的人生,就是一个乞丐的一生。

        觅,求不得苦,规律也。

        不知道自性清净圆明体,一切现成,一切具足,一切都已经圆满了,你还一味去外觅,那不就是搞破坏吗?坏了自己,也会害别人的,不可不慎。

        古代大德说:“三车已息驰求念,安然陆地坐白牛。”  三车,是羊车,鹿车,牛车。此三车分别是指: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而“大白牛车”,是指一乘,即如来乘,也叫作一乘圆教如来禅。是生命证悟最高、最究竟圆满之境。

        外觅者,运用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去整日里追逐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流浪生死,永无止尽。

        只有放下外觅之心,才是当下承担如来家业,做被觅者,那就明心见性成佛作祖,才能翻转人生,才是离苦得乐,才会才会破迷开悟,才会转凡成圣。

        3、佛

        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是也。谁能完成这三项使命,谁就是佛。法身佛人人本是。报身佛,谁证悟谁是。化身佛,谁一心无我利他,六度万行使命禅,舍命全交,奋斗即禅,行愿无尽者,就是。

        很多人不服,认为自己觅佛,有什么不好?那么禅宗绝对忠于真理,不讲人情,要棒喝你,让你猛醒。故有一语,不得不说与你听:“ 佛魔之间,必定成魔。”  说白了就是:你一旦着相而求,着相而觅,着相而活,就是一真法界和华藏世界的叛徒了,就是心性的破坏者,或者说是心性的破败者了。即坏,又败,何苦着相呢?

        禅宗祖师,呵佛骂祖,都是为了破除我执,法执,佛执。佛不会着相,你看那一切相,其实都是自己心灵投影,整个世界都是你心灵倒影。有偈语云:

        觅佛不见佛,白白受折磨。

        自性真佛在,奉献即活佛。

        第四句:起心总是大痴人

        起心总是大痴人,未信第一义谛尊。都是犹疑惹的祸,虔诚恭敬便相亲。

        1、起心

        《地藏经》里面有过教导: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过。

        起心动念,外觅佛,则背离了自性佛。

        起心动念,外觅名闻利养,则就成了生命的乞丐,活成了一个凡夫,丧失了智慧。

        听过记着这个偈语吧: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

        打得念头死,方许法身活!

        2、总是

        能总是者,放下贪求,就是清净;总是参悟禅道,一如既往,一念明心,就是圆明。《六祖坛经》教导我们说:“ 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3、大痴人

        这是棒喝当头,希望禅修学员能梦醒当下。不要表演大痴人的版本了。活不出圣贤智慧,父母恩怎么报?佛恩怎么报?国王恩怎么报?众生恩怎么报?。大痴人,装被救对象,总是给别人添乱,救之,又不懂感恩。虽然佛菩萨不要感恩和回报,但是,修行者,不能丧尽良之良能啊!有偈语云:

        莫做大痴人,瞎活愧对心。

        禅经读后悟,翻转即世尊……

        记住:“大痴人”这三个字金玉良言,不是用来观别人、判断别人和说别人的,而是用来激励自己心性修炼的,用来激励自己发菩提心的,用来激励自己发心立愿弘法利生的………

        做大智慧人,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的正当防卫,本分事!

        大智慧信仰,才是我们中华文明核心秘诀。大智若愚,那是明心见性后,愿力的表演。没有悟明心性之前,容易道外,虽然道无内外,但是随心所现 谁外觅佛,谁就外道了。自己就是,即心即佛,是心做佛。

        本段妙义,在于砥砺前行者,战胜自己的愚痴就是强者,征服世界从降伏其心开始。

        逆境就是高山,走出逆境,等于登上高峰之巅。关键在于,你是逆势成长,还是随波追流,顺势而下。如果你遭罪无穷,反而没有领略到无限风光在险峰之壮阔极致大美,都是浪费功夫和生命。

        逆境违缘,都是生命活力的运动场,希望在明心见性的角逐中,都能不落下风,更不用畏惧九九八十一难,学习孙悟空,护持正法,坚持下去,使命必达,就是斗战胜佛。

        护持三宝者,当下讲来,必定能够住持佛法僧三宝功德大海,明心见性成佛作祖有余矣!请君参悟吧!

