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是沟通过程的一部分,每个人每一天都会有倾听的经历,同理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最早关注关注到“听”重要性,是看我很喜欢的一个前央视主持人王小骞写得一本书《妈妈知道怎么办?》,里边讲到倾听。听的繁体字“聽”,繁体的“听”拆开来看为耳与德的组合,“左侧为耳听为王,右侧为“十”目“一心。意为在听的过程中要一心一意地关注着对方。
也就是说,听,首先是耳朵的感觉感受, 所以”说“一定要照顾耳朵感受,想想看,你想让别人听的话,是他的耳朵愿意听到的吗?
耳朵的反应是,越是高分贝的声音越会引起耳朵的反感,从而引发心灵的抗拒。
除了耳朵的反应,眼睛还会看到除了声音之外的一些非语音语言,比如你的表情、你的肢体动作、你的情绪等。而这些非语音语言会让对方的感受和印象更深。
所以,心平气和地说话极为重要。用心倾听对方的表达十分重要。
最简单的一个方法:把想对别人说的话先说给自己听一遍,看看自己的耳朵愿不愿意接受,就OK了。
倾听反向促进我们如何说,怎么说。
1.不去做什么,只是在那里
女儿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说:“我丑得像头猪。”
爸爸说:“你是上帝带到这个地球上最美丽的礼物。”
女儿:“爸爸,你真是的!”说着砰的一声甩门而去。
如果爸爸换成这样回答呢?“你对你今天的样子感到失望是吗?”
如果一个人需要同理,我们却试图通过安慰或建议来“搞定”对方的问题,他人往往感到沮丧。
倾听中常见的错误做法:
1.给建议:“我认为你应该......”,“为什么你没有这样......”
2.比惨:“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曾经经历过的。”
3.说教:“如果你这样做......这就会转变成一个非常积极的体验。”
4.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尽力了”
5.讲故事:“这让我想到曾经......”
6.摆脱感受:“高兴一点儿,不要这么难过。”
7.同情:“哦,你真是可怜......”
8.询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9.解释:“我本来想打电话给你,可是......”
10:纠正:“事情不是这样的”
我们常常认为,要想办法解决问题或让他人好受些,但这些却恰恰阻碍了与他人同在。
2.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不论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聆听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3.复述
复述对方的话可以让对方知道我们是否已经准确地领会了他们的意思;如果我们的复述还不到位,他人就有机会加以改正。这样还有一个好处,给了对方一些时间来思考自己所说的话,从而有机会深入了解自己。
我们的提问可以专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方观察到的事实;例如:“上周我有几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件事吗?”
2.对方的感受以及引发感受的需要。“你很伤心,因为你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是吗?”
3.对方提出的请求:“你是不是希望我告诉你,为什么我会说这些话?”
对比一下:
“你指的是我做的哪件事情?”
“你现在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你会有那样的感受?”
“你希望我怎么做?”
两组问题对比一下,第二种不需要感受他人的内在,是不是我们经常用方法二说话呢?
4.持续同理他人
持续的同理他人,会让对方充分的表达相关的所有感受。这样的交谈双方都是轻松的,对方也会安静下来停止说话。因为一个人只有在非常气愤的情况下,嘴巴才会喋喋不休。
5.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同理
我们无法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有时候我们自己也需要给予一些同理“急救”。
有一天回到家,我跟老公吐槽,研发没按我的需求去做,我很生气。他回我一句:“说明你没有足够的能力让人家听你的。”我当时差点被他气晕过去。
辛苦工作一天回到家,看到孩子们在争吵。
处理方式一:
“这怎么回事?你们就不能乖一点吗?我在外边辛苦了一整天才回到家啊!”
处理方式二:
“我现在很难受!真的不想管你们打架的事情,我只想要安静一会儿。”
肯定是方式二让沟通变得更容易。因为如果我们能坦诚并且不带指责地谈论自己的痛苦,即使对方也处于痛苦中,有时候也能够听见我们的需要。如果对方也处于强烈的情绪中,无法听见我们,也不肯放过我们,那么积极的暂停,暂时离开现场,得到自己的同理心,等到心境调整好了再回去。
小结
所谓“同理”就是带着尊重来理解他人的经历。我们常常有强烈的冲动想给他人建议或安慰,或是解释自己的立场和感受。同理则邀请我们清空先入为主的想法,全身心地聆听他人。
生活中的小例子
1.反例
一天,儿子迟迟不肯写作业,我唠叨了几句,后来越说越生气,看着儿子掏出书来开始挖耳朵。
“哎呦,你看我儿子,挖个耳朵都能挖的这么陶醉,这么沉浸式的挖耳朵。你看,他在思考,他在想,如何把耳朵挖的更好。他又变换了一个姿势,真是无死角360度挖耳朵大法真实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么专注的精神是什么精神,是白求恩精神吗?是****精神吗?”
儿子在我的挖苦声中,开始失控了,书本一摔,我不写了。于是拿起桌边的柚子,开始慢悠悠的吃着柚子。
九点了,一个字还没写,而且是一点写得意思都没有。
陪女儿玩了一会儿,后来走到儿子身边问:“你今天这么不开心,是学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
儿子气呼呼的:“家里让我不开心的......”
我知道自己做错了,自以为是的解说伤了儿子的自尊心。
2.正例
对小女儿的耐心好像比对儿子好很多。
女儿走路跌倒了,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下来。
我紧走几步,走到女儿身边,先抱抱女儿,然后说:"摔疼了吧,我都听到咚一声,我的女儿肯定摔的疼死了。"
女儿疼的说不出话来,眼泪一个劲的往下流。
抱着女儿到家,放在沙发上,撩起裤子,拿沾了碘伏的酒精棒轻轻的给女儿消毒。一边消毒,一边说:“这么大伤口,要是妈妈,也会疼哭的。”
基本消完毒,女儿就安静下来了。
同理心的功劳吧。后边再有类似的事,小家伙自己就拿碘伏给自己消毒了。
结尾
一个人真的很难真正理解另外一个人啊,即便熟悉如你我。Even though we know each other so well, it's hard for one person to really understand another person.真正的理解他人很难,但是如果不能理解,请先尊重,带着自己的心去倾听,全身心的去聆听,这就够了。
总结一下:
全身心的倾听:1.不要希望对方停下来,不要打断对方;
2.建议、说教、比较、同情、安慰会阻碍倾听;
3.准确说出对方的感受,是最重要的工具。
你学会了吗?
网友评论