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谈治理,老子提出一个特别的概念“啬”,收藏到舍不得用,刚一看到这个词让我想到了地主老财主“吝啬鬼”的故事,临死之前手指着油灯就是不咽气,老伴走过去掐灭一颗灯捻,“吝啬鬼”才放心地离去。
在我的认知范畴吝啬是个贬义词,老子从这个“啬”出发构成了一整套政治观念,实在是高明。看看他是怎么把一个贬义词延伸到国家大政上的。
这个“啬”字的意义是“及早地储存而不浪费”。这个解释是不是符合农民的生态方式,所以农民也被称为“啬夫”,没有嘲笑与讽刺。
“啬”来自爱惜,爱惜到舍不得用,不用还在积,这就使爱惜到了令人注目的定型,说到治人事天,我们先抛开财物的“啬”。而是德,现在是不是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啬”德,积德,那真是越早越好、越多越好。
“德”不是消耗品,不是用一次少一次,越用越厚。积德就会无所不克,人有德啥难关都能克服,治国有德是根本,才能长久。
我已经汗颜刚才讲述“吝啬鬼”的故事,想想自己多么狭隘,所以读经典,与圣人聊天,更新认知,清除愚昧,是我的收获。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20310357/30a53bb70d547c8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