        南无一乘圆教如来禅……

        七、砥砺道心

        《自性真佛偈》:“ 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欲知本段妙义如何?且听以下分解:

        第一句:顿教法门今已留

        顿教法门今已留,当头棒喝促熏修。人天眼目知玄妙,淘尽狂沙始不求。

        1、顿教法门

        探玄之说,直指心性,故谓顿教。法门者,恰如:“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故,顿教,亦谓“无门关”是也。无门者,绝相超宗,无出无入,与不生不灭,理路同一。故有圣言曰:“ 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从缘得者,始终成坏。”可见,滞碍于语言文字,或者外觅佛,别解会无上甚深微妙法,都是隔靴搔痒,未得究竟。

        佛家十宗当中的第九宗,是 “ 相想俱绝宗 ” ,其主要内涵是:主张 “ 真理 ” 是 “ 绝言所显,离言之理 ”,只有靠顿悟认识,指《维摩经》等禅宗七经。

        前人有颂古曰:“大道无门,千差有路。透得此关,乾坤独步。”

        南顿北渐:《坛经》有曰:“ 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神秀大师在北方广弘禅宗渐悟之法,故称 “ 北渐。” 惠能大师在南方广弘禅宗顿教之法,故称之为 “ 南顿。”

        顿教法门,令人即生成佛,当生成就,功德无量。此生,不遇此大乘顿教祖师禅,何年何月能明心见性成佛作祖?不悟自性,堕落在有为法中修行,徒劳无益,多走多少弯路,甚为可惜了。

        顿教是无为法门,参悟即无参之参,无悟之悟,无修之修,证无所证,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法门在顿悟禅机,自了佛性。一悟成佛,不可思议。拟议即乖,心行处灭。迷悟存乎一心,顿渐在于当人。

      顿教法门就是禅宗心法。

        大中华禅文化,四大秘典,三玄易道。什么是四大秘典?答曰:禅宗书,道家遁藏书,儒家易经书,密宗书,并称四玄,同被列为四大秘典。什么是三玄?答曰:《易》与老、庄,古称三玄。如此大智慧信仰,在中国人心中一切具足,如果禅行者只是解得、会得、说得、写得,而不能内功地位上亲自证得,于道远隔十万八千里,仍然是门外汉而已。禅宗顿教法门,就是“大道长存文字外,真诠不在语言中。” 故曰:

        圣功唯自修,神化须亲证。

        无心即是道,有愿具佛种……

        有曰:

        发菩提心者,顿悟禅机快。

        内证功夫浅,无非觅向外……

        参:念佛的是谁?

        参:谁在拖个尸体活?

        参:什么是空无所空?

        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啥?

        参: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今已留

        人身难得今已得,顿教难闻今以闻。当下承担疑有过,心行处灭慧灯存。

        暇满人身,在于其一是 “ 正法传承圆满。”另一个暇满人身内容是“得善知识摄受”圆满。

        大中华禅文化,正法久住,无数法师住持佛法僧三宝功德大海,都是禅修学员的大福报现前,都为当来下生弥勒佛加持,娑婆世界一切现成,共为妙明真心如来藏代言人是也。

        禅宗心法代代流传,从大中华禅文化初祖达摩大师开始,传到六祖慧能大师,继续传播五家七宗,兴盛于一时,传承并弘扬于世世,分灯成刹,传灯无尽,是其历代祖师大德荷担如来家业与共振禅教雄风之伟大愿力所致。

        西天二十八祖,代代有禅师,他们是谁?据《景德传灯录》,其次序为:

  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三祖商那和修、四祖优婆毱多、五祖提多迦、六祖弥遮迦、七祖婆须蜜、八祖佛陀难提、九祖伏驮蜜多、十祖脇尊者、十一祖富那夜奢、十二祖马鸣、十三祖迦毗摩罗、十四祖龙树、十五祖迦那提婆、十六祖罗喉罗多、十七祖僧伽难提、十八祖伽耶舍多、十九祖鸠摩罗多、二十祖阇夜多、二十一祖婆修盘头、二十二祖摩拏罗、二十三祖鹤勒那、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二十五祖婆舍斯多、二十六祖不如密多、二十七祖般若多罗、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兼东土初祖)。

        大中华禅文化的五家七宗是哪些?答曰:我国南宗禅各派的总称,又称五派七流。即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加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合称为七宗。

