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继承经典的同时,也有着更深的思考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继承经典的同时,也有着更深的思考

作者: 晏听 | 来源:发表于2018-04-03 17:28 被阅读4次

    作者:勾吴十二客

    看完《风起长林》,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我当下的情绪,最贴切的大概就是“唏嘘”二字了。

    因为整部剧,我都是揪着心看完的。

    作为续集,不得不承认,在制作上,《风起长林》没有愧对“琅琊榜”三个字。

    在立意上,它也同样坚持着《琅琊榜》近乎完美的理想正义。

    但两部剧给人的观看感受,却有着天壤之别。

    《琅琊榜》的主线非常明确——梅长苏洗冤录,显然给人的是一种鼓舞的力量。

    一般,电视剧前1至3集的作用主要是:介绍核心人物,构筑世界观。不管如何铺设,其目的是要让观众“入戏”——也就是与剧中人物产生共情。

    前几集播出后,梅长苏的人设很快收获了好感,让我们自愿站在他的角度喜怒哀乐。

    此后的剧情便都是他凭着超高的智商,洗冤翻案,扶助明主。江湖的风波、金陵的朝局,皆在苏先生的运筹之中。

    整部剧中能让观众产生痛苦感受的片段非常少,大概只有被萧景琰误会及病死沙场这两段,至于开篇中的赤焰军覆没,此时,观众尚在剧外徘徊,是不可能对人物真正动情的。

    虽然剧的基调克制沉稳,虽然梅长苏也是殚精竭虑、死而后已,但一个个计谋的成功,让观众血脉偾张——致使整部剧呈现出“燃”的特性。

    而《风起长林》恰恰相反,“痛苦”的比例非常高,且多发生在观众产生共情之后。

    父慈子孝、兄弟情深、夫妻恩爱、克己奉公、磊落坦荡……《风起长林》中这些理想的情感与精神的铺设,牵起了主角与观众的共情。

    但共情之后,大部分的剧情却都在展示长林王府遭受迫害的过程。同样是波荡诡谲的金陵风云,梅长苏乃金陵城风云的搅弄者,炼狱归来,浴火重生;而长林王府,却是金陵风云的受害者,青云之上,跌落谷底。

    随着萧平章、梁帝、萧庭生相继而死,剧的情感基调越推进越哀伤,直至金陵陷落,萧平旌在结局时才率兵归来。

    与《琅琊榜》的“燃”相比,《风起长林》给人的感觉,是一个“郁”字。

    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缺陷。

    若依然继承上部的风格,可能会产生复制感。

    而《风起长林》显然有更深的思考:

    在萧景琰的治理之下,大梁风貌大变。皇帝仁慈宽厚,朝臣忠心侍主。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外邦来朝。

    战功赫赫的长林王府,从未被君王猜忌。

    表面上,确实是一片祥和的景象。

    背地里,阴谋诡谲依然无孔不入。

    政治清明,不错,但在体制之外,犹有濮阳缨作乱。朝臣忠心,也对,但若为国家未来计,他们也能构陷忠良。

    这一切,皆非人力所能避免。

    自古功高盖主,遂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但长林王府只有功高没有盖主。

    说白了,长林没有做错任何事,但他们也没有两全的办法,既能继续保境安民,又不用卷入政治漩涡。

    这也是古来无数功臣良将的困境。

    《风起长林》提出的解决方式,就是范蠡、张良式的功成身退,从庙堂回归江湖。

    如果《琅琊榜》的主方向是“思进”,《风起长林》则是“思退”。

    而这一“退”字,看似豁达,“君知其难也”。若非经历刻骨铭心的绝望,又怎能放弃执著一生的志向。

    我们总热衷于称颂范、张的明达,激流勇退,全身全节。但或许,《风起长林》能告诉我们,这些人在做出退场的决定之前,曾经历过怎样的痛苦挣扎。

    (图片来源:《琅琊榜》《风起长林》)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古渡头。

    如需转载本文,请先联系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继承经典的同时,也有着更深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sc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