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我只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不是教育界专家,更不是教育界“砖家”,我所说的都是真实的一线教育现象,没有大的理论,更没有经过权威机构认定,但,我觉得我没说假话。
为什么“对于部分孩子好习惯养不成的问题”,我只能说“大概”明白了呢?因为会存在迷惑性。所以,边走边观察,走从教边记录,也许慢慢的这个大概就会变成确定。
今天下午最后一节是数学课,原来在组织家委会的我兴致勃勃,但张佳慧敲门向我报告不详的情况:班里炸开了锅。原来是数学老师布置好了任务和作业,让他们安安静静的完成,因为来了一部分用书数学老师去搬,就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耐不住性子的孩子躁动起来。张佳慧回班后,我随后跟了过去。站在班级门口的我静静的望着他们:有的跑到别的同学的位子上,不是做题,而是在说笑;有的两个人你推我拥,热闹得很;有的确实在互相讲题,讨论……他们说的什么我听的很清楚,他们做的动作我更是很熟悉,因为天天看着他们,甚至一个眼神就知道他们想什么。
我很气愤,毕竟昨天班会课我刚刚强调了课堂纪律: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需要任何人监督更不需要任何人逼着你学。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该干什么事就干什么事。只要老师不准讲话,那就说明这些任务不需要讨论交流,独立完成。
“刚才班里很热闹是不是?都谁参与热闹了站起来我数一下。”一二三四五六七……诚实勇敢敢作敢当的有二十多个,被别人举报后又站起将近二十个,还有举报也不站起来的。我知道他们,绝不屈服。但低下的脑袋就证明别人的举报是真的。快放学了,没再多追究,就是多追究也没多大意义,因为老师的权力和能力实在有限。于是下通知:所有同学回家后把这件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让父母听后给我回复。我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在家长的教育与引导下认识到不管说的是什么话,老师让独立完成,就不能与别人交谈这个问题,可心血来潮的一个任务却让我收获了意外的惊喜与教育上的新发现。
到目前为止,二十二点十六分,总共有二十一位家长给我回复,连上没搭理我的可以分为四种:
第一种:孩子回家可能说了,但家长没在意,没给我回复。孩子回家可能没说这事,但家长也没问,没给我回复。
第二种:完全相信的孩子的话,孩子说什么是什么。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家长最清楚。但前提是老师让独立完成任务,要求是安安静静的,其他的自己去考虑。
第三种:完全不相信孩子,回家后一顿暴训,有的确实有情况,交流完毕,给我回复,但有的却冤枉了自己的孩子。
第四种:先和孩子交流,肯定孩子问题,交流学习的话题是可取的,再批评没有在正确的时间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就是不对,给我发了一段长长的抱歉语。
对于部分孩子养不成好习惯的问题,我懂了一点……对于部分孩子养不成好习惯的问题,我懂了一点……
对于部分孩子养不成好习惯的问题,我懂了一点……
对于部分孩子养不成好习惯的问题,我懂了一点……
对于部分孩子养不成好习惯的问题,我懂了一点……
对于部分孩子养不成好习惯的问题,我懂了一点……
其实,对我真不用抱歉,也不用说添麻烦,只想说,孩子的好习惯养不成,越往后,添麻烦越多的是给家长,未来就是给他们自己。这些话,老师说也行,不说,也可,不就是上自习班里乱起来了吗,心大的人会认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可好习惯,就是从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培养起来的,更是通过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培养起来的。老师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作用,老师很难改变一个学生的习惯,更难改变一个学生的性格。在当今教育形势下,只是顺着家长的教育观点往下走。说的再直白一点: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的习惯养成,更决定了老师怎么去引导孩子把这个习惯发扬光大。
今天早晨异常寒冷,应该说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我到校后,习惯性的来到卫生区,只见蒙科杰和田润霖裹得严严实实的,蒙科杰拿着簸箕和笤帚边扫边收,田润霖撑开编织袋,两个人合作默契,脸上和头上看出了汗气,足以说明他们干了不是一会半会了。打扫卫生区的有五个人,这两位同学已经打扫完毕,却看不到其他三位的身影。我来到教室,只见那三位有一位刚刚到校,此时已经七点四十五,离上课只有五分钟了。其他两位气定神闲的拿着书在浏览。我问他们不知道今天值日吗,他们竟无言以对。这是责任习惯,自己的责任放没放在心上,做事有没有用心,差别很大。
对于部分孩子养不成好习惯的问题,我懂了一点……对于部分孩子养不成好习惯的问题,我懂了一点……
对于部分孩子养不成好习惯的问题,我懂了一点……
中午吃完饭,我去拿了一个快递的功夫,王康诚敲东西给刘子豪弹到了眼上。敲的这个东西是我明令禁止的修正液修正带修正纸。如果他真的把我的话放在心上,不带这些东西到校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安全问题。这是听讲与执行的习惯。
下午我讲第七单元试卷,挺和延里面的部分,仍有很多同学混淆。我讲了N遍,强调了N遍,甚至有些前十名的学生依旧写错。这就体现了听课习惯。
最后一节课,老师要求安静完成屏幕上的题目,却出现了乱哄哄的现象,有的孩子在维持班级秩序,有的孩子却带头扰乱秩序,不管老师在与不在,都应该以礼相待才对。这是尊重习惯。
放学路队,有的孩子一直紧跟老师脚步,安安静静,有的孩子左顾右盼,总想逃离自己的队伍位置。这是集体观念习惯。
同样一个班,同样的班主任,同样的老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老师在习惯培养上给这些拥有好习惯的孩子开了小灶了吗?并非如此。真正能给孩子开小灶的只有父母。
蒙科杰的爸爸常年在国外,妈妈常年跑济南,对于蒙科杰的教育几乎是放手的。但蒙科杰同学无论在学习还是纪律还有卫生都做得让老师无可挑剔。我就问他,你的父母平时怎么教育你,他说他的父母根本不教育他,做得最多的就是他的妈妈和他聊天,天南海北的聊,什么都聊,有趣的事,无聊的事,烦闷的事等等,所有这些事和他妈妈聊完后,就轻松了很多,感到非常快乐,对学习充满兴趣,上课从不走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责任感极强。我觉得用杜甫的“润物细无声”来形容蒙科杰妈妈的教育再合适不过,她不是不教育,而是选择了一种最没有棱角最容易让人接受最能调动孩子积极性的教育方式。这种看起来无目的性的教育胜过通过读书通过听讲座学来的教育方式有效百倍,因为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
是的,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但有时候也会存在自欺欺人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心理会出现不同的变化,一味的用一种方式来认同自己的孩子,管理自己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偏差。现在的孩子通过手机网络电脑等媒介了解得太多懂得太多,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不与孩子进行深刻的心灵沟通,你的心可能会离孩子越来越远。而当孩子在学校出问题后,只听孩子片面的言语,只相信孩子的言语,会出现背离。毕竟,孩子越长大,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就越短,沟通的机会就越少。人与人之间出现误会,出现隔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沟通。
回到主题,我认为有效的沟通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沉下来,好好的去认识一下自己现在的孩子。不知不觉,两千多字,凭着一腔热情,还想多说几句。孩子是你的也是我的,但归根到底是你的,家长千万不要做甩手掌柜,更不要做包办保姆,而是做一个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一起交流的同行者。从而让孩子不再感到求学的路上如此孤单,人生路上如此艰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