        今已留:就是:

        心灯传至今,愿力所致远。

        觉悟人生妙,奉献即圆满。

        第二句:救度世人须自修

        救度世人须自修,心清国净有天酬。禅情一悟空即色,不二法门鉴自由。

        1、救度世人

        无愿不成佛:菩萨因地发心,就是发菩提心,具备道种,才有个根基。救度世人,就是一切佛菩萨的同一种愿力。南宗顿教亦以发心立愿弘法利生为根本基础,根本出发点,亦为根本导航仪是也。

        救度世人,就是大悲心生起时,愿力充沛,行愿文化菩萨禅担当得起,无穷无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众生做马牛,甘当人民公仆,永作孝子贤孙报恩行,无有穷尽。学观世音菩萨普门广度。学普贤王菩萨 “ 一心不乱超诸地,十愿导归继能仁。” 学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度十方世界无量众生众生前往莲花化生于极乐世界之邦。学地藏王菩萨大孝至爱,“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成菩提。”

        这一切舍命全交使命禅怎么达成?下面三个字,就是唯一答案。

        2、须自修

        下水前,先学会游泳。要救无量众生,自己要先学会心性法门,先明心见性,是个过来人,才好给别人指点迷津;就是说,学会游泳了,你才能苦海茫茫永永远远去普度无量无边众生。

        自修:目的就是不用修。得到不用修的内在圣智境界,你就只管去弘法利生了,无功用行,才是行愿文化,才是生命的永动机,无限救度,无穷救度,无尽救度……

        圣功只许自修,神化尤须亲证。

        殷勤问道参禅,圆明觉了殊胜!

        其实,你想一想,以心为宗,不自修,不是外道邪魔了吗?自修他修,修自修他,妙哉在本心,自修是核心。

        禅行者,定位就是:超凡圣。但是由于是自修,心境别人不知,故是:超凡圣而非凡圣所能测,超理悟而非理悟所能穷,超名相而非名相所能极,超时空而非时空所能囿,超文字而非文字所能诠,超语言而非语言所能传,超生死而非生死所能限,超佛法而非佛法所能范。无所不超,而又一无所超。一无所住而又无所不住。其道难言,其义难知。但其义可指,故要自修自证,自性自度也。

        怎么自修?信心,十信位修炼;然后行动力,即十行;然后安住正法位,十住;然后回馈报恩,十回向;然后无我为一心行愿文化去利他,十地;然后华藏世界,等觉;最后一真法界,妙觉。但是,这些都是行履。好在,禅宗不问行履,只验证见性否。故,禅宗自修,就是参禅悟道一法而已。

        第三句:报汝当来学道者

        报汝当来学道者,传灯使命照娑婆。修真借假恒利他,一乘圆成自性佛。

        1、报汝

        报,报告。汝,指后来人,凡是想学禅宗顿教法门的有缘人,就是所有禅修爱好者,都是这个 “ 汝 ”。六祖慧能大师,以身作则,谦虚恭敬,不轻视初学,以报告和汇报的姿态,这种厚德载物的心态,就是平等心所使然。仅此“报汝”二字,就包含了六祖慧能大师的全部正能量修为,比如:平等心(内含同情心,同理心,同体心),大悲心,谦下心,柔软心,循循善诱心,报恩心,善护念,善付嘱,善信托,善传承,等等厚德。

        报汝,就是报恩于汝,就是报答于汝,就是报效于汝。这就是因果循环中,前后有缘人,都是功德主。菩提属众生,报恩故向汝。

        后世之汝,都是无量劫以来的父母祖先,冤亲债主,等等,没有外人。禅师宿命通里,早已看清楚了,后之汝,无非都是成就过自己的有缘众生,一个 “ 报 ” 字,何其智慧;一个 “ 报 ” 字,何其伟大;一个“ 报 ” 字,何其感恩;一个“ 报 ” 字,何其孝顺;一个“ 报 ” 字,何其谦恭;一个 “ 报 ” 字,何其亲情;一个“ 报 ” 字,何其初心;一个 “ 报 ” 字,何其使命;一个 “ 报 ” 字,何其自信;一个 “ 报 ” 字,何其愿行;一个“ 报 ” 字,何其心明;一个 “ 报 ” 字,何其见性。

        报告即报恩,报答即报效。

        报汝非外人,都是未来佛

        2、当来

        当,当下。来,未来。这个《自性真佛偈》,当机众好学,未来众生更要学。当下未来,毕竟开悟。这就是一种正能量的肯定,肯定就是传承,就是密付本心,就是秘传本法。

        当来,就是当下承担如来家业,未来救度无穷世人。

      当来,就是当下觉悟人生,当下奉献人生,当下圆满人生。也是为了觉悟人生,未来奉献人生,未来圆满人生。当下未来,不一不异。

        报汝后来人,参禅莫退心。

        传承道法妙,自做本来人。

        3、学道者

        “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这是六祖慧能大师在另一首偈语里的开示,正好说的是修道不修道的事情。学道,修道,才是人生根本目的,也生命真实意义。人生意义,就是明心见性。

        生命历程,就该是学道,修道,行道,见道,证道,布道。此句偈语,报汝当来学道者,就是主要针对学修位的菩萨们,即禅修学员们,提出的中肯的建议,也是劝勉,即劝进行者,是菩萨愿力所使然。这些也是我们后来人要学习,要领悟,要效仿,要承担,要做到的本分事。

        学道者,就要多听经闻法,不爱听经闻法,就是一个坏习惯。听无所听,无所不听,就是禅听,就是入道之听,可喜可贺。听经闻法就是尊师重道,不听经闻法,就是不够尊师重道。想修厚德,听经闻法受益匪浅,厚德之培植,无量翻倍增长耶!

        故知,学道者,一定要多多读诵《自性真佛偈》,背诵更好,朗诵也更好,抄诵更更妙。

        第四句:不作此见大悠悠

        不作此见大悠悠,尊师重道妙德周。解密身心自会得,众生度尽果无求……

        1、不作

        禅宗大德法融禅师在《心铭》里开示说:“一切有为,皆悉无作。” 不作,是无为证境。

        一切有为皆无作,

        不作才真是有为。

        所以无为无不为,

        不知无为枉辛苦。

        2、此见

        既然“不作”是正见,那么在此强调一下,“ 此见 ” ,就是给学道者的一种无穷加持力,即是大智慧灌顶,秘密灌顶而已。

        此心光明,此见通透;

        学者非懂,只可体证。

        此见,一切现成之见。此见,当下承担之见。此见,此心光明之见。此见,此体清净之见。此见,此行圆融之见。此见,此道无修之见。此见,此性涅槃之见。此见,此法无碍之见。此见,此力无穷之见。此见,此愿周圆之见。此见,此命全交之见。此见,人人是佛之见。此见,事事好事之见。此见,一心三藏之见。此见,诸法无我之见。此见,诸行无常之见。此见,圆明觉了之见。

      此见无所见,不以见为见。

      所见尽非见,不见即正见。

      3、大悠悠

        “ 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这是《永嘉证道歌》开篇之语。

      学道者,就是不作者,就是绝学无为,学佛做佛,不二法门。

      此偈语言“大”,即体大,相大,用大之义。

      此偈语言“悠悠”,乃至悠悠万事,无尽未来,都包括在内了,“不作此见”之真理,统管一切未来森罗万象。如此,你就活在法身功德上,也就活在华藏世界万德庄严里,悠悠无尽之乐,乐乐无边,都是你明心见性的奖赏。

        悠悠,生命大自在,大解脱之涅槃胜境。悠悠,禅师们随波逐流救度世人,随波驾浪弘法利生之任运腾腾盛况也!

        悠悠,潇洒热身,初步弘法利生之快乐,显现于一时,一时就是永恒。

        悠悠,就是逍遥游,就是 “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悠悠,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就是 “ 莽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悠悠,就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是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悠悠,就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就是  “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悠悠就是普皆回向,就是恒顺众生,就是普门广度,就是六度万行。

        悠悠就是一真法界不生不灭,华藏世界有生无灭。

        悠悠万世功,一悟即佛成。

        行愿自无尽,法华三昧赢……

        南无大乘顿悟祖师禅

        南无一乘圆教如来禅

        南无华严海会佛菩萨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南无愣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灵山会上佛菩萨

        南无自性清净圆明体

        南无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坛经自性真佛偈探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mv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